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付金集中交存目标2019年1月14日实现

2024-03-27
来源:网络整理

630之后,第三方支付断网的风潮暂时告一段落,集中存管化进程开始加速。 近日,央行发布《关于支付机构所有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确定了114个集中存管目标——2019年1月14日实现准备金集中存管100%,并制定了未来几个月逐步提高存款比率的过渡安排。

在支付行业,客户储备不仅是直连模式的基础,也是支付机构的重要收入来源。 储备金的集中存储对行业各方影响尤为重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不亚于直接断开连接。

浅谈储备金集中托管的必要性

2013年6月颁布的《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托管办法》(以下简称《2013年托管办法》)将备付金定义为“支付机构为办理客户委托的支付业务而实际收到的”。 预收货币资金予以支付”。 备付金作为支付过程中沉淀的资金或在途资金,从所有权角度属于客户; 从控制权和利息受益权的角度来看,准备金属于支付机构。

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很容易引发道德风险——即准备金被挪用甚至资金跑路的风险,这就产生了资金托管的需要。

在《2013年存管办法》中,监管部门已明确了备付金存管要求,明确规定“客户备付金必须全额存入支付机构在备付金银行开立的专项备付金”。 “存款账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挪用、占用、借用客户备付金,不得擅自动用客户备付金为他人提供担保”。 但在第三方支付直连银行的背景下,监管尊重准备金分散存管的行业现状,允许支付机构分别在准备金存管银行和准备金合作银行开立存款账户。 账户分为三种:收付款账户和汇款账户。

不同账户的跨行支付权限不同,但三类账户的叠加使用足以为直连模式的持续运行提供账户基础。 从这个角度来看,准备金集中存放与直接联系的切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效果上看,推动储备资金集中存储具有取消直连模式的效果,几乎可以立即达到断直连的目的。 但这种大刀阔斧的政策与维持支付业务的连续性不符,必然会在执行层面引发各种问题。 从政策可行性角度来看,有必要推动第三方支付机构主动向清算机构转移。 切断直接连接更安全。

政策序列导致了储备金直连断开和去中心化存管(或部分中心化存储)并存的时间窗口。 即断直通截止时间为2018年6月30日,并集中存管准备金。 截止日期为2019年1月14日。

这个时间窗口的存在也间接说明了直接断开和储备资金集中存放是可以并存的。 因为仅仅从满足日常结算需求的角度来看,100%集中存储是没有必要的。 以银行为例,它们将存款准备金存放在央行,以保证资金的正常清算。 目前央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存款)要求对大型银行为15.5%,对中小型存款机构为13.5%。 历史上最高值没有超过22%。

因此,从根本上消除准备金被挪用的风险,保护用户资金安全,可能是支持准备金100%集中托管的原因。

为什么银行存款不需要100%保留? 一方面,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 如果是100%存管,怎么能借钱呢? 另一方面,银行作为法定存款机构,受到最严格的监管,需要通过完善的救助机制、存款保险制度等措施维护市场信心。

支付机构的主要业务只是支付。 无论是从市场地位还是市场定位上,它们都无法与银行相比。

利益和权力的消失

在保护用户资金安全方面,除了少数居心不良的平台外,绝大多数支付机构和监管机构都是同一战线。 从支付机构的角度来看,他们担心准备金集中存放的潜在影响:一是准备金带来的利息收入消失,二是失去了基于准备金与银行机构的议价能力。

准备金利息收入缺口约70亿

中心化存管账户中的准备金没有利息,而去中心化存管模式下,准备金有利息收入。 例如,《2013年存管办法》明确规定,“支付机构在满足日常业务需要后,可以以企业定期存款、企业通知存款、协议存款或者中国人民银行认可的其他形式存入客户准备金”。支付业务。” 。

第三方支付是什么_三方支付是什么公司_三方支付是啥

这个利息收入有多大?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计算。

根据央行2017年12月发布的《关于调整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缴存比例的通知》相关工作安排,截至2018年4月,支付机构法定备付金缴存比例约为50% 。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4月末,支付机构存放央行准备金存款4995亿元。 按50%比例计算,支付机构准备金日均余额约为1万亿元。

以1万亿规模计算,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例为4:6,利率分别为1.3%(六个月定期存款)和0.35%。 年利息收入约73亿元。

接下来我们可以用行业数据来支持。

汇付天下在招股书中披露了其储备基金利息收入。 2015年至2017年,其准备金利息收入分别为2610万元、3830万元和6160万元。 从第三方机构计算的支付机构市场份额来看(见下图),汇付天下在移动支付的市场份额不足0.25%,按0.25%计算; 其在互联网支付领域的市场份额约为2.5%。 以移动支付市场规模为互联网支付市场规模的2.5倍加权,汇付付天下在支付领域的综合市场份额约为0.9%。 反之,2017年支付行业准备金利息收入约为6160万元/0.9%=68.44亿元。

通过以上两个数据相互印证,我们大概可以得出,2017年支付行业的准备金利息收入约为70亿元。

2019年1月准备金支付100%集中后,这部分收入将降至0。对于支付行业而言,这一缺口需要在2018年被消化。

失去议价能力

在银行存款争夺战的背景下,将准备金存入银行网点是实现存款KPI指标的希望,从而让支付机构在银行网点获得一定的话语权,并在渠道费率、限额等方面拥有一定的权利。差异化查询。

当支付机构的准备金不再向银行贡献存款时,银行就没有动力在支付费率、限额等方面盈利,因此,渠道费率的上升可能会成为笼罩在支付机构上空的又一乌云。

付费服务或成新趋势

无论是准备金利息收入的巨大缺口,还是失去与银行议价空间后的利率上升,对于支付机构来说,2017年的经营压力和挑战都不容小觑。

压力总是需要传递的。 在此前略显畸形的市场格局下,支付机构依靠准备金获得丰厚的利息收入和较低的渠道费率,可以采取“羊毛出在猪身上”的互联网策略,免费提供给用户; 不过,一切都弄清楚了,也许羊毛终于要从羊身上拿出来了。

近期,以微信支付对信用卡还款全面收费为信号,第三方支付行业给予用户的免费红利期或许离我们还很遥远。

在强监管的背景下,当我们看到行业的创新模式被砍掉时,我们不禁感叹“存在即合理,何必急于求成”; 从监管的角度来看,金融消费者的利益必须得到保护。 ,降低系统性风险或以持牌经营维护金融业秩序,监管政策的出台并不是“存在的合理性”。

还是那句话,存在即合理。 对于行业来说,最重要的是直面政策影响,积极寻找转型出路。 对于用户来说,免费的午餐太多了,是时候养成支付服务付费的习惯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