贺未泓、王应刚代表:
已收到你们提交的《关于推动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提案》。对你们对我省商务领域所表现出的关注与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现针对提案中提出的相关问题,我方将逐一作出回应:
一、申建国家级经开区情况
自2012年起,国家发改委及相关部门着手对各类开发区进行清理和整改,随后商务部亦暂停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申报与建设工作。在此过程中,我厅对商务部关于国家级开发区申建工作的最新进展保持高度关注,同时,省、厅两级领导亦多次前往商务部进行汇报和沟通对接。2023年12月,商务部办公厅发布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动态管理办法》(编号商资发〔2023〕307号),标志着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申建工作的正式开展。该文件详细阐述了省级开发区晋升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必要条件,包括申报流程、审核步骤以及所需提交的材料等内容。2024年1月,依据《商务部办公厅关于推荐省级开发区申请升级的通知》(商办资函〔2023〕539号)以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2021版)》,我厅联合省相关部门对省级开发区的升级申请进行了组织与审核。全省共有9家开发区提出了升级申请,其中安顺、仁怀、大龙、龙里等4家开发区满足了申报要求。遵循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并参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2021版)》,对2022年度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安顺经开区位列第四。安顺经开区在开放型经济领域,尤其是外资实际使用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不足,其指标值为零,与其他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表现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和不足之处。
二、支持安顺经开区发展情况
(一)支持安顺经开区开放型经济发展
自2021年度起,我厅决定将安顺经开区列为全省国家级经开区培育的重点对象。依据《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2021版)》的相关规定,我们指导安顺经开区对照标准,对发展质量、对外开放、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产业布局、营商环境等关键指标进行详细分析,并针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和提升。
二是我们致力于推动安顺经开区航空航天产业的繁荣。在2023年,我们厅印发了《省商务厅领导领衔包保外贸单品攻坚行动工作方案》等关键文件,着重促进航空航天等具有优势的特色外贸产品的发展。我们积极向商务部汇报,努力使我省的航空航天产业顺利进入全国外经贸提质增效示范工作的第二批名单,并成功争取到3亿元的项目资金支持,该资金将分三年逐步拨付。2023年,我们已向安顺经济开发区等航空航天企业提供了3780万元的支持;2024年的资金支持已落实,目前正进行项目的中期评估;未来,我们将及时发放支持资金,以此助力安顺航空产业和外贸产业体系的发展,为其提供坚实的支撑。
第三,我们着重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我厅将把安顺经开区民用飞机维修建设项目等重点项目收录进《贵州省外商投资项目册(2024年)》中,并向国内外投资者广泛宣传和推荐。同时,我们积极鼓励安顺经开区参与“香港活动周”、投洽会、进博会等国际性重要活动。此外,我们还指导安顺经开区根据自身需求,对接目标企业,开展外资引进工作,推动投资项目签约,并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支持安顺经开区对接符合主导产业等投资线索,推动转化。
第四,我们要加强企业服务工作。我厅将联合税务、市场监督等相关部门,全面调查了解全省外商投资企业的基本情况,并指导安顺经开区建立健全外商投资企业名录。通过直接与外资企业进行沟通和交流,我们能够掌握企业扩大投资所面临的限制因素,整理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帮助解决企业的困难,从而提升对外资企业的服务保障水平。充分运用服务管家制度等机制,发布《省市县外商投资企业服务管家及联络员名录》,引导安顺经开区深入掌握和了解与外商投资企业相关的政策法规,从而为提升外商投资企业服务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矗。同时,鼓励安顺经开区内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积极申请相关的外资扶持政策。
(二)支持安顺经开区基础设施建设
自2021年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对安顺经开区(安顺民用航空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的配套设施建设给予了资金上的大力支持,累计投入专项资金高达5650万元。在这笔资金中,自2020年以来,已安排了1100万元的测评奖补资金,该资金主要用于帮助开发区弥补其配套基础设施的不足之处。经开区已圆满完成园区基础设施“七通一平”的建设工作,此举为申报国家级经开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此外,我们还积极助力安顺经开区进行区位调整。在支持航空产业城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致力于突破用地和发展资源的限制,使得安顺经开区得以将原有的批复面积从11.45平方公里扩大至15.2平方公里。当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正在积极征询省自然资源厅、省林业局、省生态环境厅等相关部门的看法,旨在对安顺经开区的边界区域进行更细致的调整。在取得充分意见后,将依照既定流程推进区域位置的调整任务。
安顺经开区应参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2021版)》,对开发区的发展质量、对外开放程度、科技创新能力、体制机制建设、产业布局优化以及营商环境等方面的重要指标进行细致分析,查漏补缺。特别是在利用外资等外向型经济领域,应聚焦主导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吸引一批优质项目落地,以促进产业集群的壮大发展。接下来,我厅将与相关部门持续深化指导力度,并安排省级开发区参与下一财年晋级申报事宜。
2024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