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7日,中国工商银行发布通知,将于今年7月份起开始清理部分个人银行账户,对符合清理条件的账户限制部分金融服务功能!
随着剪卡行动的开展,金融机构对个人账户的管理力度也在加大,近期,包括建设银行、中信银行、邮储银行等多家银行均发布公告,对异常账户进行清理,对无交易、无资金的“休眠账户”以及同一客户名下多余的账户,银行将予以注销。
多家银行采取行动取消“休眠账户”
根据3月底央行发布的2020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数据,截至2020年末,全国人均银行账户数达8.9个,人均持有银行卡数为6.4张,其中部分账户成为“休眠账户”。
1、中国建设银行1月5日在官网发布的《关于清理长期闲置个人银行账户的公告》显示,截至2020年10月31日,连续三年以上(含三年)无现金存取、转账等业务,无活跃交易、账户余额为0、不存在信用卡还款、个人贷款还款等合同关系的借记卡、准贷记卡、活期存折账户均在清理范围之内。
公告同时表示,持卡人如需继续使用该卡,可于2021年1月20日前持本人银行卡或存折及有效身份证件到我行任意一家营业网点办理激活手续;如持卡人不满足上述账户销户条件,我行将根据公告内容对符合条件的长期不活动个人银行账户进行激活并注销。
2、中信银行也于近日宣布,自2021年1月8日起,对每年10月底前余额在10元以下(含)的账户及连续两年(含)无交易记录的账户,凡未用于计息交易的个人结算账户一律予以清算,若客户在中信银行持有正常或不活跃的个人结算账户超过100个,也将受到交易限制。
随后,该银行将于每年(含2021年)第四季度对符合上述标准的账户进行清理,并限制账户交易功能。
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也于去年12月29日发布《关于清理个人异常账户的公告》,将在2021年6月30日(含)前分批逐步清理同一客户项下异常个人结算账户,如账户出现上述情况,本人应尽快持有效实名证件到本行任意一家网点办理理赔、降级及关闭账户等手续。对未在规定时限内清理完毕的账户,本行将限制其提供金融服务。
旨在防范电信诈骗风险
目前,为严厉打击非法销售手机卡、银行卡行为,2020年10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剪卡行动”,严厉打击非法开办、销售电话卡、银行卡行为。坚决斩断电话卡、银行卡买卖链条。在剪卡行动中,银行还将加快清理异常银行账户。
有银行人士表示,银行卡买卖是电信网络诈骗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银行账户的第一道防线,目前各大银行都在落实人民银行有关要求,大力打击电信网络诈骗。
邮储银行和中信银行均在公告中明确表示,此次清理行动是为了加强账户管理,防范电信诈骗风险。
此次,多家银行开始对包括“休眠账户”、超额账户等异常账户进行清理,此举有利于个人用户防范人身风险,避免账户被不法分子利用,也为银行账户安全筑起一道防线。
事实上,银行清理“休眠账户”已多年。根据央行规定,自2016年12月1日起,同一客户在同一家银行只能开立一张一级银行卡。如果持有一级账户的银行卡,在开立另一账户时只能开立二级或三级账户。随后,清理长期不活跃的个人账户成为多家银行的重点工作。农行、中行、招行、华夏银行等银行也纷纷发布类似通知,清理同一存款人大量开立账户的情况。此外,除了加大对个人银行账户的清理力度外,银行也在加大对企业账户的清理整顿力度。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19年)》显示,截至2019年末,全国人均拥有银行账户8.06个,同比增长11.63%;人均持有银行卡6.01张,同比增长10.48%。
虽然人均账户数量有所增加,但其中一部分已成为休眠账户,难以得到有效利用,甚至给不法分子提供机会,试图通过银行账户进行非法交易,获取不当利益。
银行工作人员建议持卡人一定要妥善管理、保护好自己的银行卡,可以自行清理账户,注销不再使用的银行卡,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目前,大部分银行都支持到其他网点办理银行卡注销。
需要强调的是,您绝不应该出租、出售或出借您的银行卡或支付账户。
对于不想被冻结的银行卡,只要你每年通过ATM、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任意渠道办理一笔业务或者转账交易,就不会被银行视为“休眠账户”。
链接:三种银行账户有什么区别?
自2016年12月1日起,银行账户分为一类账户、二类账户和三类账户,每类账户有不同的类别和功能。
一类账户是全功能的银行结算账户,须经银行工作人员当面核实身份后,在柜台或通过银行自助设备开立。储户可以使用一类账户进行存款、购买理财产品和其他金融产品,无任何限制地进行包括现金提取、转账、消费和账单支付在内的所有金融服务。
二类账户可办理存款、购买投资品等金融产品、限额消费及支付、向非绑定账户划转资金等业务,经银行工作人员当面确认身份后,二类账户还可办理现金存取、非绑定账户资金转账业务,可发行实体银行卡。其中,二类账户非绑定账户资金转账、现金存款每日累计限额为1万元,年度累计限额为20万元;二类账户消费及缴费、向非绑定账户划转资金、现金取款每日累计限额为1万元,年度累计限额为20万元。
III类账户权限最小,只能办理有限的消费支付和有限的向非绑定账户的资金划转。III类账户还可办理非绑定账户余额不得超过1000元;向非绑定账户划转资金每日累计限额为5000元,年度累计限额为10万元;消费及缴费、向非绑定账户划转限额为10万元。账户资金划转每日累计限额为5000元,年度累计限额为10万元。
未使用的帐户将被取消
超过 100,000 的转账将受到监控
多地启动大额现金管理试点!
1. 时间和地点
2020年10月10日起,浙江省、深圳市开始试点。
2. 哪些交易将受到密切监控?
大额现金管理的对象为商业银行起存额(含)以上,且以实物现金交接的存取业务,即以现金存取业务为对象,不包括转账业务。
3. 起始金额
(1)对公账户:最低管理金额50万元人民币。
(2)个人账户:管理额起征点浙江省为30万元,深圳市为20万元。(此前河北省试点起征点为10万元)
从文件内容分析,金额起算点既监控单笔交易,又监控多笔交易的累计金额,累计周期应为一个自然日。
4.如何监控?
客户提取或存入最低限额以上的现金,应当在办理业务时进行登记,大额取款需预约,商业银行还应当将有关情况报中国人民银行中心分支机构。
5. 哪些行业需要特别关注?
浙江省对批发零售、汽车销售、房地产销售、建筑业等四个行业的大额提款实行限额管理,每日累计限额分别为60万元、60万元、150万元、300万元。
对于超出限额的现金提取,银行机构原则上不予办理,如确需办理,需提交相关材料审核批准后方可办理。
6. 现金和实物可追溯
这很重要!我想很多人看了都会睡不着觉吧!
简单来说,起点以上的现金存取,每张实物人民币的流水号都要和存取业务信息关联起来,比如谁取的、什么时候取的、在哪里取的,谁存的、在哪里取的,存放在哪里?
7. 信息将被共享
信息共享是指在保证信息安全和信息使用规范的前提下,与相关部门进行信息的交换和共享,最典型的部门就是公安局、税务局。
目前,一些地区已建立税警银三方协作机制,对纳税人的银行账户进行监控,并移交税务机关审计。
8、为什么要进行大额现金管理?
随着微信、支付宝等各类支付方式的普及,大额现金的使用频率大大降低,如果频繁使用大额现金,可能意味着洗钱、偷税漏税等行为的发生,大额现金管理可以进一步遏制这些违法行为。
9.这将对普通民众和企业产生什么影响?
大规模现金管理对普通民众几乎没有影响,对企业正常、合理使用现金也没有影响。
大额现金管理的起点多数情况下是高于每日现金使用量的,即使真的超出存取款限额,一般来说,预约登记并不会影响存取款的自由。
10、全国范围实施或将启动,企业和个人需提前做好准备。
政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