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结算_三方结算支付什么意思_三方结算协议书范本

2024-01-29
来源:网络整理

随着转型和监管收紧,第三方支付机构前五年创造了许多奇迹。 2024 年会成为下一个爆发性五年的开始吗?

陈大柴 撰稿

出品| 支付百科

中国移动支付发展至今,已从传统的跑马野蛮扩张回归到重构行业理性、注重实体转型的阶段。 现阶段,绝大多数第三方支付机构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内部受微信、支付宝控制,外部则有严格的标准不断被监管刷新。

五年来,第三方支付行业经历了起起落落,最终将扫码支付方式引入了世界各地。 但96费改、取消直连、准备金集中缴存等一系列严格监管政策相继出台。 第三方支付机构渠道成本增加,账户和准备金管理权丧失,利润空间逐渐被压缩。 近期规范收款服务新政策的出台,让第三方支付行业陷入冰点。

与此同时,大型支付机构凭借账户端优势逐步向收单方渗透,缩小了中小机构的市场范围。 当然,危机中也隐藏着机遇。 《支付百科》认为,监管也在释放完善账户和收单机构管理、规范聚合支付“持牌”运营等一系列利好,从而为支付行业触底反弹提供动力。

两强格局固化

八年前,从《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和《支付业务许可证》颁布开始,第三方支付机构行业的法律地位确立,中国支付行业从此驶入快车道。

基于智能终端的爆发,第三方支付机构利用移动支付的红利迅速发展。 2015年以来,综合交易规模再创新高。 中国行业信息网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第三方支付综合支付交易规模为52.3万亿元,2016年为107.3万亿元,2017年为154.9万亿元,预计2024年将达到388.6万亿元。

纵观整个第三方支付行业,以微信、支付宝为代表的移动支付交易占比持续提升,已成为主流。 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已超越互联网支付和银行卡收单,形成我国相对稳定的第三方支付格局。

在移动支付市场的竞争格局中,微信通过社交、红包营销占据一边,而支付宝则凭借电商、金融等生态圈占据另一边。 拥有庞大用户基础的加持,两力格局将难以撼动。 艾瑞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支付宝和财付通分别占据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市场份额的54.2%和39.5%。

由于控制了C端流量入口,大型支付机构会利用其账户端优势来影响其他第三方支付机构。 最明显的就是他们对收购方的控制。

三方结算支付什么意思_第三方支付结算_三方结算协议书范本

面对第三方支付市场现状,监管近期点名了部分支付机构凭借C端客户优势和补贴措施,通过低价竞争抢占高净值客户,严重扭曲市场秩序。市场秩序。 这种做法不利于公平竞争和行业的长远发展。 健康成长。

严格监管持续推进

中小第三方支付机构感觉行业已经到了冰点。 除了受到巨头打压之外,背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严格监管的不断推进。 牌照方面,央行自2016年以来未再发放新的支付牌照,而现有支付牌照已被取消34张,只剩下237张。从对持牌机构的罚款情况来看,今年被罚款的有100多家。 ,最高罚款创纪录。

在直连断开、准备金集中存管的背景下,第三方支付机构正式进入准备金支付时代。 据亿欧智库统计,2017年之前,支付机构准备金收入占总收入的11.26%,但2018年下降至5.4%。 2024年1月14日资金全部归零后,支付机构准备金收益率为零。

此外,监管对大数据、现金贷、P2P等行业的打击也传导至支付机构,导致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周边业务也被削减。 近期,监管对收款业务进行了规范,明确了支付机构收款业务的适用场景。 不得利用催收服务为各类投融资交易、外汇交易、股权众筹、P2P网贷以及各类交易场所提供服务。 (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处理支付服务。

支付行业本身涉及的监管叠加于相关行业的监管,导致支付机构一方面损失准备金利息收入,另一方面损失其他行业收入。 综合来看,行业在合规发展过程中面临严峻挑战。

强监管下,渠道成本、利润空间、账户管理权等一系列问题正在困扰着第三方支付机构。 与银行相比,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支付业务能力进一步下降,市场也面临着被银行蚕食的危机。

但从宏观角度看,当支付行业面临冲击时,一定程度上可以倒逼支付机构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优化服务、磨练技能,更好地服务市场主体。

知情人士向《支付百科》透露,由于一些原有的收入渠道被切断,今年不少支付机构的交易量有所下降,导致现在支付机构掀起了一波转型浪潮。 平安壹钱包CEO朱银甲认为,中小支付机构可以转型为银行服务商、企业服务商,或者同时服务银企。

“为企业提供服务可能会成为支付机构下一步的发展趋势。在这种模式下,支付机构只扮演为企业管理银行账户、为企业提供收支服务的角色。” 朱银嘉说道。

绝望的机会

面对第三方支付格局一定程度的固化,中小支付机构未来或许可以从监管和自律两个角度突破,以解决困境。

对于监管,有支付行业人士向《支付百科》表示,监管现在逐渐关注头部机构同时扮演账户方和收单方角色的现象,存在巨头不同管理的可能性。以及中小型支付机构。

一般来说,账户方不应干预收单机构的业务开展。 收单机构独立为收单商户提供服务。 但目前一些较大账户方会利用其账户优势来垄断市场。 监管如果根据机构规模实行差异化监管政策,可以有效解放中小支付机构的活力,保证中小支付机构竞争的公平性。

监管和推动联合代码通用化也将成为行业的重点方向。 联码通用是指清算机构将统一条码、二维码标准和支付协议格式,完成交易清算。 这样的话,任何代码都可以全网互操作、互认,账户方和收单方都可以独立处理支付代码并完成交易,形成真正的万能联合代码。

三方结算支付什么意思_第三方支付结算_三方结算协议书范本

万向联码还可以防止个别机构利用自己账户端的优势,加强对商户的控制,遵循这一代的交易逻辑。 还将推动支付产业链收单方、账户方等各类角色完善职能,履行各自职责。

关于聚合支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在第八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上公开表示,将加快收单外包机构直接备案管理。 这释放出聚合支付将迎来牌照时代的信号,为市场上聚合支付筹集资金、深化服务商户背书。

对于中小第三方支付机构本身来说,在C端移动支付流量高峰的背景下,垂直场景下层服务和商户的需求成为下半年致胜的关键。移动支付。 基于这一结论,与微信、支付宝相比,中小支付机构具有服务更全面、更了解商户实际痛点的优势; 与银行相比,它们具有更成熟的技术优势。

目前三四五线城市市场还有待开发。 餐饮、零售等行业以外的场景以及中小微商户仍然需要智能支付解决方案。 此外,围绕企业供应链,商户信贷等金融需求也成为潜在的业​​务增长点。

业内人士指出,支付机构在商户服务数字化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 与银行更倾向于购买技术服务相比,优秀的支付机构自建。 正是因为支付机构正在构建更加注重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系统,行业才得以快速发展,银行也纷纷效仿。

押注B端转型

随着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B端商户尤其是中小微商户对业务运营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强烈。 在百度、京东、美团等互联网公司将目光转向B端的背景下,国内中小第三方支付机构也明白,走独立的B端路线才是出路。去。

《支付百科》调查发现,目前各第三方支付公司的B端市场策略已经显现出盈利效应,尤其是依靠大数据和云计算为商户提供智能支付系统和解决方案。

在移动支付领域,除了微信和支付宝之外,谁能从行业第二梯队迈向第三位置,一直是行业各方关注的焦点。 除了各大排行榜认可的平安壹钱包外,二线的京东、拉卡拉、银联、联动等机构也跃跃欲试,纷纷吹响B端冲锋声他们的业务量。

上市公司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拉卡拉有效商户数将突破2100万,较2018年底增加200万。进军SaaS,收购国内专业SaaS电商系统千米,利用其作为零售领域垂直SaaS服务商的优势获客、服务商户,主要为商户赋能消费和支付场景。

报告期内汇付天下SaaS服务收入增长最快,收入达到1.9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倍以上。 据悉,汇付天下凭借B端的数据、场景和技术优势,推出了专门服务中小微商户的数字支付服务系统。

平安壹号钱包走出了与微信、支付宝不同的第三条道路。 其业务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维度。 对内,参与平安集团内部支付业务的输出; 对外,深耕航空、旅行、新金融等场景,输出账户支付能力,深化发展B端业务。

壹钱钱内部搭建并打通平安集团账户体系,支付服务覆盖平安内部陆金所、寿险、财险、平安普惠等核心场景,保障平安安全高效集团底层资金交易及账户共享流程。 整合一钱一内外部场景(如商场、迪士尼、商旅、商户收单等),支撑集团非金融生态发展。

“第三方支付已经过了费率竞争阶段,仅依靠销售渠道的支付企业必然会受到阻碍。支付机构从单一支付能力向技术输出能力的转变,是应对当前合规的最重要的事情。”以及支付行业的竞争环境。手段。” 朱银嘉说道。

平安钱包的外部市场策略采取了与其他支付公司不同的发展路径。 利用自身技术服务能力,将B端行业的钱包、商城服务、解决方案等基础能力输出到金融、娱乐、信用等B端行业。

通过此,商家拥有钱包、商旅、商城等线上业务能力,可以围绕这些线上场景进行营销活动,保持用户的活跃度和参与度。 通过连接这些场景,平安One钱包最终可以服务于这些场景的用户,建立自己的服务生态系统。

反弹可能即将到来

押注B端或许能为中小支付机构带来一条生存之道。 就像平安壹钱包遵循的路线图一样:监管收紧是必然的。 不想陷入寡头结构和监管之间,就必须在垂直场景上有所作为。

在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崛起过程中,第三方、第四方等非银行支付机构移动支付交易额从2017年的300亿多笔增长到2024年的近1800亿笔,充分体现了第三方支付的重要性。第四方。 组织的贡献。

从中国移动支付发展脉络来看,2024年将是极其寒冷的一年。 展望2024年,希望明年能见底。 严格监管本质上是新一轮的行业洗牌,为有实力的玩家提供了新的机会。 当然,头部支付机构的生态开放也是行业良好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来说,未来五年,继POS、扫码、NFC之后,刷脸支付等新支付革命的到来也将解锁更多行业红利。 在此期间,整个支付行业或许仍需经历调整,但支付从业者坚信,在探索中前行,终将迎来曙光。

作为见证过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的资深人士,朱银佳认为,支付行业除了C端用户外,只触及B端的餐饮、零售等行业,尚未渗透渗透到各个行业的各个方面。 “明年应该就能看到行业信心能否恢复,希望明年底行业能够触底反弹,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3秒加星,找支付百科不再难

销售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