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财政厅消息,自11月9日起,山东省级国库已废除集中支付电子化的“双轨并行”管理方式,转而全面推行电子化国库集中支付运行体系。未来,实施电子化管理的国库集中支付流程将直接以电子凭证为依据进行操作,纸质凭证的编制与传递将不再进行,“无纸化”办公模式将得到全面推广实施。
肖玉贵,山东省财政厅国库处负责人,阐述了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的重要性,强调这是构建现代化财政管理体系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行动。去年的8月,山东省财政部门正式启动了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的试点工作,并将除授权支付外的所有相关业务全面纳入试点范畴。在试点初期阶段,为确保新旧业务模式能够顺利衔接,我们实施了电子凭证与纸质凭证“并行运作”的管理策略。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处理了超过7万笔业务,支付了841亿元资金,这一过程不仅验证了电子支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且为其正式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传统的支付管理方式相较,一笔财政直接支付业务,从申请发起到支付办理,再到清算完成,所需时间已从原先的两至三天大幅缩减至最短几分钟便可搞定。在此过程中,除了合规性审查和电子签章环节外,不再需要人工干预操作,资金支付效率及业务运行速度实现了显著提升。
对于单笔支付金额在500万元及以下的申请,预算单位无需提交审核所需的附件;而对于单笔支付金额超过500万元的申请,预算单位可以通过扫描或拍照等手段制作成图像文件,然后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进行附件的传输。这样一来,单位的财务人员无需亲自跑腿送纸质单据,只需在家中即可完成支付手续。财政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及其代理行不再需要制作特定的凭证和单据,业务人员得以免除人工核对、手工盖章以及来回奔波的繁琐步骤,从而摆脱了繁重的重复性工作,大幅减少了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消耗,契合了公务车改革的新要求,显现出显著的财务和社会双重效益。
利用先进的电子凭证安全保障技术,成功实现了财政、人民银行及代理银行业务系统的无缝对接,确保了业务流程、信息传递和资金流动的紧密融合,三者相互促进、紧密相连、相互制约,同时反向验证、即时反馈、严格监督,有效解决了过去不同信息系统、不同业务环节间信息传递的低效、错误和歧义问题,有力遏制了“先清算、后支付”等违规操作的出现。
据相关消息,接下来,山东省的财政部门将与中国人民银行、代理银行以及预算执行单位紧密合作,将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工作进一步深化。省级层面将适时启动财政授权支付的电子化管理,通过采用“网上银行”等新型的支付结算手段,为财政资金的支付搭建一个基于互联网+的现代化管理平台。开展市级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的试点工作,通过市级带动县级的方式推动改革进程,并逐步建立起覆盖各级别的支付电子化管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