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漏洞及账号租卖问题探讨

2024-12-13
来源:网络整理

绝大多数未成年人正处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的时代,是网络游戏的重要用户群体。但未成年人尚处于身心发育阶段,自控能力相对较弱。他们容易过度使用网络游戏,甚至产生依赖。一旦沉迷于网络游戏,不仅会影响学习成绩,还会对心理、情绪、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

作为一种技术手段,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实施是针对未成年人沉迷现象的。不过,在一些网络交易平台上,存在出租、出售游戏账号的业务。用户可以通过租用或购买账号的方式绕过监管,不受限制地玩网络游戏。这意味着青少年进入网络游戏的第一步仍然存在漏洞,值得关注。

如今,网络游戏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据统计,2020年我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2786.87亿元,游戏用户规模达到6.65亿。 《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网络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使用互联网的未成年人中,有62.5%的人经常上网玩游戏。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游戏公司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对未成年人消费监管不严。对于游戏公司对未成年人身份验证不严的现象,家长们的抱怨颇多。近日,针对租用游戏账号绕过防沉迷系统的问题,部分游戏交易平台纷纷发表声明,称已采取严格措施,禁止任何未成年人利用游戏交易平台进行买卖。以及租用游戏账号。应当明确,游戏企业是防沉迷工作的主体,必须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对下一代健康成长负责,切实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引导未成年人适度使用网络游戏,对监管部门来说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相关实名认证制度已于2007年投入使用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收到了积极效果。今年6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揭开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新篇章。不久前,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有效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在周五每天20:00至20:00营业、周六、周日及法定节假日。 21:00为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在线游戏服务。相关政策的有效落实,必将有助于推动防沉迷工作取得更好的社会成效,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同时,对于租售游戏账号的乱象,也要加强监管,重点管理,及时堵塞防沉迷漏洞。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需要家庭、学校等各方积极行动,切实承担起监护责任,共同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家长尤其要切实承担起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责任,严格执行相关要求,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日常生活中,部分未成年人利用父母身份信息注册游戏账号,导致时限限制失效,可见加强家庭监管的重要性。此外,改善亲子关系也是防止孩子沉迷游戏的有效途径。家长不妨多和孩子一起进行户外活动、运动等,引导孩子远离网络游戏成瘾的泥潭。

网络游戏成瘾是一个社会问题,防沉迷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社会各有关方面必须重视并采取行动,不断完善制度,及时堵塞漏洞,强化有效监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凝聚力量,解决问题,共同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