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布新规对个人账户分三类管理
不同类别账户享受的服务和权限不同
鼓励网银转账免费 允许远程网上开户
网络银行迎来政策利好
12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优化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及强化账户管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此举标志着我国首次将个人人民币银行账户划分为三个主要类别,各类账户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和权限各不相同。过去,客户需在银行柜台办理开户手续,此类账户被归类为Ⅰ类银行账户;未来,开户申请人可以选择在柜台、通过远程视频柜员机或智能柜员机等自助设备,亦或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途径,开设包括Ⅰ类、Ⅱ类和Ⅲ类在内的多种银行账户。
个人结算账户分为三类
《通知》中,央行明确指出,个人银行账户可划分为Ⅰ类、Ⅱ类以及Ⅲ类三种(以下依次简称为Ⅰ类户、Ⅱ类户和Ⅲ类户)。Ⅰ类户能够为存款人提供存款、投资理财产品的购买、转账、消费缴费支付以及现金存取等多种服务。银行利用Ⅱ类账户向客户供应存款、投资理财产品的购买、规定额度的转账、规定额度的消费及缴费支付等服务,且根据开户途径的不同,对Ⅱ类账户的转账功能和额度实施限制。同时,银行也能通过Ⅲ类账户向客户提供规定额度的消费和缴费支付服务。然而,Ⅱ类和Ⅲ类银行账户均不允许进行现金存取,也不得发放实体介质。
哪些银行账户可被认定为Ⅰ类账户?若是在柜面办理账户开户手续的,银行将有权为申请者设立Ⅰ类账户、Ⅱ类账户或Ⅲ类账户。利用远程视频柜员机以及智能柜员机等自助设备处理银行账户开户的申请,若银行工作人员现场核实了开户人的身份信息,则可为其开设Ⅰ类账户;若银行工作人员未进行现场身份核实,则银行只能为其开设Ⅱ类或Ⅲ类账户。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通过柜面服务还是使用自助设备开户,都有可能获得Ⅰ类银行账户。然而,若客户通过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等电子途径提交开户申请,银行将有权为该申请人开设Ⅱ类账户或Ⅲ类账户。
《通知》中规定,在为开户申请人开设个人银行账户时,银行需验证身份证件的真伪、确认申请人与身份证件信息相符以及了解其开户意愿;若仅凭有效身份证件无法准确识别申请人身份,银行需要求其提供额外的身份证明材料。此外,银行可通过多种途径对申请人的身份信息进行核实。
开立个人银行账户时,申请人原则上需亲自前往办理;若确实有特殊情况,则可授权他人代为办理。对于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或民事行为能力受限的申请人,其开户事宜可由法定代理人或指定代表代为处理。银行在核实代理人身份信息时,将参照申请人本人开立账户的标准进行,同时也会联系被代理人进行身份确认。
鼓励银行转账免费
《通知》强调,银行需根据不同的业务处理途径,设定有区别的收费标准,向存款者提供低廉或免费的支付结算服务。中国人民银行倡导,银行应对存款者通过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进行的、金额在规定标准以下的转账汇款服务免除手续费,实行部分或全部免费政策的银行需将具体措施上报至人民银行。公告指出,从2016年4月1日开始,针对那些未履行报告义务的银行以及未实施免费服务的业务,中国人民银行将不再对其通过互联网支付跨行清算渠道进行的相关交易提供免费服务。
《通知》对现有的直销银行账户功能进行了拓展,不仅涵盖了存储资金、购置投资类金融产品等基本服务,而且新增了存款人可通过Ⅱ类账户和Ⅲ类账户进行特定额度内的消费支付以及缴费服务的功能。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指出,这一举措旨在适应市场发展趋势和满足公众对多样化支付服务的不断增长需求,对于健全银行账户管理机制、提高银行服务水平、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以及维护经济金融稳定秩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网上银行远程开户政策松绑
中国金融认证中心业务部总经理赵宇指出,央行发布的《通知》对线上线下人民币结算账户的开设流程进行了规范,对开设的账户按照风险等级划分为三个级别,并明确了相应的管理措施,提升了人民币结算账户开户阶段的安全性,从账户开设源头着手防控风险,推动了依托互联网、无线网络等网络支付方式的有序增长,确保了人民币结算账户开户流程有规可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未来发展前景光明。
董俊峰,中国银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指出新规着重强调三项关键监管思想:首先,强化并具体落实银行账户实名制中身份验证的相关要求,以迎合合规性和金融安全的需求;其次,在网络支付场景不断增多的背景下,为新银行在线开户设定了一个可执行的标准,确保与支付机构的支付账户监管对等;最后,明确了代理开户的操作规范,凸显了银行金融服务普及性和以人为本的理念。
《通知》一经发布,便引发了业界对于电子账户开设、身份认证以及账户管理等一系列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的广泛关注,这些问题在文件中得到了较为清晰的解答。业内专家指出,《通知》在监管体系构建、银行具体操作以及普惠金融等方面实现了创新突破:从监管层面来看,它首次明确建立了我国商业银行人民币结算账户的架构体系,由Ⅰ、Ⅱ、Ⅲ类账户构成,这为实施分类管理和分层级风险防控奠定了基础;从银行角度来看,它打破了支付市场的进入壁垒,使得银行能够借助Ⅱ、Ⅲ类账户进入互联网跨行支付领域。
民生银行网络金融部的专家周勇指出,这一新规将对直销银行业务的进展产生显著影响,同时,对网络银行的长期发展也将带来积极效应。在新规的规范下,电子账户有望实现规范化的成长,并具备未来功能与规模的提升,带来长远的好处。《通知》对账户进行了分级处理,对实体银行卡和电子账户的界限、功能、管理要求进行了明确界定,同时在央行系统中完成了对原有账户标记的升级。未来,在支付、投融资、理财等各个领域,客户身份ID下的账户属性与等级将能够被清晰追溯。纯网络银行将关闭不合规的账户核验途径。在账户规范平台层面,银行间建立了互信和共享机制,这些平台具备互联网特性、成本节约特性以及规范管理特性。
周勇指出,《通知》的发布时机恰到好处。随着提供个人结算账户服务的金融机构数量持续增多,账户服务渠道不断创新,应用场景不断拓宽,交易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此时确立一个明确的账户顶层架构,打造一个便捷共享的互联网化账户交互系统,以及实现安全高效的账户识别与分类,对于时代发展必将产生积极影响。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