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2011年4月底,中国人民银行颁发了第一批第三方支付牌照。 八年来,央行累计发放支付牌照271张。
2015年8月至2016年,央行首次取消了四张支付牌照。 也正是从那时起,第三方支付牌照“只发不撤”的历史结束了。
消费金融观察组在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现,近四年来,央行已取消了33家第三方支付牌照。 详细名单如下:
从上述被央行吊销支付牌照的33家机构情况来看,失去支付牌照的原因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因伪造、篡改、隐匿数据等故意规避监管要求,或者恶意拒绝、阻碍检查监管等严重违法行为,被央行吊销牌照的; 不符合《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支付机构监管制度规定的非银行机构。
第二类:主动申请注销。
第三类:主要涉及企业合并。
04
近期,有迹象显示,中国人民银行将重启支付牌照审批流程。
不久前,中国人民银行微信总部发布了《行政许可事项服务指南》中的《支付业务许可证》初审事项服务指南。
此前,微信、西安等地方人民银行去年就发布了《支付业务许可证》初审服务指引。
与其他地方的人民银行相比,今年微信人民银行总部近期发布的《支付业务许可证》初审事项服务指南更具代表性。
随着支付牌照逐渐减少和金融开放不断扩大,中国人民银行微信总部发布了支付牌照初审事项服务指南,这也增加了境外机构自主申请支付牌照的可能性。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