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武夷山一中“国旗下演讲”活动中发生了一起小事件,引发师生强烈反响。
作为武夷山一中的首任校长,潘志强校长是武夷山市引进的高层次“白银时代”教育人才。当潘校长走上讲台准备讲话时,突然觉得自己离学生们有点远,似乎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同学们,我不习惯用这种‘居高临下’的方式对大家讲话。”幽默的自嘲过后,潘校长立即走下讲台,来到了学生们的面前。顿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学生们都为潘校长的举动发自内心地欢呼。会后,不少老师也表示深受感动。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呼唤另一个灵魂。”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这句名言,老师们耳熟能详。教书育人的关键是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实现心灵的沟通。与人分享快乐,快乐加倍;与他人分担痛苦会使痛苦减少一半。如果学生能够向老师敞开心扉,教育就会事半功倍。相反,如果学生不愿意向老师诉说自己的快乐和痛苦,不愿意诚实地与老师见面,教育就会显得无力。
潘校长的“抬腿”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秘诀就在于通过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一个教育者的真挚情感,从而走进学生的内心。看似不起眼的事情,却蕴含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也是当今大力倡导的教育家精神的核心。
教育无小事。潘校长的举动,让人想起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讲的四颗糖的故事。
一个男孩用土块打了班上的一个男孩。陶行知发现后拦住了他,命令他放学后去校长室。放学后,陶行知来到了校长办公室。孩子们已经在等待接受惩罚了。陶行知却笑着拿出一颗糖递给他,说道:“这是给你的,因为你准时来了,而我却迟到了。”男孩接过糖果后,陶行知又拿出了一块糖果。她拿出第二颗糖,放在他手里,说道:“这是奖励你的,因为我没让你打人,你就立刻停下来,这说明你尊重我,我应该奖励你。”男孩很惊讶。他看向陶行知。这时,陶行知又拿出第三颗糖,塞到男孩手里,说道:“我调查过,你用土块打那些男孩,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孩子,如果你打了他们,就说明了。”你正直善良,有勇气与坏人作斗争,就应该得到奖励!”男孩非常感动,眼含泪水表示后悔自己的错误。陶行知立即拿出第四颗糖,说道:“为了让你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励你一颗糖,我没有糖了,我们的谈话可以结束了。”
触动人心的,无非是爱。虽然两起事件的具体情况有很大不同,但本质上是完全一样的。它们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展现了教育者的精神,值得教育者细细品味。
爱是教育的艺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笔者看来,中国独特的教育精神固然包括很多方面,但其最终目标是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仁爱。从这个意义上说,潘校长的即兴“表演”给我们上了生动而深刻的教育课。
(作者胡新红是衢州二中高级教师、教育之河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