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文字| 白玉孔之
“南有抖音,北有快手,智障界的两位领军人物。”
在B站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弹幕。
在大多数哔哩哔哩用户眼中,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应用仍然是低俗、营销账号的代名词。
如今,快手的风头已过,抖音正值巅峰,这种新的内容输出形式在二次元大本营B站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和偏见。
抖音于2016年9月上线,是一款主打“15秒短视频”的音乐创意视频社交软件。 凭借其独特的产品定位和较低的创意需求,它在年轻市场迅速点燃,成为现象级的热门产品。
抖音从被忽视到为人熟知,只用了一年的时间。
它们都是针对年轻人,抖音和哔哩哔哩的用户有很多年龄重叠。
(2017年7月至2018年2月抖音用户年龄分层)
这是属于年轻人的鄙视链。
那么B站用户为什么讨厌抖音呢?
首先是两个APP的内容呈现形式不同。
抖音是短视频平台,哔哩哔哩是长视频平台。
抖音的创作门槛通常很低,每个人都可以借助抖音轻松创作十几秒的短视频。
至于B站up主,他们制作的视频范围从幽灵动物到室内舞蹈,从唱歌到游戏解说。 短则一周,长则几个月。 他们所付出的心思是一个十几秒的短视频无法比拟的。
在B站的家庭舞专区,一个完整的家庭舞视频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录制,但获得的观看量却只有几万或几十万。 抖音上火爆的短视频很容易就能超过这个数字。
抖音并不是没有优质视频,短视频也有自己的空间和创意表达。
平均而言,B站长的视频质量远高于抖音短视频。
这就是B站用户自然讨厌抖音的原因。
纪随手搜了一些抖音的动人视频,浏览量达到上百万的情况并不少见。
当我们看到抖音移植账号在B站的浏览量很高,而大部分原站主只有几万的浏览量时,我们很难对抖音产生认同感。
其次,文化圈有差异
敖厂长应该是B站粉丝数最多的一位,目前有416万粉丝。
抖音粉丝数最多的网红(第一居然是央视新闻……)的粉丝数是其十倍。
抖音代表青年文化
B站代表二次元文化
尽管哔哩哔哩已经成为主流并拥抱更多内容,但它和抖音仍然不是同一规模的平台。
数据并非同一时期,但并不影响我们证明B站和抖音的月活跃度不在同一水平。
与我们大多数人都能看到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抖音上的网红可以通过跳舞获得数百万粉丝并赚得盆满钵满,而B站辛勤向上的站长却常常被忽视。
没错,就是我们的情报少女! ! 我们还做了抖音!
在信息不断更新的时代,年轻人对信息获取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 我们已经从图文时代进入了视频时代,现在我们被快速高效的短视频所俘获。
短视频时代来临,抖音是旗手。
一个长视频可能需要几分钟或几十分钟,而短视频可以同时观看数十个。 可以同时获得更多、不同的内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沉浸在抖音算法中。
再加上二次元与主流文化的规模差异,这两个原因导致抖音成长为主流平台,而哔哩哔哩无法与之相比。
质量和规模呈现出相反的趋势,自然很难让很多哔哩哔哩用户喜欢。
第三,抖音不懂二次元,B站不喜欢抖音。
作为面向年轻人的应用,内容自然会有重叠。
乍一看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两者的融合一直存在着矛盾。
因为表现形式短而快,所以抖音需要的是二次元文化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 他们首先推出的是热门动漫和室内舞。
这种形式使得二维文化被定型化、表征化,而后者被限制在“十五秒世界”之内。
如果一种文化被扭曲成别的文化,它还会是你喜欢的文化吗?
更重要的是,第二维度本身现在是一个复杂的术语。
在公众眼中,抖音对于二次元文化的态度更像是“开发”而非“引进”。
毕竟二次元是一块不容忽视的蛋糕
当然,这里还是要为抖音说几句。 今日头条(抖音母公司)也一直在研究二次元,以及如何更好地进入二次元市场。 不幸的是,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
最注重原创的哔哩哔哩用户,对于抖音内容的抄袭行为更是不能容忍。
就像抖音红人“李哥o3o”的视频侵犯音乐一样。
某网友将《我的英雄学院》的对白和歌曲进行了剪辑,制作成视频发布在网站上。
作者明确表示,任何人不得在任何平台上使用她的曲目。
就在说出这句话几天后,抖音名人“李哥”在新发布的视频中使用了这段音频。
有网友联系其妻子后得知,“李哥”并未提前请求音频授权,这是明显的侵权行为。
这样的“抢夺主义”在抖音上已经不止一次出现过。
当然,姬想补充的是,抖音上的背景音乐不好也是被讨厌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还没有完成。 复制后,有人将其移至B站。
GUMI有一首歌曲叫《 Made》,在国内外传唱后逐渐在二次元世界流行起来。 然而,当这首歌出现在抖音上时,它变成了《 L》。
(酒吧好友空间投诉)
这种挪用主义也是不被喜欢的直接原因。
回想起抖音最初的口号“音乐、创意、社交”,它把音乐和社交互动玩得淋漓尽致,但创意却在一个小区域内重复,就像魔方一样。
那么抖音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抖音只是一个软件。 虽然有低质量的内容,但也有优秀的作品。
就像文物女演员大会一样,以其独特的创意火遍全网,浏览量过亿。
抖音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甚至火爆国外。 它在越南、泰国、日本的年轻人中引起了轰动,并以一种奇特的形式进行了文化输出。
它风靡全球并非没有道理。
相应的,ACG用户和一些比较宽容的哔哩哔哩用户对抖音的看法也更加客观。
还记得前段时间B站非常火的“抖音开B站”。
这种新情况的结合,给B站用户带来了新的面貌和感受。
尊重用户和原创者,无论文化或平台如何。
最终,我们讨厌的可能不是抖音,而是网络上的垃圾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