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每一个项目建设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工程建设一般采用承包方式进行。 因此,发包方需要在一定期限内向承包方支付预付款,以应对资金。 以下是法律快报小编对项目预付款要求的详细介绍。
1、项目预付款要求
工程需要预付款的,由合同当事人在合同专用条款中约定并按照合同通用条款及价格结算方式的有关规定履行。
承包人应当在合同签订后或者向发包人提供与预付款等值的预付款担保后,向发包人提出预付款申请。 发包人应当在收到付款后7日内核实申请,并向承包商发放预付款。 付款凭证出具后7日内向承包商支付预付款。
是施工准备及所需材料、结构件等流动资金的主要来源,国内又称预付材料准备金。
工程预付款返还:
起点T=PM/N,P为合同总金额,M为工程预付款,N为主要材料及构件占总价的比例。
2、预付款是什么概念?
建筑施工企业在承包工程时,一般实行劳务、材料承包,需要一定的流动资金用于材料准备。 建设单位应当在开工前向建筑施工企业拨付一定数额的预付材料准备金,构成建筑施工企业承包工程主要材料的储备和准备。 结构件所需的营运资金。
预付款还可以包括用于准备工作的“动员费”,例如组织人员和完成临时设施项目;
预付款相当于建设单位给予施工企业的无息贷款。
预付款与建筑材料供应方式挂钩
1、所有材料工程均纳入合同:预付款项金额确定后,施工单位应一次性或分期向施工企业支付材料款。
2、承包工程及就地物资项目:需确定物资供应范围及备料比例,拨付适量备料款,双方及时结算
3、不含材料的项目:建设单位无需预付材料费
预付款的有关事项,如数量、付款时间和方式、付款条件、还款(代扣)方式等,应在施工合同条款中具体约定
建筑企业向建设单位收取工程预付款,属于企业融资中的商业信用融资。
3、预付款如何分配?
材料预付款的数额由合同双方约定,并在合同中明确计算材料预付款的理论公式:
预付款项=合同价×预付款项金额
材料储备量=年度施工工作量×主要材料比例÷年度施工日历天数×材料储备天数
材料准备费数额根据工程类型、合同工期、承包方式、供货方式等不同情况确定。
一般建设项目不应超过工作量的30%(包括水、电、热); 安装工程不应超过工作量的10%
综上所述,我国法律对于工程预付款问题并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 一般这个内容是在合同中约定的,所以需要根据双方的交易习惯和合同的规定来执行。 以上是法律快报编辑整理的项目预付款要求。 希望能帮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