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姜宏建 通讯员 孔 进 严文达 报道
本报济南报道,近期,我省已废弃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的“双轨并行”管理模式,现已全面推行电子化运行管理,标志着我省省级国库集中支付正式进入“无纸化”阶段。自此,电子化管理下的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将直接根据电子凭证进行操作,不再需要同步制作和传递纸质凭证。
相较于传统的支付管理方式,一笔财政直接支付业务,从申请启动到支付处理,再到清算结束,所需时间已从原先的两三天大幅缩短至最短几分钟便可完成。在此过程中,除了合规性审查和电子签名之外,无需人工干预操作,从而显著提高了资金支付的效率以及整体运行的速度。对于金额在500万元以下的支付请求,预算执行单位无需提交审核所需的附加文件;而对于超过500万元的支付请求,预算执行单位可以通过扫描或拍照等手段生成图像资料,并利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进行附件的传输,这样,财务人员无需亲自携带纸质文件来回奔波,只需在家中即可完成支付操作。
此外,依托电子凭证的验证、电子签章的核对、安全的加密传输以及实名身份的确认等多重“安全关卡”,从源头上确保了电子凭证的独一性、完整性,有效防止了赖账和篡改行为,最大程度地阻断了支付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我省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出了“UKEY电子套章”的管理模式,确保了电子印章在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的权责明确;同时,我们还首次建立了“三层”电子对账体系,将人工核对转变为自动化处理,从而为资金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保障。
接下来,我国将在适当时机在省一级推行财政资金授权支付的电子化管理,通过采纳“网络银行”等支付结算手段,打造一个融合互联网+元素的现代化财政资金支付管理平台。同时,启动市级国库集中支付的电子化管理试点项目,以城市为引领推动改革进程,逐步建立起覆盖各层级的支付电子化管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