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上打“天下”支付宝与微信支付贴身肉搏

2024-01-24
来源:网络整理

【中国智能制造网市场分析】当前,移动支付之战正在如蜂窝般密集的支付场景中激烈进行。 就像一场又一场的“巷战”一样,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每一个支付场景中都在短兵相接,争夺每一个细节。 每场战争的小得失都可能影响移动支付的整体格局。

移动支付“巷战”加剧,支付场景成新战场

餐馆、超市、便利店、菜市场、地铁站……这些普通人熟悉的场景,都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眼中的战场。

目前,他们正将移动支付之火烧入密如蜂巢的支付场景。 就像一场又一场的“巷战”一样,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每一个支付场景中都在短兵相接,争夺每一个细节。

每场战争的小得失都可能影响移动支付的整体格局。

今年10月,艾瑞咨询发布2017年第二季度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份额。支付宝从一季度的54%扩大到第二季度的54.5%; 微信支付的支持者财付通的份额从上一季度的40%回落至39.8%。

这是支付宝在被微信支付追赶后再次重拾上升势头。 支付宝的线下扫码业务和场景布局被认为是实现支付份额大基数增长不可或缺的。

回顾移动支付的历史,支付宝当年以网约车服务引领移动支付市场; 一场“红包雨”过后,微信支付逐渐向线下渗透,让支付宝感到四面楚歌; 而现在,支付宝再次深耕支付场景,大力反击。 围绕支付场景的竞争永无休止。

网约车叫“天下”

2011年10月,支付宝将推出二维码支付解决方案的消息不胫而走。 据相关报道,支付宝希望通过二维码支付将业务从线上延伸到线下,甚至在中国打造线下虚拟市场。

这在当时还是一个大胆的想法。 由于二维码在中国仍被用于折扣、比价等信息应用,大多数人仍然无法想象二维码支付可以发挥的场景。

2012年夏天,打车软件出现。 打车这种小额、高频次的场景与二维码支付非常契合,自然成为支付宝推广扫码支付的突破口。

2013年5月29日,支付宝宣布与快的打车达成战略合作,快的打车将接入支付宝的支付解决方案和征信系统等服务。 使用支付宝支付时,“扫码”、“当面支付”、“转账”等功能已成为乘客的支付选择。 对于支付宝的举措,有媒体当时甚至兴奋地写道:“扫码打车、转账支付将成为现实。”

场景支付是什么意思_场景支付经理做什么_支付场景

紧接着,腾讯于2013年8月5日正式发布微信5.0版本,开启微信二维码支付模式,进军网约车市场。 但就二维码支付布局而言,微信尚无法与激进的支付宝相提并论。

支付宝并不满足于二维码支付仅在打车场景中的应用。 中国广播网消息显示,2013年10月16日,支付宝7.6版钱包上线。 其亮点之一是新改进的“当面支付”功能:通过声波识别和二维码。 据介绍,“当面支付”已在北京、上海、广州的微信、超市、地铁、影院、校园等地开始测试。

2013年11月14日,支付宝宣布扫码支付服务已覆盖航空、旅游、游戏、团购、B2C等行业46万家网站商户。 在线支付时,用户无需登录支付宝网站,只需用手机扫码即可。 一键轻松支付。 相关报道显示,支付宝认为此举是“实现电脑支付向移动支付‘平滑过渡’的好办法”。

就在今年,移动支付市场风头正劲。 易观智库《2013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整体交易规模超亿元,同比增速800.3%。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型移动支付如手机钱包客户端、应用内支付、二维码支付等新型移动支付方式迅速发展,代表了未来移动支付发展的主要方向,而原有的短信支付所占比重方法已逐渐衰落。 。

这背后的主要推动者正是支付宝。 据易观智库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移动支付交易额方面,支付宝、拉卡拉、财付通分别以69.6%、17.8%、3.3%位居市场前三位。 。

当时,移动支付市场初具规模,媒体上的新闻是“支付宝拉卡拉带动2013年移动支付市场爆发式增长”。 小巧的微信支付还远未进入公众视野。 拥有优势的支付宝退出网约车后,一心拥抱移动支付的美丽新世界。

遭遇微信支付“二次打击”

尽管支付宝看似不可动摇,但新兴的移动支付市场尚未形成铁板一块。 微信支付此时抓住了崛起的机遇。

2014年1月26日,腾讯财付通在微信上推出“新年红包”。 微信红包一经推出,就在各个微信群中疯传。

很快就有消息称“微信卡绑定用户数破亿,一个红包超过了支付宝8年做的事”。 据传,马云感叹这起事件是微信对支付宝的“珍珠港袭击”。

焦急的支付宝希望能够迅速占领现场,挡住来势汹汹的微信。 招商证券在研报中指出:2014年双12购物节期间,阿里巴巴通过人均数十元的补贴“购买”移动支付场景。 据现场调研,超市新增移动支付设备大多在原有收银支付终端上安装了条码扫描器。 这种被动扫码方式绕过了POS结算通道,本质上是通过支付宝完成的在线支付,具有O2O特征。 扫描枪在活动中得到了极其广泛的使用。

正当支付宝以“便宜又好装”的扫码枪充当“排头兵”抢占移动支付场景时,微信作为生力军却正在谋划一场大棋。

事实上,仅仅靠一场“红包大战”,微信远远无法撼动支付宝的地位。 尽管微信无处不在,但一些用户并不将微信视为商业活动平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腾讯先后投资了滴滴出行、美团点评等初创公司。 通过将微信与合作伙伴应用程序连接起来,用户可以直接通过微信支付来支付某些服务的费用,从而扩大了微信支付的接受度。 这无疑为微信支付向场景延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腾讯已经铺好了路,下一步就要看微信本身了。 为了更好地占领各种消费场景,失去先发优势、缺乏电商基因的微信支付需要比支付宝“更加努力”。 中华网的一篇报道称“真功夫打通微信支付,换枪大大提高收银效率”。 讲述了真功夫接入微信支付后的变化。 其中提到了微信官方提供的一款二维码支付硬件——小白盒。

该店经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以前我用的是二维码扫描枪,那种拿着枪等着扫描顾客二维码的感觉,好像在催促顾客,顾客很容易产生心理压力。现在我用这个小白盒子,我引导顾客自己完成支付,扫描二维码后,语音报出支付金额,我就可以腾出双手帮顾客取餐,解决了一个大问题“高峰时段,相当于给店里多增加了一个人手。谢谢微信支付团队把控用户体验的细节!”

微信支付转型真功夫并非孤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对于微信支付来说,小白盒子等硬件是改造各种场景的“利器”。 记者调查发现,这款带有微信支付LOGO的小白盒曾出现在7-11、威多美、肯德基等支持微信支付的线下商户中,并多次出现在微信支付合作伙伴大会上。

公开信息显示,该白盒由一家名为“意锐新创”的公司生产,是一款自助二维码支付设备。 相关介绍中,小白盒可以即插即用,与收银机无缝连接,轻松改造各种支付场景。

与自助扫码工具相比,支付宝选择的扫码枪的用户体验相形见绌。 在很多使用扫码枪的收银台,消费者举起显示二维码的手机,收银员用扫码枪瞄准,这已经成为使用该工具的标志性动作。 创新创始人王悦曾向媒体讲述小白盒的设计初衷:消费者主动扫码,减少了消费者将手机递给他人时的不适感和扫码枪瞄准的尴尬。 这种不需要收银员的自助支付方式显然更符合移动支付简单便捷的特点。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线下场景下的对抗,看似是扫码器与小白盒子的竞争,但这本质上是一场“用脚投票”的用户体验竞争。 因为市场已经做出了选择。

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2015年腾讯在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份额几乎翻了一番,从2014年的11%上升到20%。 与此同时,支付宝的份额从82%下降至68%。

到了2016年,微信与支付宝“一上一下”的趋势更加明显。 易观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第四季度阿里巴巴在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份额为54%。同期腾讯的市场份额从16%飙升至37%。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支付宝市场份额为53.8%,以微信支付、QQ钱包为代表的财付通占比40.3%。 看来微信支付快要赶上支付宝了。

进入“巷战时代”

微信支付对支付宝的压力越来越大,已经让支付宝到了不得不改变的地步。

面对微信这样拥有近10亿活跃用户、每天开放9小时的超级应用,支付宝这样的工具型应用一直被认为缺乏“高频”场景来驱动支付扩张。

支付宝想着利用社交媒体进入市场,将战火引向腾讯的主战场。 从兑换、红包聊天到“咻一咻”,支付宝的尝试越来越大胆。 直到“圈子事件”爆发,支付宝一直处于舆论风口浪尖。 最终,支付宝无奈砍掉了社交功能。

进军社交之后,支付宝开始发力线下。 2017年上半年,阿里巴巴与蚂蚁金服联合打造的本地生活服务O2O平台口碑发布“码战略”,打通“二维码-商店-支付”渠道,通过二维码推广线下市场。 数字化过程帮助商家识别、管理流量并实现营销。 深厚的线下声誉无疑为支付宝提供了综合生活服务场景的入口。

今年6月,艾瑞咨询发布了移动支付研究报告。 报告显示,近三年来,“双12”期间线下参与商户数量从最初的2万家逐渐增加到100万、200万家。 报告引用的数据显示,2017年1月,口碑日均交易笔数超过美团。 报告认为,口碑是一条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独立业务线,已成为微信支付线下竞争的新竞争对手。

此外,小微商户也成为支付宝的“必争之地”。 今年2月,支付宝推出收款码,并推出免费提现、赔偿担保等服务,吸引小微商户。 10月24日,蚂蚁金服宣布新战略,继续基于“收钱码”为线下小微商户提供“多收多赚”的多维度金融服务。

深化线下发展的决心,让支付宝能够进入更细分的场景,与微信支付展开短兵相接的竞争。

9月18日,马化腾在安徽亲自演示如何使用微信乘坐公交车,推广微信支付。 9月22日,支付宝在微信、微信、微信等城市推出刷支付宝免费乘车活动。

10月30日,蚂蚁金服宣布微信磁浮列车、香港出租车正式接入支付宝服务。 微信10月31日透露,已在香港正式推出二维码支付等功能,年底将接入超过1000辆出租车。

支付宝在与微信支付场景的争夺战中竞争力也不逊色。 在琐碎但必要的线下移动支付接入服务方面,支付宝正在逐渐追赶微信。 例如,印有支付宝标志的小白盒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支付宝的合作商户中。

在更多新场景下,支付宝也迅速开始全面布局。 不久前,支付宝宣布将与微信财经大学共建“未来校园”,并将在校园身份识别、消费、支付、签到、芝麻信用诚信等校园应用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树立标杆,切实解决师生校园问题。 场景服务问题。

然而,即便是在校园这个新场景中,支付宝也很少“干净”。 10月28日,微信与中国教育技术协会联合举办微信·智慧校园解决方案发布会,综合利用小程序、微信支付、公众号等微信能力,为学校各方提供聚合信息管理平台。

有趣的是,当支付宝和微信还在忙着谋划合作、发布争夺校园场景的计划时,二维码支付领域的后来者云闪付却逐渐在湖北高校流行起来。

据长江日报11月9日报道,湖北高校已推出联合闪付二维码支付,学生扫二维码即可在校内食堂就餐,并提供“学生餐费补贴”折扣。 以微信大学为例,银联学生餐补推出仅一个多月,就有超过1.2万名师生注册成为银联闪付钱包用户,共有25.3万人使用银联二维码支付服务并享受优惠。 同时,云闪付还围绕高校师生的日常需求,以校园食堂为重点,在校园超市及周边商户开通云闪付二维码支付。

哪里有场景,哪里就有“战争”。 一场校园现场的比赛已经开始。 这次谁会是赢家呢? 还有很多像校园一样的场景等待被发现。 谁将是未来的赢家? ?

“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围绕线下场景的竞争都会更加激烈。”互联网研究专家刘兴亮断言:“对于第三方支付企业来说,掌握线下场景是未来的关键。 现在,还有很多场景可以挖掘和开启。 有很多,谁能更快地改变这些情况,谁就能在未来的战争中占据主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