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市场已进入存量阶段,创新动力不足已成为业界普遍观点——厂商们纷纷通过参数叠加和价格战进行激烈竞争,这种竞争态势愈发加剧,而AI技术的出现,则为制造商们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成为了行业竞争的新焦点。
魅族,这家在智能手机行业发展史上刻下了鲜明烙印的品牌,近期正尝试借助人工智能的势头进行反攻——将人工智能的竞争领域拓展至千元级市场,着重推广“人工智能普及”的理念。
5月13日,星纪魅族正式推出了魅族Note 16系列AI手机。该系列手机涵盖了从699元(国家补贴后594元)到2099元(国家补贴后1784元)的价格区间。魅族试图通过这一举措,将中端市场乃至入门级市场作为其AI战略的核心切入点。他们计划利用系统级的AI功能,来满足那些在行业中常被忽视的蓝领工人、中老年人等群体的基本需求。例如,快递员、出租车驾驶员、年约四五十岁的市民,均能通过简短表述实现点餐、调整行程、删除不必要的广告或应用等操作。
AI平权并非意图将我们的产品与售价约7000元的顶级旗舰机型在AI性能上进行比较,而是指出众多制造商更倾向于开发令人眼花缭乱的特色功能,然而千元级手机市场的用户需求却未得到充分满足,这种状况显得极不公允。我们期望能够降低AI技术的使用门槛,真正帮助用户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问题。星纪魅族中国区首席营销官万志强这样表达了他的观点。
“AI平权”提供新机会?
魅族公司起初以生产MP3播放器为起点,凭借M3、M4、E6等系列产品的出色表现,在几乎没有任何宣传推广的情况下,成功赢得了国内MP3市场的冠军地位。2008年,魅族以强劲的姿态踏入手机领域,自2009年起,陆续推出了M8、M9、魅蓝等一系列在那时引领国内手机潮流的热销产品。然而,到了2016年,魅族采取的“机海战术”遭遇挫折,曾被誉为“国产机皇”的魅族手机在市场上的影响力逐渐减弱。2022年7月,魅族公司被吉利集团旗下的星纪时代公司收购。进入2023年3月,星纪魅族集团正式宣告成立,魅族品牌亦迎来了全新的出发。
星纪魅族重返战场时,所遭遇的智能手机市场已发生了显著变化。华为、小米等大型企业已成功构建了“手机+物联网+智能汽车”的全方位布局,星纪魅族不得不重新审视其未来的发展策略,既要避免与行业巨头正面冲突,还需探索新的市场机遇。
去年二月,星纪魅族宣布了其高端战略,全力投入“全AI”领域,同时暂停了传统智能手机新项目的研发。万志强表示:“在人工智能这条赛道上,星纪魅族无疑是行动最为果敢的,这并非是盲目跟风,而是因为我们洞察到了其中的机遇。”
他进一步阐述道,手机行业在前几年已经建立起一道由硬件更新换代及巨额投资所构筑的障碍。例如,由于销量较高,部分厂商能够优先获取最新芯片,或者享受到更低的供应链价格。这实际上遵循着零售业的商业规律,对于我们而言,克服这一点颇具挑战。然而,人工智能技术却使得系统制造商,诸如我们公司推出的(魅族开发的操作系统),能够引入一系列新颖的交互和更新功能,进而迅速成为产品竞争力的显著优势。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主要应用于各大手机制造商的高端产品线,例如苹果的AI功能仅限于搭载M系列芯片和A17 Pro芯片的设备上。相比之下,中低端的手机型号由于硬件配置和内存限制,AI技术的应用还未能广泛普及。魅族则选择了另一条差异化的发展道路,通过推行“AI平权”策略,旨在吸引那些被大型厂商忽视的用户群体。
我们期望胡同口的那位老大爷也能享受到AI的便利,他的需求或许并非是借助AI来精心处理照片,亦或是制作演示文稿,他可能更需要AI能够迅速激活某些功能,比如点餐、打车等。然而,目前尚无厂商针对这类用户群体倾注心血进行开发,或者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在具体执行路径方面,星纪魅族将端侧保留用于处理地图库检索等简单的AI任务,而对于复杂的指令,则依赖云端强大的计算能力来完成。同时,魅族的AIOS 2操作系统对“任务机器人”的意图解析和任务规划能力进行了提升。例如,针对用户的出行需求进行专项优化后,用户只需一句话就能执行同一场景下的多个复杂指令。
云端调用成本难题待解
中低端机型尽管肩负着推动“AI普及”的使命,然而,成本问题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关键议题。
中低端机型硬件性能有限,因此AI功能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云端支持。一些手机制造商曾透露,每次调用云端大型模型的平均费用大约在1.2分到1.5分人民币之间,若用户每天平均调用10次,累积下来的费用压力会相当大。此外,还需考虑人工成本以及大模型训练所需的算力成本等因素。
面对成本上的挑战,星纪魅族公司副总裁、AIOS系统软件的主管周详作出如下回应:“大模型(即文本分割后的最小单元)的调用费用相当高昂,然而,每次更新、每年的更新都可能使成本降低十倍甚至更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万志强进一步指出:“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整个项目的启动投入也会相应增多。对于初创公司来说,这并非负担,反而可能成为优势。展望未来,我们将加大在人与机器交互体验上的投入,特别是语音交互部分。语音交互不仅使用频率高、效率高,而且操作简便。此外,我们还将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进行数据样本的标注工作。”
星纪魅族在探索差异化发展道路时,选择了一条不同于硬件同质化的路径,通过人工智能技术革新用户体验,以期在入门级和千元机市场吸引更多消费者。然而,星纪魅族此次的重新出发,其成功与否,还需市场来给出答案。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推出的OPPO系列、vivo S19系列以及荣耀200系列等中端机型,均已具备端侧AI功能,且多数型号配备了大型模型,价格更是低至2000元以上。面向未来,AI技术的普及化趋势不可避免。这预示着,随着其他品牌将端侧AI技术加速推广至千元级市场,魅族所倡导的“轻硬件+重云端”策略可能会受到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