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网》作者佘云峰:你能马上告诉我你的银行卡号吗? 我想大多数人都做不到。
9月25日,微信推出“无需输入卡号快速添加卡号”功能绑定银行卡。 用户选择该功能绑定银行卡时,无需输入繁琐的支付密码、银行卡号等信息。 他们只需选择需要添加的银行即可快速将银行卡添加到卡包中。
9月底,银联云闪付App也新增了类似的新功能。 用户只需进入“添加银行卡”页面即可快速绑定卡。
其实我也不知道支付宝什么时候也支持这个功能了。 操作过程类似。 您可以通过简单的身份认证快速添加银行卡。
那么三大App的“无需输入卡号,快速绑定卡”(以下简称“快速绑定卡”)功能具体支持哪些银行呢? 具体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微信、支付宝、银联“快速绑定卡”功能)
微信、支付宝、银联及“快捷绑定卡”功能对比
微信、支付宝、云闪付的“快捷绑定卡”功能在功能、效果和体验上有些相似。 他们都与相关银行合作,在银行调取个人银行卡信息,实现快速绑定,无需输入银行卡号。 设置钱包的过程。
虽然三大App都支持类似的“快速绑定卡片”功能,但在细节上还是存在一些差异。
首先是支持的银行不同。 三大银行对“快速绑定卡”功能的支持不一。 微信仅支持工行、平安、浦发银行3家银行; 支付宝支持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交通等11家主流银行; 而银联支持的银行多达57家,包括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平安、浦发银行等。
但从支持数量来看,微信显然是最少的,云闪付是最多的。 但从支持银行的质量来看,云闪付并不支持四大银行。 除了几大主流商业银行外,其他更多的是地方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 支付宝支持四大银行中的三个。 其他为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平安等主流商业银行。
其次,绑定卡的步骤不同。 从大体流程来看,快速卡片绑定的步骤是类似的。 但微信选择对应的银行和银行卡类型后,需要进入统一的“人脸识别”步骤,并需要配合“张嘴”、“眨眼”等动作。 完整鉴定。 支付宝用“指纹(密码)”代替“人脸识别”步骤进行身份验证,而云闪付则相对简单粗暴,不需要输入支付密码等身份验证。
当然,三者的相同点是,都需要匹配对应银行预留的手机号码和短信验证码进行最终确认,才能成功绑定卡。 这一步也是整个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 如果用户预留的手机号码发生变化或收不到短信验证码,则无法完成卡绑定。
最后,三大App对于“快速绑定卡片”功能的描述也截然不同。 微信称之为“无需输入卡号快速添加卡号”,支付宝称之为“无需手动输入卡号快速绑定卡”,联动闪付前半部分与支付宝相同,但后半部分使用了“一”的说法。 -点击卡绑定”。 众所周知,“一键绑定卡片”功能由来已久,但之前并没有以这种方式表达。 两者有关联吗? 下面我们将详细分析这一点。
“快卡绑定”功能优缺点分析
“无需输入卡号,快速绑定卡”对于用户来说无疑是一个方便又福利的功能。 毕竟能够一口气完整说出自己的银行卡号的人并不多,更多的人只有不止一张银行卡。
从优点来看,首先,“快速绑定卡”省去了输入“银行卡”的关键步骤。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很少有人会随身携带银行卡,甚至钱包。 无需输入银行卡号即可“绑定卡”。 ” 简化为最简单的步骤。
其次,“快速绑定卡”让多卡用户管理银行卡更加便捷。 删除卡容易,绑定卡难,特别是对于银行卡位数不超过两位的用户。 “快速卡绑定”功能的推出,方便了此类用户快速绑定和管理银行卡,也更方便用户找到自己。 已开立但长期未使用的银行卡账户。
最后,“快卡绑定”符合数字金融的发展趋势。 银行卡数字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以前绑定卡的时候,可以拿出实体卡来查看卡号。 未来银行卡将走向虚拟化、数字化,特别是二类、三类账户的创新应用。 消费者的个人银行账户将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而“快速绑定卡”功能显然可以帮助消费者更方便地适应这种情况。
不过,“快卡绑定”功能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和弊端。
一方面,由于“手机号+验证码”的格式,添加银行卡仍然需要手机号保持不变。 若手机号码变更,需到银行柜台办理。 另一方面,该功能的激活需要银行对个人银行卡信息进行加密并与运营机构共享,而业务激活只是快捷支付的激活过程,并没有相应的个人信息保护协议。 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存在问题。 盲区。
“快速绑定卡”是“一键绑定卡”的升级版吗?
上面提到的“一键绑定卡片”功能和我们这次说的“快速绑定卡片”有关系吗? 我们先来看看之前的“一键绑定卡片”是什么!
2019年6月10日,网联携手银行、支付机构开发并上线一键绑定卡业务功能。 中国建设银行、钱袋宝、支付宝等成为首批实施的机构。
当时,一键绑定卡功能由银行首创,通过互联网平台完成与支付机构的信息交互,在安全可靠的条件下实现客户身份认证和合约绑定卡。 具体实现上,用户登录手机银行,点击一键绑定卡,选择需要绑定的支付机构,以银行作为业务发起方,通过以下方式将客户合同信息传输给支付机构:通过网络平台专线,支付机构验证。 客户信息和合同元素显示在应用程序页面上。 用户确认后即可完成“一键绑定卡片”。
如今,三大App的“快卡绑定”业务均由App端发起,功能体验上存在明显差异。 但事实上,“快速绑定卡片”业务与“一键绑定卡片”密切相关。
网联相关人士告诉移动支付网,支付宝的“无需手动输入卡号快速绑定卡”服务确实是网联此前的“一键绑定卡”服务,但发起者不同。
“根据发起方不同,分别称为推卡和拉卡模式。推卡模式中,银行作为发起方,将其银行卡推送给支付机构;而拉卡模式中,支付机构作为发起方”作为发起方,将银行卡发送给支付机构,卡信息拉取到平台。
事实上,去年银联继网联之后也推出了“一键绑定卡”功能。 当时也是基于“推卡”模式,只不过受理的支付机构换成了银联的“云闪付”App。如今,银联App也支持“一键绑定卡”当然,基于银联固有的清算机构属性,这套服务显然不需要网联提供。
此外,该人士还表示,微信的业务并不是与网联合作的“一键绑定卡”。 应该是微信支付本身和银行一一对接的,所以从数量上来说会相对落后。
结论
从最初的银行端单向推送,到现在的两端双向转账,“一键绑定卡”实现了功能上的本质升级。 毕竟支付机构侧的拉卡模式更适合大众消费者的使用习惯。
但卡片绑定仅仅是开始。 未来,金融服务机构希望在基础功能的基础上,看到更多的资源转换、活动相互促进等增值服务。
无论是银行、银联还是支付机构,随着行业不断规范、监管日益严格,平台化、互联化显然是发展趋势。 如何利用资源和创新能力方便用户,是行业需要探索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