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足迹小程序一夜刷屏,用户数据是否安全引担忧

2024-07-24
来源:网络整理

“2018.6.1,1000万。”

6月2日0点06分,戴宏民在朋友圈激动地发了这条消息,并配上了小程序后台的实时统计图表,显示页面访问量。一天前,他的小程序“西瓜足迹”一经上线便爆红,迅速“占领”了朋友圈,热度还在持续。

“西瓜脚印”满屏!创作者或遭起诉?动画揭秘创作过程

在“西瓜足迹”小程序中,只需选择你去过的城市,就可以生成类似下图这样的图片,上面清晰的显示出你去过哪些城市,超越了多少人。

这么简单的小程序,一夜爆红,网友们转发炫耀的同时,也有人担心数据被盗取、被商业化,还有人好奇,这么一个盈利方式不明的小程序,是在做公益吗?

今天,新京报记者联系上这款小程序的开发者,意外发现,“西瓜足迹”早已有类似产品,5个月前,一款几乎一模一样的“足迹地图”已开始运营。

在这背后,制作门槛低、用户留存低一直是该类小程序创业者的难题,商业模式单一、变现难度大成为该类小程序难以逾越的鸿沟。

为啥屏幕会满屏?

与以往好评如潮的评价不同,在朋友圈问了几十位网友,没有人知道足迹地图的存在,对西瓜足迹的评价也明显呈现两极分化。

很多人选择发朋友圈,是为了标记自己出差去过的城市,回顾自己走过的路,看看朋友的行程,很多转发的信息都充满着感动,充满着回忆,充满着故事。

其中一条写道:刚才有朋友提醒我,我的移动路线明显是胡焕庸线,我是沿着人口密度分界线移动的,也就是说我经常出差,很准确,很辛苦。(注:胡焕庸线是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1901-1998)于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即“黑河—腾冲线”。)

还有一些人喜欢发帖记录、打卡,表示这样的记录很有仪式感,希望可以完成或者重游故事发生的地方。

西瓜足迹创始人戴宏民表示,后台数据也显示,用户画像范围很广,主要的产品功能是个人记录。喜欢旅行的人,可以清晰的标注自己去过哪些地方,这是用户的主要诉求。

西瓜足迹还设有“超越了多少用户”的设定,这也会激发一些人的炫耀欲望,分享自己去过多少地方。

这种心理被很好地捕捉到了。有用户告诉新京报记者:“对于C端来说,手动上传的数据是可以造假的,满足虚荣心,向朋友炫耀。”

不过,也有用户发现了其城市统计的漏洞。有人测试,即使只选择一个城市,也能超过10.2%的用户,但该程序却无法选择0个城市。10.2%的数据从何而来?如果加上两个城市,就变成了10.3%。数据的计算方式和代表性都存在很大问题。有网友还发现,小程序首页上写着“660个城市,你去过多少个?”当除重庆以外的所有城市都被选中时,显示你已涉足“707”个城市。

西瓜足迹已经有同款了

制片人表示将起诉

戴宏民是“西瓜足迹”的主体南京慧录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此外,他还担任南京微之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公开信息显示,其于2017年9月注册成立了南京慧录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万元。

去年底,原本从事本地信息内容的戴宏民感受到了小程序的火爆,获客方式多、成本低、黏性好的小程序似乎是一个好机会。今年春节后,他开始转型做小程序创意公司,推出了“看图写成语”、“疯狂大脑王”等不同品类的小程序。

推出一款爆款小程序并非易事,直到最近,他发现了一个类似旅行足迹的创意,并在几天内迅速做出了《西瓜足迹》。5月31日上线后,多家公司的人开始在朋友圈、微信群里转发,最终火了起来。

但与戴宏民的欣喜不同,赵恩彪昨晚看到铺满屏幕的“西瓜足迹”图片后,却愣住了。“西瓜足迹”的布局与他小程序“足迹地图”几乎一模一样。

左图为西瓜足迹生成,右图为足迹图生成

小程序开发后台数据_小程序开发后台数据_小程序开发后台数据

去年 10 月,苦于粉丝增长缓慢的某个人传记类公众号运营者赵恩彪想到了这款有爆款潜力的产品。他平时写人物的时候,经常会写这些明星去过的地方,有时候还会修一张中国地图,把这些人的足迹清晰地呈现出来。于是当时,他萌生了制作一款自动生成足迹的小程序的想法,这样就省去了修图的麻烦。更重要的是,他希望小程序能为微信公众号吸粉。

于是,他于去年12月上线了“足迹地图”小程序,并在不久后为其注册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月28日,这款小程序突然火爆,微信公众号当天就收获了10万粉丝。然而,由于访问量突然暴增,服务器瘫痪了。没想到,修复后,“西瓜足迹”竟然火了。

“我努力创业两年,本来快要看到希望了,没想到就这样打了水漂。”

赵恩彪提供的一份由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显示,“足迹地图软件V1.0”于2018年1月20日开发并首次发布。他告诉新京报记者,自己正准备起诉,将立即取得侵权证明。

西瓜足迹已开始将流量分流至其他小程序

据戴红民介绍,6月1日日活跃用户数就达到300万,到6月2日中午大概有600万。他没想到西瓜鸡租会这么快爆红。这个现象级小程序一开始没有给其他平台导流,没有转化产品,没有设置技巧引导用户留存,只有分享的功能。

对于小程序来说,变现永远是最核心、最无法回避的话题。

戴红民表示,他们在升级留存用户和变现,也想尝试更多。广告、导流给其他有用户流量需求的公司,是目前最简单的变现方式。现在,西瓜记事所在的南京循环教育公司,已经与小程序头部玩家“脑王”的公司浩腾嘉科合作,为其产品《呆呆大战僵尸》导流。

西瓜足迹旗下小程序“奶酪营”今日下午1点06分上线一款游戏,随后西瓜足迹界面出现代代打僵尸的图标,并写着“来和我打吧”,点击即可进入。在“西瓜足迹”启动界面下方,还出现了一个广告栏。

缺乏技术门槛、门槛低是这款小程序最大的问题。戴宏民意识到了这一点。“我们确实学了别人的东西,今天可能还会有很多一样的东西,这是可以预料到的。但‘快速裂变、留存有限’是这类小程序的通病。”

曾深度指导小程序创业公司、担任过峰梧资本品牌顾问和多家创业公司咨询顾问的孙燕表示,经过观察,她发现该类小程序的变现方式非常简单,主要获取一定数量的微信用户及其基础数据,以精准用户分析为噱头,投放广告,但成长空间有限。

但广告市场巨大,对应的广告投放渠道和形式非常多样,西瓜记现在有多个“小程序”,就像微博时代有多个大V一样。但小程序技术门槛低,新产品不断涌现,目前广告效果一般,无法吸引赞助商的持续投入。最好的证据就是,到目前为止,小程序广告还没有引起显著关注,大部分都是播放完毕就丢弃。

而且微信从一开始就构筑了广告的护城河,脱离微信他们没有办法独立推广告。

此前,匿名聊天等热门应用均被封禁,“诱导分享”是小程序快速扩张的基本手段,但也是随时可能被微信封禁的隐患。

对此,孙燕并不看好这类小程序,“不是说它没有存在的必要和价值,但我觉得它不应该成为大数据创业公司‘全民狂欢’式赚钱的温床,这对项目方和投资人都是极不负责任的。”

用户上传的数据是否安全?

除了好奇如何赚钱,一些用户还担心此类小程序会不会收集自己的隐私数据。对此,孙燕认为,没必要过于担心。小程序获取的都是几乎所有APP都会获取到的最基础、最零散的数据,比如头像、昵称等,而去过哪里等数据也是用户自己填写的,因此用户没必要过于担心隐私泄露。

这些数据会被拿来做商业用途吗?孙燕认为,简单粗暴地将大量数据货币化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对数据的需求是动态的、连续的、关联的,对数据再加工、再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

比如你有1000万条车主信息,比如车主有一辆8年车龄的10万元的车,你可以给他推送一辆15万元的新车,这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大数据。现在可以进一步横向拓展,包括车险、驾驶习惯、停车场、出入口、用车时间等,动态综合利用。

因此,西瓜足迹等小程序获取的是某一特定品类的数据,如何将这些“死”数据“激活”,成为整个供应链的重要一环。

具体来说,首先,购买并整合隐私数据的想法对于初创公司来说成本非常高,而大公司已经形成了自己完善的有效数据收集机制。其次,即便公司真的把数据打包购买了,也还是存在几个问题:

孙燕表示,任何数据获取、分析和应用货币化都是一个复杂完整的过程,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但用户应该对所有涉及支付信息授权的应用保持警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