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央行公布了第二批13家获得支付牌照的企业。 算上今年5月18日首批获得牌照的27家企业,目前已有40家企业获得牌照。 不过,备受业界关注的三大运营商的支付公司并未纳入本次牌照范围。
13家公司中有7家是预付卡公司
获得牌照的13家企业包括:微信云闪付、微信银通、联华电子、成都魔宝、杰富锐通、正联融通、微信德实、山东鲁商一卡通、中富通、微信长购、川商、微信公民卡有限公司和微信富友。 其中七家是预付卡公司。
其中,微信云闪付、微信银通数码、联合医务、成都摩宝网络、杰富锐通等已获得互联网支付和手机支付业务牌照。

正联融通电子有限公司已取得独立的互联网支付业务许可证。 微信德实、山东鲁商卡、支付宝信息、微信长购、四川商行、微信市民卡、微信福友金融等已获得部分省市的预付卡发行受理业务许可证。
总共可发放约200张车牌。
备受业界关注的三大运营商的支付公司并未纳入本次牌照范围。 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萌预计,一方面由于本次申请企业较多,央行审批时间紧张,另一方面,如果大量预付卡企业参与其中,通过公示的企业无法获得牌照,后续的退出机制也需要明确。 。 因此,易观预计9月1日的截止日期有望调整,后续牌照可能会稍后发放,以及无牌支付企业退出等问题的相关规定。
中国支付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张宽海表示,预计将发放中国第三方支付公司牌照约200张。
第三方支付交易或将迎来高增长
易观智库监测数据报告显示,二季度第三方互联网在线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4609亿元,环比增长16%,同比增长95.3%。 与一季度相比,一方面,二季度电商交易额明显回升; 另一方面,二季度首批27张支付牌照的发放,增强了持牌支付企业的发展信心,也促进了很多传统支付牌照的发展。 行业和金融企业对第三方支付企业有信心,因此本季度第三方支付企业的支付交易规模也大幅增长,针对企业,如保险、教育、基金、物流等行业。
预计第三季度,受旺季和支付牌照发放影响,整个第三方支付行业交易规模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背景

行业最后期限迫在眉睫
不少企业都着急了
2010年6月,央行发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非金融机构提供支付服务必须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接受中央监管。依法设立银行; 2011年1月和3月,央行网站分两批公布了32家申请第三方支付业务许可证的企业; 2011年5月,央行发放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27家公司获牌;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企业不断提交申请。
随着9月1日支付行业准入期限的临近,许多尚未获得牌照的企业愈发着急。 甚至有传言称牌照发放将推迟至年底。 8月31日,央行又发放了13张牌照,这给第二批持牌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 对于整个支付市场来说,格局将会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