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9月8日电:打击互联网黑灰行业,从第四方支付入手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朱国良吴新生
实行常规贷款,有人代贷代收; 组织跨境赌博,有人收费帮你洗钱……近年来,诸多新型互联网经济犯罪中,都有一个神秘环节——第四方支付。
第四方支付到底是什么,它是如何支付的,非法第四方支付如何逃避监管? 记者近日前往苏州市公安局深入调查,并对话了两名因创建、运营“火牛”第四方支付平台而被警方抓获的犯罪嫌疑人。
第四方支付成为黑灰互联网产品洗钱工具
今年2月,苏州市张家港市的一名居民下载了贷款APP“有米有品”,办理了3000元贷款。 扣除服务费和利息后,他只收到1650元。 感觉收费太高,居民再次登录应用程序并尝试提前偿还贷款。 没想到,经过多次操作,他还是无法提前偿还贷款。
五天后,该居民终于联系上了“有米优品”的“客服人员”,按照其指示归还了1350元。 但贷款APP上的相关贷款信息不但没有变化,还自动生成每日最高200元的罚金,追债短信、电话不断。 居民无奈,只好报了警。
该案价值不高,但警方调查发现,该案资金流向与以往常规贷款不同。 套路贷款犯罪团伙与受害人之间还设有专门的支付平台,将套路贷款犯罪团伙与受害人进行了“物理隔离”。 这个平台被称为“火牛”。 张家港市公安局网警大队办案民警蔡浩介绍,该平台不仅为“有米有品”提供资金结算,还为其他数百款常规贷款APP提供资金结算,超过受害人21万,贷款流畅。 高达4.8亿元。
绝无巧合。 近日,苏州市常熟市公安局侦破一起跨境赌博案件,涉案金额高达10亿元。 警方对他们的资金交易进行梳理后发现,结算也是通过第四方支付平台进行的。 关注和研究第四方支付的苏州市公安局网安支队六大队副大队长万维熙表示,今年以来,截至本文发表时,苏州市公安局网安部门已破获涉及第四方支付的案件。 案件9起,涉及约40家第四方支付平台,涉案总金额超100亿元。
万维熙表示,从苏州市公安局近期破获的案件来看,第四方支付已成为黑灰色互联网资产洗钱的重要工具。 跨境赌博、套路借贷、网络电信诈骗、传播色情视频等各类犯罪行为都曾发生过。 有的利用第四方支付进行资金结算,逃避金融监管和公安打击。
非法第四方支付混淆资金交易、逃避监管,危害极大
什么是第四方支付以及如何支付? “火牛”平台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记者近日前往张家港市公安局,与创建、运营“火牛”第四方支付平台的犯罪嫌疑人王某、袁某进行了交谈。
两人表示,所谓的第四方支付本质上是第三方支付方式的变种,其中不少是为了黑灰网产品洗钱而开发的。 目前,专业人士习惯将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在线支付称为第三方支付。 第四方支付是在第三方支付模式的基础上,经过技术改造,实现去中心化,使得资金流向更加难以监控。 。
犯罪嫌疑人王进一步解释称,在第三方支付中,虽然支付正式通过互联网实现,但第三方支付相关公司仍然在银行设有对公账户作为资金池,资金流转路线仍然是清晰可追溯。 非法第四方支付中,没有公共账户作为资金池,而是大量购买个人或虚假注册的企业银行卡进行交叉支付。
犯罪嫌疑人袁某称,平台背后有数百名“金融家”,平台前端有数十甚至数百名“承兑人”。 每个“承兑人”都拥有大量银行卡,平台本身也拥有数百张银行卡。 数百张卡,数以万计的借款人,形成多层次的多对多关系,不同的人、不同的卡借钱、收钱,从而逃避监管。
袁还介绍,更先进的第四方支付还将使用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在“金融所有者”和“承兑人”之间进行结算,增加一道防火墙。
张家港市公安局网警大队大队长朱正东表示,非法第四方支付平台“物理隔离”上游犯罪团伙与下游受害人之间的金融交易,严重扰乱金融秩序,危害社会安全。
非法第四方支付迅速蔓延,需严格管控和打击
不过,苏州市公安局内部专业人士表示,非法第四方支付并非不可阻挡。 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加强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卡的管理,遏制其买卖活动。 目前,在第四方支付中,犯罪嫌疑人会大量购买银行卡、身份证、手机卡。 例如,在张家港破获的这起案件中,“火牛”平台和“承兑人”都需要从黑市高价购买大量银行卡、身份证、手机卡。 银行卡及对应的身份证号码和手机卡。
二是加强银行内部管理,提高对资金流动异常银行卡的发现能力。
苏州市公安局网络安全支队副支队长赵兵表示,第四方支付平台已成为黑灰互联网生产生态链的重要支撑环节。 “一棍子打蛇”,要深入研究非法第四方支付,找到其薄弱环节,多部门联动治理,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