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教你从一个摆摊小白变成摆摊达人。”
“我是如何通过摆摊实现月入过万的。”
近期,得益于政策的扶持与推动,街头摆摊的现象迅速崛起,仿佛一夜之间遍布街头巷尾。在短视频领域,众多摊主紧随潮流,纷纷在抖音、快手等平台上发布各类标题吸睛的内容,这些视频在两大平台上都收获了相当高的观看量。
在快手平台上,与“地摊”相关的直播间数量在5月份相较2月份增长了302%,同时,涉及地摊经济的短视频播放量达到了13亿次。在抖音的热搜榜上,“全员摆摊”、“白领女孩下班摆摊”等话题位居前列,仅#摆摊#这一话题在抖音上的播放量就高达30.5亿次,这一数据充分展示了摆摊内容的流行趋势。
摊主们既摆地摊,又兼职主播、制作短视频,线上线下同步盈利。这正印证了那句俗语:哪里有流量,哪里就有商业的丰厚回报。
万物可“摆摊”
现在,不论是小贩还是职场人士,亦或是农夫和学生,纷纷加入了摆摊的行列,短视频这一记录民众日常生活的用户生成内容平台,自然也呈现了众多相关题材的内容。
观察发现,当前在抖音和快手平台上,地摊内容主要分为两大类,其中一类属于注重科普与教学的学术风格。
科普主要涉及对摆摊背景及其优点的阐述,其内容较为一致。然而,关于摆摊的教学内容则呈现出多样性,比如有人会就摆摊的地点选择提出七至八种建议;有人则会就摆摊的商品种类和进货议价技巧,提供诸如“地摊十大高利润商品”、“十大易踩雷商品”等清单;此外,还有人具体指导如何陈列商品,强调“不仅要杂乱无章,更要杂中有序,以吸引顾客的注意”。
某些自诩为“营销高手”的主播分享了他们的心得体会:一旦有人聚集,很快便会有更多人加入,摆摊正是利用了这种从众心理;他们还讨论了“如何打造网红地摊”、“如何通过摆摊月入过千”等话题,得益于当前摆摊的热潮,这些内容看似实用,普遍获得了数万的点赞。
另一类人群是实战主义者,目前摆摊的热潮正盛,众多年轻摊主纷纷借助短视频、直播和vlog等方式记录他们的摆摊日常,同时,一些摊主还推出了相关的专辑和合集,这些内容的观看量相较于以往有了显著提升。
此类视频的核心内容涉及销售过程、周边环境描述以及摊主经验的分享。摊主们通常会选择在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直播,以此来塑造他们独特的形象,进而打造出用户对品牌深刻的记忆点。
抖音上拥有16万粉丝的账号“杨杨柒柒摆摊记”推出了多达60集的“杭州摆摊合集”以及21集的“景德镇摆摊合集”,两位女主通过视频形式记录下了她们真实的摆摊生活。这些视频在平台上累积播放量已突破千万,许多用户纷纷表示,这不仅是一种财富的创造,更是一种自信和自立的体现。
除此之外,拍摄者的种类日益丰富,导致地摊内容的范畴也在不断拓宽,甚至衍生出了情景短剧这一新的形式。
“绳哥”这位拥有超过六十万粉丝的网络红人,以地摊为舞台背景,巧妙融入抖音流行的梗和幽默段子,其视频常常获得数十万的点赞,在平台上颇受欢迎。众多颜值高的摊主,无论是帅气的小哥哥还是美丽的小姐姐,在抖音上也备受瞩目,“颜值高摊主吸引众人围观”的话题更是频繁登上热搜榜单。
抖音快手掀起摆摊热
为了刺激经济,稳定就业,各个城市陆续放开“地摊限制”。
3月14日,成都宣布支持地摊经济复苏,在武侯区太平园中三路上设立了20个共享摊位,并优先向困难户提供支持;6月2日,郑州提出发展夜间经济,有序推进市集建设,并举办夜经济活动评选,市财政将提供50万元至100万元的奖励。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超过20个地区明确提出鼓励地摊经济发展,众多地方也在积极制定相应的鼓励措施。
快手最新公布的数据表明,在“地摊经济”的蓬勃发展方面,浙江省、河北省以及北京市位列前三。
各地对摆摊的喜好各有特色,例如陕西人喜欢在街头表演,湖北和深圳的人则更倾向于手机贴膜服务,浙江人偏爱经营小店,而天津人则钟爱大排档。这些现象反映出不同文化背景的城市所特有的生活气息,众多城市也因此孕育出了各自独特的摆摊文化。
在快手平台上广受欢迎的摊位用品,同样是从经济角度出发精心挑选的,包括便携式桌椅、手推车、遮阳工具等,而且一些用户甚至开始在平台上直接销售商品,实现了从教学到商品推广的完整流程。
各行各业中,不少创业者敏锐地捕捉到了商机,他们开始在短视频平台上提供付费的实用内容。这些内容涵盖了从产品定位的实际操作到创业实战经验的分享,价格区间从9元到99元不等。自称拥有“五年摆摊、两年专卖店、六年公司背景”的小强哥,在快手平台上坐拥八十八万粉丝,他推出的售价九元的新手摆摊手册,据平台数据显示已有两千余人购买,这显然也是因为摆摊热潮带来的积极影响。
扶持“市井”经济,短视频平台都做了什么?
一夜之间迅速崛起的摆摊现象,尽管看似进入门槛不高,然而其中所蕴含的风险以及实际操作的难度同样不容忽视,而且并非每个人都适合从事摆摊活动。
地摊经济的重要性并非仅仅体现在“摆摊达人”、“日赚过千”等流行语和玩笑话中,其核心价值在于,在当前形势下,它有助于有效减轻个人就业压力,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商家生意的增长和区域经济的繁荣。
自本年度起,短视频平台持续对中小型商家提供支持,一方面通过提供流量、资金补贴等手段助力商家实现线上直播的转型,另一方面还推出了专门的直播培训课程,旨在帮助更多商家在疫情挑战中重振生意。此外,他们还将电商直播视为主要发展方向,众多品牌和企业通过携手明星、知名企业家,在短视频平台上开展直播销售活动,以此减轻损失。例如,罗永浩、王祖蓝等知名艺人曾发起扶贫公益直播,各自实现了千万级别的销售额。
以抖音为参照,在疫情期间,它接连出台了多项支持措施。3月份,抖音推出了“产业带商家扶持”计划,紧接着又推出了“中小企业护航计划”、“云逛街”项目、线上不间断营业以及“复苏计划”等一系列旨在帮助地方企业和中小商家恢复运营的政策和项目。这些举措旨在降低产业带商家的开店门槛和成本,从而助力商家们顺利复工复产。
武汉解封的次日,快手迅速行动,推出“快人一步,助力湖北重启”活动,旨在促进湖北经济的恢复。他们调动了全站的运营、电商、商业化以及达人等多方面资源。根据快手电商的公开数据,到2月底为止,快手电商已经助力至少50万线下商家重振生意,而单日电商直播的观看人次更是突破了1亿。
行业专家指出,地摊经济、实体经济以及数字经济正共同繁荣,在后疫情时期展现出多姿多彩的景象。地摊经济一方面需纳入法治轨道,实现规范化有序运作,另一方面还需借助互联网平台等先进技术,以增强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正如白岩松所言,我们不应将摆地摊视为不妥,而应将其更名为室外经营或有序占道经营。在此过程中,我们应秉持更具前瞻性的思考方式,特别是在激发夜经济活力方面。
总之,突然兴起的地摊经济,希望不是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