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欣喜
随着拼多多不断蚕食蛋糕,淘宝终于开放微信支付。
日前,跟财魔方报道称,不少网友发现,部分淘宝订单可以直接跳转至微信支付进行支付。 客服回应称正在逐步开放。 微信支付目前仅对部分用户逐步开放,仅支持部分商品的购买。 可以选择。 是否可以使用微信支付以支付页面为准。
淘宝这么多年不支持微信支付,背后的教训是深刻的。
阿里巴巴觉醒:腾讯与阿里巴巴互相封锁近10年,才成就了拼多多
事实上,淘宝和微信正在相互开放,并且在2022年之前已经有一些迹象。
当时,淘宝支付页面新增了两个选项:“微信扫码支付”和“去微信找朋友帮我支付”。 不过,这两种方法都不会直接跳转到微信应用,而是需要先保存支付码。 ,然后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完成支付。 虽然理论上是可以连接的,但是使用起来还是不方便。
由于繁琐的用户体验步骤,这种名义上的互通对于封杀拼多多来说似乎作用不大。
两国开放互联之所以如此困难,是因为各自的生态利益。
当年春节微信红包一夜爆红的时候,马云就卷入了珍珠港袭击事件。 因为阿里巴巴电商的底层是支付宝构建的支付闭环和信用体系。 以前,淘宝就等于网上购物。 这背后的关键是支付宝构建的信用体系。
解决信用问题后,支付宝将进一步成为基础服务设施。 包括后来,阿里巴巴正式推出第三方应用平台,进军网络游戏、航空、B2C等高度网络化的外部市场。 也逐步进入水、电、煤、通讯费等日常消费场景,保障了阿里巴巴电商的流量。 稳定。
微信支付兴起后,阿里巴巴意识到了其中的危险。 2013年,阿里巴巴正式关闭了微信跳转淘宝商品和店铺的通道。 阿里巴巴表示,这样做是因为微信上的淘宝不安全且存在漏洞。
但很明显,当拼多多依靠微信社交好友疯狂成长时,已经证实微信购物交易不存在阿里所说的安全漏洞。
显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在阿里巴巴当时看来,如果淘宝的链接和交易出现在微信上,其流量和交易就会不断进入微信,影响淘宝生态流量系统的稳定性。
对此,腾讯官方当时回应称,微信、易信、Line,包括阿里巴巴的“来往”,以及行业内的每一个通讯社区App都会有用户发布的链接。 淘宝强制屏蔽的做法损害了用户的沟通体验,令人遗憾。
但事实上,在谈到封闭生态流量稳定性问题时,腾讯后来分享了抖音短视频视频链接到微信的类似做法。
后来,腾讯和阿里开始互相屏蔽对方的链接。 尽管如此,微信支付的崛起仍无法阻挡。 通过2014年至2016年线上线下商户争夺战,微信支付和支付宝逐渐变成50-50。
如今,从大家的直觉和使用频率来看,微信的支付频率可能已经超越了支付宝。
微信支付的发展壮大是在美团和拼多多两大守护者的帮助下。 几乎每个人都使用微信支付,并且知道如何使用。 但是淘宝不能使用微信支付,而微信支付是大家都用的。 这带动了很多用户转向美团和拼多多。 现在这两大APP已经发展成为国家级应用。 使用频率非常高。
支付习惯的转变也间接导致了淘宝和支付宝的流量下降。
拼多多的崛起顺应了微信的普及和微信支付的普及,成功进入下沉市场和老年人市场。
2015年左右,大量45岁至60岁的中老年人可以使用微信转账支付,但他们不知道如何使用支付宝,也没有支付宝或淘宝账户。 当时,很多中老年人其实都是第一次网购。 事情是从拼多多开始的。
因为在拼多多买东西时,可以直接用微信支付下单。 但淘宝和微信互相屏蔽,淘宝购物不能用微信支付。 这相当于把大量不会使用支付宝、没有淘宝账户的中老年用户推到了拼多多。 很多。
拼多多前沿的+微信流量生态和支付体系+低价模式,让很多不会网购的中老年用户学会了买东西,带动用户数量迅速滚雪球。 2023年12月1日,拼多多市值超越阿里。 如今市值被阿里巴巴反超,但两者非常接近。
如今,在部分用户心目中,拼多多是一个价格更低、为用户提供更好售后退货体验的平台,而且这种心态不断强化。 如今,不少没有货源的商家在其他电商平台开店,在拼多多上下单,卖给其他电商平台的用户,赚取差价。
如今,淘宝或许已经意识到开放的重要性。 开放微信也许能赢得一些用户,但现在可能有点晚了。 现在消费者关心的是价格和质量。 如果淘宝不能在价格上打败拼多多,那就有竞争力了。 还是有限的。
过去微信的崛起其实是淘宝的流量红利,因为微信的流量和用户网购需求不断增长,而淘宝当时没有对手。 如果淘宝最初选择顺应市场趋势,拥抱微信的社交流量和支付体系,或许能够在不断增长的微信流量池中扩大用户群,将大量中老年用户转移到淘宝平台,并培养用户习惯。 所以今天,当时实力弱小的拼多多恐怕很难发展到今天的规模。
新兴平台崛起时的自我隔离,本质上就是将墙外的市场拱手让出。
这次事件告诉我们的是,其实互联网平台的封闭生态只有处于垄断地位时才有用。 更早的一次是2008年百度与淘宝的封禁之战,当时百度推出了C2C电子商务平台。 淘宝觉得自己面临很大危险,屏蔽了百度爬虫,禁止百度爬取与淘宝用户和产品交易相关的数据。
此时,还没有其他流量平台和支付平台可以与支付宝竞争。 当时,淘宝和支付宝是主导者。 因此,通过屏蔽百度爬虫,淘宝控制了自己的流量。
然而,随着微信支付的崛起,支付宝早在2016年就不再占据主导地位,当它不再处于垄断地位时,自己筑墙实质上是拱手让出墙外的市场,制造了一个竞争对手。
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市场。 人为的划分和封闭,本质上给用户体验造成了障碍。 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所以你放弃了,因为用户没有义务这样做。
如今,用户追求更高的效率、更快的速度、更好的体验和更丰富的选择,而这一切都依赖于更加开放的生态系统。 在产品运营上,如果你比竞争对手多走一步,你可能会失去三分之一的用户。 如果人为屏蔽另一个主流支付平台,让自己平台的商品交易完全无关,这相当于失去了大量的潜在用户。 所有支付用户和交易订单均被封锁。
拼多多一直做的就是顺应潮流。 哪里有流量、有用户,就去哪里。 哪里有生意,哪里就有生意。 如何让用户的使用体验更加便捷? 这是唯一一次被业界诟病的退款。 最大限度地简化了交易流程和售后。 体验,提高效率。
如今,淘宝接入微信支付平台其实是非常容易的,因为微信支付作为第三方平台,本身就开放了包括淘宝在内的各种应用平台的接口。 从技术上来说,淘宝实现微信支付是没有问题的。 微信购物消费栏目中的两个位置仍然保留给淘宝和天猫。
淘宝目前的回应是,只会逐步向部分用户开放,但仍在苦苦挣扎。 因为淘宝的业务收入核心是通过自身流量变现,闭环越多,变现能力就越高。 阿里巴巴目前还不确定打破这个闭环是否会对淘宝的流量和收入产生任何影响。
但回过头来看,这种过度从战略利益、闭环商业模式、自身生态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从用户需求角度考虑问题的做法,最终成就了拼多多的成功。
这给巨头们的教训是,当用户需要开放时,绝不能为了商业利益的闭环而选择封闭。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在互联网经济中,用户体验、兴趣和需求高于一切。 你取得了成功。 改善用户体验最终将带来成功,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