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我先从技术上讲一下。
首先我们可以列出几种常用的移动支付方式:支付宝、微信、支付宝、支付宝、支付宝、小米支付等,除了支付宝和微信,其他都采用NFC。
先说支付宝和微信。 支付宝和微信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这两件事是单独的支付应用程序。 每次使用时,都需要专门打开本应用,打开扫码支付页面。 总共可能需要很多步骤,更何况支付宝这个臃肿的应用程序还会卡住。 整体支付体验非常繁琐,没有移动支付应有的自然便捷的体验。 即使你从最常用的微信应用的聊天界面导航到扫码支付界面,你仍然需要向右滑动退出聊天界面,点击右上角的加号,选择支付商户。 这是付款的三步过程。
与此同时,两家公司近期也公布了各自的支付业务账户提现收费政策。 毕竟这两家公司还不是银行,很多业务的发展受到很多限制。 虽然蚂蚁金服在用户信用方面比腾讯好,但实际上我认为这两家的服务只是过渡期的替代产品。 最终,真正可靠的移动支付服务还是要回归银行和监管机构的爪牙。
Pay、Pay、Pay、Mi Pay等以手机厂商名字开头的“支付”服务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它们都与银行、发卡组织和监管机构合作。 并且它们都采用近场通信技术(NFC)作为主要实现方式。 招商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国内各大银行也都有自己的HCE App解决方案。 这些用手机直接模拟银行卡的移动支付方式,比之前的支付宝扫码等异端方式要正统、酷炫很多。 相信所有用户以及部分三星手机用户都有过这种刷机的经历。 刷手机——输入密码——拿东西离开的过程显然比上面繁琐的步骤要简单得多。 特别不得不提的是三星模拟磁条卡的黑科技。 只要你有POS机,就一定可以刷卡。
这些更“先进”的支付方式的问题仍然在于银行卡的问题。 在中国,信用卡业务并不像在美国那样普及。 有很多小店只有支付宝或者微信个人账号才能收款。 他们连商家身份都没有,更不用说店里有POS机了。 同时,各厂商为其手机提供的支付服务大多有不同的标准。 负责收款的服务员可能只知道Pay,给其他厂家的支付服务造成不便……
不过,怀着美好的希望,我希望下面的“高级”方法能够取代上面的过渡方案,最终实现统一。 最好把卡全部换掉,一部手机走遍世界。 只有做到这一点,移动支付才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