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总结了全球跨境支付行业结构特征、业务模式和技术特点的演进。新兴系统和互联互通安排一般选择多种货币,区域特征明显,更加注重零售支付,一般提供不同程度创新和定制化的增值服务,提供高操作时间和注重资金处理时效性的RTGS结算模式,服务对象多样化,基本实现ISO在跨境业务的应用。大多数新兴系统要求参与者开立央行结算账户,一般不对参与者进行分级管理,不参与合规风控的实质性管理。在技术特点上,新兴系统倾向于融合使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高系统安全性和数据分析能力,统一技术安全标准,重视部署SIEM、防火墙、IPS、Anti-APT等工具保障网络安全,应用API提高参与者的服务水平和效率。
2015年以来,受区域经济金融一体化、数字技术发展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跨境支付行业的结构特征、商业模式和技术特征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一、新兴跨境支付系统和安排概述
2015年以来,全球新建、新规划或更新的跨境支付系统约10个,正在推进或实施的跨境支付安排15个。60%的跨境支付系统是在2020年以后建设的,均为具有明显地理分布特征的区域系统,包括海湾支付系统(AFAQ)、阿拉伯支付平台(Buna)、巴孔支付系统()、TCIB支付计划、泛非支付结算系统()、泛北欧支付平台(P27)。93%的跨境支付安排出现在2020年以后,区域内安排和跨区域安排各占一半。区域安排包括亚洲的-、-Lap Net、UPI-、日本与东盟的二维码互联互通、东盟内部二维码互联互通与快速支付系统互联互通、欧洲的TIPS-RIX-INS、阿拉伯的Buna-CliQ; 跨区域安排包括,布纳-TIPS、IXB-布纳、布纳-NPCL,以及俄罗斯与伊朗共同建设信息传输系统的计划。
1. 新兴跨境支付系统示例
海湾支付系统(AFAQ)全称阿拉伯海湾金融快速支付转账系统,是海湾合作委员会(GCC)成员国为促进海湾地区经济金融一体化而建立的批发式RTGS系统。AFAQ连接各成员国的RTGS系统,实现日终结算。该系统于2020年12月推出6个成员国货币的跨境支付服务,目前正在推广美元、欧元等其他货币的服务。
阿拉伯支付平台(Buna)由阿拉伯货币基金组织(AMF)创建,旨在鼓励阿拉伯货币在跨境清结算中的使用,促进区域一体化。Buna 是一个混合 RTGS 系统,专注于零售和少量批发。2020 年 2 月,Buna 推出了其技术平台。2020 年 12 月,Buna 完成了第一笔交易。
TCIB(on an)支付计划由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SADC)推动,旨在促进非洲大陆支付区域一体化。作为区域零售支付系统,TCIB计划允许跨境小额支付和区域内单笔信用点对点交易的即时结算。2021年7月31日,TCIB完成了第一笔交易。
泛非支付结算系统(PAS)是由非洲进出口银行()、非洲联盟(AU)和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共同建设的零售跨境支付金融基础设施,旨在节省非洲国家间贸易中的货币兑换成本,减少非洲国家对美元、欧元、英镑等第三方货币的依赖,促进非洲市场一体化。该系统于2022年6月正式上线,核心功能是提供基于预资本化安排的日终净额结算。
亚洲首个由央行利用区块链技术开发的国家支付系统——巴孔支付系统(BPS)诞生。这是柬埔寨国家银行(NBC)利用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开发的“新一代支付系统”,旨在进一步推动“去美元化”,减少纸币流通,提高机构间互联互通和互操作性,促进金融包容性。该系统于2020年10月上线,最初用于瑞尔和美元的国内零售支付业务,目前已将业务拓展至跨境支付业务。
欧洲的一个代表性案例是由私人实体运营的泛北欧支付平台(P27)。P27(P27)源于2017年丹麦、瑞典和芬兰的一项联合倡议,由该地区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基础设施共同建设,旨在建立北欧地区统一的实时、多币种、账户到账户、境内和跨境的支付基础设施,实现北欧货币和欧元的境内和跨境支付融合,加速欧洲支付格局的统一。目前,P27已完成大部分平台开发工作,正在推进测试、清算牌照申请和并购备案审批。
2. 新兴跨境支付安排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2021年对83个国家和地区的289个支付系统的调查,其中26个系统已与其他系统建立了双边互联互通安排,超过一半的双边互联互通发生在2015年之后。与早期的传统系统相比,近期推出的新兴系统更有可能考虑跨境互联互通。
从地理位置看,2015年以后的互联互通安排区域性更强,亚洲和阿拉伯地区区域内安排最多,欧洲和非洲之间的跨区域安排最多。从系统类型看,绝大多数安排集中在零售支付系统。从货币安排看,2015年以后的安排更倾向于多币种安排。从互联互通模式看,除了传统的单连接点模式、直连模式、轴辐模式、中央平台模式外,东盟地区还发展了“跨境二维码”互联互通模式。
表 1 2015 年以来跨境互联互通安排概览
2. 新兴系统的新业务特点及发展趋势
1. 货币安排
与以美元、欧元等全球储备货币和/或单一货币为主的传统体系不同,新兴体系因区域条件和商业考虑的不同,在货币选择上分为两类:
第一种是以区域内主权货币为主要货币,不纳入全球储备货币。此类型可能受限于体系发展阶段,全球储备货币尚未推出(AFAQ,P27),或为了维护区域内货币主权,主动选择不将欧元、美元等纳入考虑范围()。第二种是区域内主权货币与全球储备货币结合使用。此类型受限于区域内主权货币使用率较低,或目前部分商品(如大宗商品、石油)已长期以美元、欧元计价,而被动或主动地使用区域内主权货币与全球储备货币(TCIB,Buna)。
表2 新兴及部分跨境支付系统概况
(二)服务范围
跨境支付体系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
传统系统偏向处理批发支付,如MEPS+、、EAPS、SADC-RTGS等,2020年以后的新兴系统大多以零售为主,如、TCIB、、P27都是零售为主,Buna是零售批发混合型,只有AFAQ是批发为主。
此外,由于运营时间较短,2020年以后新兴系统推出的功能和服务普遍不如传统系统丰富,如货款对付(DvP)、同步结算(PvP)、流动性工具等功能尚未推出。不同类型的新兴系统对传统业务和增值服务的侧重点不同。零售系统一般提供或计划提供不同程度创新和定制化的增值服务,零售系统大多提供按需支付(R2P),重视数据或合规、风控服务。批发系统在增值服务方面不如零售系统深入。具体来说:
零售系统传统业务包括实时支付、汇款、交易清结算等,而增值服务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一般来说,经济技术水平较发达地区的系统提供的增值服务非标准化、定制化程度较高。相比于非洲的TCIB和阿拉伯的Buna,北欧和东盟的P27的增值服务创新性或非标准化程度较高,而TCIB和的服务与非洲地区现金、手机使用频率高的现状高度契合,本地化程度较高。
TCIB实现了基于手机的实时支付,并提供R2P、托管服务等增值服务,除上述服务外,还提供地址代理、制裁筛查等服务。
Buna传统的汇款、转账等业务不仅支持当日付款(Same Date),还接受最长14天的远期付款(Date)。此外,Buna还宣布将提供贸易融资解决方案、PvP、DvP、销售终端和自动柜员机(POS/ATM)处理、即时支付系统(IPS)等服务。
提供基于DLT技术的零售支付、汇款、跨币种交易等服务,遵从东盟数字一体化框架对跨境零售支付及支付创新的要求,并在系统中创新性地嵌入跨境二维码支付功能。
P27专注于数据驱动的增值服务和为银行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目前正通过收购现有清算机构、与万事达搭建基础运营平台等方式构建核心清算基础设施,提供跨行信用转账、跨境支付、R2P、实时支付、批量支付等服务,未来计划提供B2B/B2C接入、业务分析、流动性管理、ERP等服务。
批发业务更侧重于汇款、贸易结算等传统业务,在增值服务方面的尝试不如零售业务深入。AFAQ支持跨币种、单币种汇款及当日到账汇款,以及区域内多边结算及交割。但其提供的国内支付结算外包服务,本质上是对传统业务的延伸。
(三)账户体系
央行结算账户是新兴系统的主流选择,AFAQ、Buna、FXS均需要直接参与者在央行开立结算账户,与AFAQ、FXS不在RTGS系统开立账户不同,Buna在各个RTGS系统开立账户,实现账户映射。
表3 新兴体系账户体系
4. 参与者管理
新兴系统中的参与者管理呈现出三个主要特征。
第一,管理一般不分等级,新兴体系一般只管理直接参与者,只有Buna是采用直接参与者和间接参与者分等级的管理模式。
二是跨地区参与类型多样化。阿拉伯地区(AFAQ、Buna)和东盟地区()的参与类型相对传统,包括央行和合格金融机构。非洲地区(TCIB、)对移动支付需求较高。部分国家RTGS体系的参与类型包括支付服务机构(PSP)、金融科技公司、移动货币平台等,因此该地区的参与类型拓展到PSP、移动网络运营商(MNO)、汇款运营商(MTO)和金融科技公司。欧洲的P27以商业目的运营,因此重点关注能带来经济效益的金融科技公司。
表 4 新兴系统参与者的类型
第三,接入一般有区域、账户和合规要求。AFAQ和TCIB要求参与者为所在区域合格机构。AFAQ、Buna、TCIB均要求参与者接入其所在国家的RTGS系统或在该国央行开立结算账户。参与者无需接入RTGS系统,只需获得柬埔寨国家银行(NBC)批准并持有账户即可。所有系统均要求符合相关法律、监管、资本、合规、技术和运营要求。
(五)运行机制
在运行时间安排上,新兴系统多数运行时间在11小时以上,2020年以后建立的新系统一般选择每周7天、每天24小时运行。
结算模式方面,注重资金处理时效性的RTGS是主要选择,除TCIB选择DNS外,AFAQ和Buna均选择了RTGS。
在标准迁移方面,ISO在跨境业务中的应用程度与上线时间呈正相关,2015年以后更新或新建的体系由于没有历史包袱,大部分在体系建设初期就实现了ISO在跨境业务中的应用。
表5:新兴及部分跨境体系的跨境业务标准
(六)风险机制
风险管理机制各不相同,但大多数选择不参与实际管理。
AFAQ不负责反洗钱、CFT反恐怖融资等合规风险管理职能,TCIB不负责银行参与者和非银行参与者的KYC和AML,通过拜占庭容错(BFT)共识算法等技术手段避免重复支出和交易对手风险,但本质上不采取实质性动作,不负责交易验证、终端用户账户管理、KYC、AML等。
3. 新兴系统的新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
新兴系统技术主要有四大发展趋势。
第一,重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由于新兴市场与发达市场在区块链技术上处于同一起跑线,更有可能成为新体系的引领者,减少对旧体系和外币的依赖,提升本币国际地位。因此,新兴经济体尤其积极利用区块链技术从零开始构建端到端支付系统,通过CBDC创新跨境支付逻辑。首个由央行利用区块链技术开发的国家支付系统诞生于柬埔寨。以亚洲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在CBDC的应用上更为活跃,而占据经济金融体系主导地位的欧美市场则相对保守谨慎。
二是大多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升系统安全性和数据分析能力。2020年,越南国家银行(SBV)为IBPS系统(RTGS系统)建立了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支持的大数据分析平台,提升网络安全和IT系统开发运营能力。2021年,马来西亚国家银行(BNM)建立了服务于该系统(RTGS系统)的大数据分析平台,实现多场景数据分析。2022年,该系统采用行为分析和机器学习技术,为网络安全和反洗钱、反欺诈筛查提供支持。
三是密切关注SIEM(安全信息与事件管理),有选择地部署或升级防火墙、IPS(入侵防御系统)、Anti-APT(高级持续威胁防御)等工具,明确技术安全标准。马来西亚国家银行(BNM)更新了系统上的SIEM、反APT、PAM安排,将SOC运行时间延长至24小时*7天。韩国银行(BOK)更新了BOK-Wire+系统上的SIEM安排,并部署了反APT工具。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和柬埔寨国家银行(NBC)分别在MEPS+系统和系统上部署了技术工具,按要求维护网络安全。
四是广泛使用API,优化参与者间信息沟通和快速集成效率,从而提升参与者服务水平和效率。如泰国2020年上线API功能,方便参与者跟踪交易状态、与终端客户沟通。AFAQ、BUNA等均使用API,方便参与者接入和快速集成功能。
结尾
作者:跨境银行支付清算有限公司战略部 陈懿姝
原文《新兴跨境支付系统与安排的发展趋势》全文将于2024.02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主办的《中国货币市场》杂志第268期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