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厂金融版图扩张,快手月付迟来布局,困境隐忧难掩?

2025-07-07
来源:网络整理

随着众多互联网巨头积极拓展金融版图的热潮,快手(.HK)虽已跨出重要一步,逐步推出信用支付服务“快手月付”,试探性地涉足消费金融市场,然而,其相对滞后的金融战略实施显得举步维艰,这些问题和潜在的担忧难以被轻易忽视。

快手在金融领域的版图构建起步于2020年,与支付宝、京东、抖音等在金融行业耕耘已久的对手相比,其战略部署显得较为迟缓。尽管快手通过收购易联支付、广州欢聚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以及上海盛大保险经纪有限责任公司,成功获得了支付、小额贷款和保险代理等重要的金融许可,然而,其核心产品如“老铁支付”却迟迟未能推出市场,这一现象凸显了公司在金融业务发展方面的进度迟缓以及能力不足。

在市场上,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美团月付以及抖音月付等众多产品已经深入人心,确立了它们稳固的市场地位。尽管快手月付的推出试图通过37天的免息优惠和快手小店独家使用场景来打造差异化竞争,然而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这种优势显得相当有限,不足以对现有的市场格局造成影响。

快手月付市场竞争_快手业务区免费_快手金融布局困境

快手拥有7.12亿月活跃用户,在流量方面占据一定优势。但需注意的是,其用户群体主要分布在三四线城市、农村地区以及学生中,这些用户的收入普遍不高,年龄较轻,消费和还款能力相对较弱。这种用户特征的向下延伸,无疑给快手的金融业务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在消费信贷行业中,用户的偿还能力被视为衡量风险的重要标准。若快手金融业务过分依赖这部分人群,可能会遭遇较高的坏账比例和信用风险。特别是在经济环境不稳定加剧的情况下,下沉市场用户的还款负担可能进一步增加,进而引发快手金融业务资产质量的恶化。

金融合规对业务成长至关重要。在快手金融的发展历程中,合规问题多次成为其发展的绊脚石。其助贷业务因虚假广告、高额利息、乱收费以及暴力催收等问题,频繁遭到投诉,这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损害了快手的品牌形象和市场信誉。

监管政策日益严格,金融领域的合规标准也随之提升。快手金融作为一个新兴参与者,其在合规架构搭建及风险控制方面显得较为薄弱,难以在短期内满足监管的严格规定。这种情况将对其金融业务的迅猛增长造成重大阻碍,甚至可能导致遭受监管部门的惩罚或被市场淘汰的威胁。

快手将电商作为核心,打造了完整的商业体系,其中,电商总成交额的上升得益于内部循环的广告及直播业务对电商购买量的显著推动作用。然而,近期快手电商的GMV增长速度明显下降。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从2021年到2024年,快手电商的GMV分别为6800亿元、9012亿元、未知金额、未知金额,同比增速分别是78%、33%、31%、17%。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的增速首次跌破20%,这一现象表明其电商业务的增长动力正在减弱。

快手业务区免费_快手月付市场竞争_快手金融布局困境

电商总交易额增长放缓,不仅对快手平台电商佣金收入产生了直接影响,而且还通过内部广告推广和直播带货的电商购买量,对公司的整体营业收入产生了负面影响。今年第一季度,快手在经营方面呈现出收入增长但利润未增的现象,其营业收入达到了326.0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8.80%;然而,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39.78亿元,却同比减少了3.42%,这一数据反映出公司商业模式的闭环效应及其持续性正面临严峻的考验。

快手所采取的是货架式电商策略,然而在各类商品的竞争中并未展现出明显的领先地位。像京东、淘宝、拼多多这样的传统电商平台,凭借其特色商品已经成功占据了消费者的认知,快手想要在短时间内打破这一局面存在较大难度。在今年第一季度,泛货架电商在快手电商总销售额中所占的比重大约为30%,这一数据反映出快手在货架电商领域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品类竞争的挫败,不仅制约了快手电商业务的拓展潜力,还对金融业务的扩张产生了负面影响。由于缺少具有竞争力的品类作为支撑,快手在电商领域难以有效促进金融业务的进步,这进一步加深了其在金融领域布局的困境。

快手在金融板块的布局虽已初露端倪,然而,其步伐略显滞后,用户群体质量有所下降,合规方面的风险持续存在,电商总成交额的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且在货架电商领域缺乏明显优势,这些困境和潜在问题使得快手在金融市场的竞争中难以独树一帜。快手金融业务可能难以成为其新的增长动力,其未来的发展道路充满了挑战和诸多不确定性。

转自: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