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央行《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正式实施首日,银联宣布将与微信支付开展条码支付业务合作,这也预示着央行《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要求的支付机构央行281号、296号文件“断直连”、条码支付迁移迈出重要一步。
央行281号文件要求“银行、支付机构开展涉及银行间清算业务的支付业务时,必须通过中国人民银行银行间清算系统或者具有合法资格的清算机构。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各银行、支付机构不得新增直接办理不同法人机构间银行间清算业务的支付产品或服务;现有业务应尽快转移至合法清算机构可以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执行。”
央行296号文件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简称银行)和支付机构开展涉及银行间交易的条码支付业务,应当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同业清算系统办理或者具有合法资质的清算机构。 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银行、支付机构不得新增不同法人之间直连处理条码支付业务; 应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规定,加快将现有业务转移至合法清算机构。”
从近年来条码支付的发展来看,其快速发展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也让国人一跃进入了“无现金支付”时代。 “支付宝”、“微信支付”依靠条码支付牢牢确立移动支付第一的地位。 同时,它们对中国的银行业和支付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传统的金融思维模式和产业结构。 这也是他们对中国金融业的贡献。
随着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竞争的加剧,构建自己的支付渠道成为竞争的焦点。 与商业银行的直接联系绕过了银联作为转账清算机构。 在如此蓬勃发展的背后,也带来了很多潜在的问题:
随着支付宝、微信支付做大做强,并与多家商业银行建立直接支付联系,合作银行的银行卡支付信息被严格控制,合作银行甚至通过这些第三方支付渠道控制消费去向。 无人知道,央行监管逐渐减弱,这无疑是国家金融安全面临的最大挑战。 因此,“断直连”成为去年央行出台281号文和296号文的背景,支付宝、微信支付的条码支付能否转移到转账清算机构成为了央行281号文和296号文的背景。支付行业。 同时,两份文件要求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不得从事跨机构清算业务,必须转至专业的转账清算机构——银联或网联。 这也强调了一个“信号”:做支付的人要好好支付。 做清算的人就应该做好清算工作。 支付与清算的关系必须明确,不再混乱,清算机构服务于持牌从事支付业务的机构。 将支付机构纳入正规的转账清算机构,将有利于监管机构对资金流向的监管。
昨天,银联宣布与微信支付开展条码支付业务后,光大银行、交通银行、银联商务、通联等银行及持牌支付机构率先发布公告支持接入微信通过银联支付。 我相信还会有更多。 访问银行和支付机构。
年初,银联新一代无卡业务转账清算平台上线,已与包括十余家主流支付机构在内的数百家成员机构达成合作共识,其中70多家机构已完成平台对接或者正在对接中。 所有接入银联新一代无卡快捷支付平台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均已开始支持收单机构新用户开通快捷支付业务,超过一半的商业银行正在为现有用户开通支付业务做好系统和业务准备。
网联此前公布的时间表还显示,截至2017年底,接入银行数量和接入支付机构数量接近40家,并于2018年6月30日完成全部交易,完成近3万亿元到三月底。 成交额100亿元,成交额100亿元。
前段时间,银联关于微信支付、支付宝收单业务接入银联的流程培训在网上流传。 现在看来,这个训练并不是空穴来风。 这对于很多机构来说显得非常出乎意料,但本刊始终认为,这原本是银联业务范围之内的,只是何时实现的问题。 现在一切都已成为现实。 下一个最大的问题应该是另一个支付巨头何时加入。 随着央行监管收紧,一些支付机构采取“观望态度”的时间可能已经不多了。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我们还应该看到央行正在大力整顿支付市场,重新定义清算机构与支付机构的业务关系。 还考虑在中国清算市场开放后为其他境外清算机构进入中国建立平台。 公平的市场环境。 因此,银联与微信支付的合作将对中国支付市场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