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2023年财报超预期却股价下跌,互联网盈利现象引深思?

2025-07-16
来源:网络整理

快手,“交卷”了。

3月20日收盘之后,快手科技公司公布了2023年度的第四季度财务报告和全年的业绩情况。根据报告内容,2023年的第四季度,快手的营业收入达到了326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相较于上年同期增长了15.1%。此外,经过调整后的净利润达到了44亿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期则是亏损了4500万元。

2023年,快手实现的总营收达到了1134.7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0.5%;而在调整了相关因素后,公司的净利润为102.7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的亏损额58亿元,实现了大幅度的扭亏为盈。

财报发布之后,快手股价高开低走,收盘跌幅达1.91%。

对于这份超预期的财报,市场为何不买账?

事实上,在当前的互联网领域,存在一个颇为反常的现象;近两年来,不少以往长期处于亏损状态的互联网公司,现已步入稳定的盈利期;这种现象不仅体现在快手身上,美团和拼多多等企业也呈现出同样的趋势。

这种现象究竟缘何产生?这些网络巨头是否能够步入长期盈利的轨道?

首先,若要理解互联网企业为何步入盈利周期,必须认识到其发展阶段的特性。在2021年以前,互联网市场仍处于一个大规模的创新时期,伴随着一波互联网创业热潮,这些企业尚处于无序扩张的阶段。那时,评估互联网企业的关键因素仅限于两点:

第一,用户数量;

第二,行业规模。

快手业务低价_快手2023年财报分析_互联网企业盈利周期

步入加息阶段后,加之互联网领域所经历的变革,创新项目在互联网行业逐渐减少,诸如社区团购等一度热闹的项目,在经历了激烈的竞争后逐渐沉寂。而且,随着热钱的退去,互联网企业依赖烧钱来争夺市场的策略也逐渐走到了尽头。

因此,互联网企业迈入了第二个发展阶段,他们开始大规模削减创新性业务,并将关注点重新集中到主营业务上。比如,阿里启动了机构精简计划,并出售了部分非核心业务;腾讯同样对非核心业务进行了处理,通过分红的形式出让了所持有的京东、美团等企业的股份;美团在经历了创新业务的亏损之后,也开始将核心战略转向本地生活服务,并逐步步入盈利的新篇章。

电商领域,受拼多多低价策略影响,加之新拓展的业务在短期内难以实现盈利,即便他们转回核心业务,业绩的提升速度依然较为缓慢。

创新业务的缩减使得投资步入低谷,加息周期引发的效应让市场对互联网企业的估值标准从单纯追求规模转向了对盈利能力的重视。随着市场对互联网企业盈利能力的审视,这些企业纷纷精简那些投入高但缺乏现金流的项目。得益于核心项目的稳定性和市场验证,企业的盈利自然水到渠成。

值得一提的是,抖音和快手,这两大短视频企业。

他们本身就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故而直播业务成为其主要的盈利途径之一。然而,仅靠直播并不能充分吸收流量带来的收益,于是他们纷纷转向本地生活服务和电商领域进行拓展。这一举措对京东、阿里、美团等企业来说,无疑构成了较大的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抖音的2023年的总营收,已经超过了腾讯。

互联网企业盈利周期_快手业务低价_快手2023年财报分析

目前,抖音与快手这两大国内平台用户数量已触及增长极限,一旦新增用户及营销等费用得到控制,企业便会步入持续盈利的稳定期。

依据快手发布的财务报告,在2023年整年,广告收入达到了603亿元,这一数字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3%;直播板块的收入为390.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0.4%;而涵盖电商在内的其他服务收入为141.1亿元,同比增长了44.7%。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快手在2023年的营收增长主要得益于广告和电商两大业务的强劲表现。此外,需特别指出的是,在2023年,快手平台上的电商总交易额达到了1.18万亿元,这一数字标志着它首次越过了万亿的门槛。

侃见财经预测,未来,快手将步入一个盈利稳定的阶段,并且其盈利水平有望持续提升。

未来发展的关键领域很可能仍旧集中在本地生活服务上;随着抖音和快手的介入,美团恐怕会感到坐立不安;尽管如此,它们似乎也无可奈何。

在财报发布后的业绩沟通电话会议中,快手公司的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程一笑指出,本地生活服务作为高品质的内容来源,不仅对总成交额(GMV)有所贡献,而且更有效地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为平台增添了用户价值,增强了用户的忠诚度,这是我们特别重视的新兴业务之一。

总体来看,我们觉得随着互联网公司步入稳定盈利阶段,市场对其估值的方法也将发生显著转变;届时,市场将依照成熟企业的估值模式来进行评估,这也正是为何美团、快手业绩强劲,但股价却未见上涨的合理解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