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写完信息、上传照片、点击确定后,系统终于提示我的微信公众号已获批准。我不禁停下来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开通微信公众号?我是不是太冲动了?我一边问自己这个问题,一边写下了以下内容,作为微信公众号的开通,记录我的内心想法,供各位读者欣赏,逗大家一笑。
第一,是因为领导的号召(此处应鼓掌)。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相信所有心理学家听到这句话都会感到震惊和激动——心理学的春天真的来了!惊蛰惊雷初起,万物生机勃发。习主席对社会心理学的期盼,无疑是国内心理学界的首创。惊雷初起,我的微信公众号就是其中诞生的一只,正在快乐地成长。
第二个原因,是心理学独特的魅力。我学过6年数学,做过2年大学数学讲师,但抵挡不住心理学的巨大魅力,转而从事心理学。有一天我后悔了自己的决定。有意识的心理学,不仅能帮助个体身心成长,还能促进家庭和睦、人际和谐,不仅能引领事业的顺利发展,还能指导亲子关系、家庭教育,实属人生必修课。因此,我希望把我十几年来积累的对心理学的理解和感悟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心理学的魅力,迎接心理学祝福的到来。
三是需求缺口巨大。随着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人们对心理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心理学能解决越来越多领域的问题,心理学书籍的购买量也日益增多。但总体感觉是专家很多,能具体指导的教练太少;理论很多,但用的太少;专业书买来又看不懂;非专业书看得又不容易,又让人担心。心理学爱好者对心理知识的渴求与当前社会提供的获取心理知识的渠道之间的巨大反差,正成为制约我国心理学不断推广的枷锁。心理学早已从“富人堂堂的燕子”变成了“飞入寻常百姓家”,也到了从高高在上的科学圣坛走向普通百姓日常谈资的时候了。然而,由谁来完成这个从理论到实践的推广过程呢?又将如何进行呢?
第四,是因为圈子里的一些传播乱象。不是没人推广心理学,而是做的人太多了。圈子里与心理学相关的公众号有几百个:有的学术性太深奥,非专业人士看不懂;有的作为某一流派心理学的代言人,却避而不谈或贬低其他流派的理论;有的作为个别培训机构的宣传平台,到处都是培训广告,掩盖了心理学的真面目;有的为了吸引眼球、哗众取宠,打着心理学的标签,却讲一些与心理学毫不相干的东西。有学生苦恼地来问我,心理学是什么,为什么看了那么多与心理学相关的微信文章,反而让我更难理解。虽然我开通的那个小小微信号,还远远不能担负起整顿乱象、恢复科学的重任,但至少能成为乱象中的一股清流。 不为个人评职称,不为赚稿费,更不为赚培训钱,只想默默的、认真的讲解心理科学和现实生活的关系,让更多人了解真正的心理学,这是我开通公众号最大的初衷。
第五是话语体系的问题。好的文章一定要像白居易那样,奶奶念到大街上都能看懂,不然我们费尽心思写出来的美文可能还不如凤凰传奇的舞娘大妈和哔哩哔哩的主播对95后更有吸引力。在十几年研究和推广心理学的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普通人被看似曲高和寡(某种意义上也是无趣)的心理学知识点吸引、愿意去读、去理解并不容易。同样一个知识点,用幽默、有趣、接地气的方式表达出来,记忆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能兼具专业性和趣味性的公众号少之又少。用讲故事的方式来阐述道理,让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有趣,会成为我写文章时努力达到的境界。
第六,我对出书有个人顾虑。亲朋好友和学生经常问我:“你有许多独到的见解、观察的视角和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成果,为什么不出书、出专著呢?如果你写了,我们一定会抢着买!”另一位从事出版业的朋友直言:“出书不容易,你只要写个序言,其他的就不用管了,必要时我们还是可以想办法出版的。”首先感谢大家的善意,我自认为是一个低调严谨的学者,虽然近些年专著、书籍泛滥,但我总觉得一旦一本书贴上我的名字出版,就是终身的责任,这个标签必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我不敢说自己创立了一个学派,对自己的文章要求也总是很高,所以不禁想到写专著这件事。 再加上近年来互联网和信息时代的大繁荣发展,大家的阅读时间已经高度碎片化,有多少人可以安心地读书,不放下手中的书本?但心里有话要说,要表达出来。文字是心声,会表达自己的感受。所以作为70后,我决定顺应潮流,开通微信公众号,写文章,通过写作结交朋友。
第七,得到了好友姚冰的大力支持。开通微信公众号的好处很多,不仅可以自由发表个人观点,还可以与时俱进,不断探讨新观点,还可以利用这个平台与大量心理学爱好者交流。但是,白天事情很多,只能利用8小时以外的时间写文章,要写原创文章,要仔细斟酌每一个字,哪有精力去运营公众号?这也是我一直想着却一直没行动的最大烦恼。恰巧,我的学生好友姚冰博士和我志趣相投,两个北方女人骨子里都是直爽、纯粹的性格,我们边喝茶边聊天,两人一拍即合,信守承诺,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就结成了,今天大家就看到了“明基心理工作室”的开通。
感谢这个信息时代!感谢一直支持我的家人朋友!感谢以后点赞或者吐槽这个公众号的所有读者!我会好好利用大家的碎片时间,每天三分钟,帮大家了解心理学!(掌声持续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