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与抖音合作开启龙字科招生,相声文化再度破圈

2024-08-0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 | 消费行业

介绍:

“床前月光皎洁,龙字清晰可见,抖音直播间,来找郭德纲吧。”

德云社老板郭德纲12月初注册个人抖音账号,不到一个月便拥有594万粉丝。

郭德纲的弟子们按照拜师的先后顺序分批授字,“云鹤上天,龙腾海阔”的顺序,如今已经到了“晓”字。

德云社已与抖音独家合作,开始招收龙班学员,上线首日,张云雷、孟鹤堂、周九良、秦霄贤四位弟子亲临助阵,争夺“龙班招生办主任”的职位。

德云社在相声领域庞大的用户规模、抖音本身的影响力、招生的传承属性,都为相声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推广注入了新的力量,助力德云社及相声文化再次破圈。

从“中年钢丝”到“德云社女孩”

近日,德云社除了招收龙子班学员外,还举办了郭德纲、于谦相识20周年专场演出。

时光荏苒,德云社已经陪伴我们25年了。

毫无疑问,德云社如今已经成为影响一代人的相声社团。

粉丝从最早的“中年粉丝”,到如今的“德云社姑娘们”,覆盖了老、中、青三代。

那么,德云社这些年是如何登上相声王座的呢?

·传统相声没落,德云社崛起·

相声,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华北,流行于京津冀,流传于全国和海内外,始于明清,兴盛于当代。

相声是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具有说、学、逗、唱的特点,有独说、对话、对说三种表演形式。

20世纪90年代,小品作为一种新的表演艺术形式出现,并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播出后,受到空前的欢迎。

小品题材新颖,内容丰富,反映社会现象,成为当时文艺舞台上不可缺少的节目。

小品的兴起,导致传统相声被低估,不少相声演员转向影视剧领域,他们都明白,演相声不能赚钱,是吃力不讨好的职业。

就在相声界一片低迷的时候,年仅二十多岁的郭德纲站了出来。

他在一批“文艺一代”老艺术家的支持下,组织创办了北京相声大会(德云社的前身),同时开始挖掘、整理600多场经典戏曲节目。

那时,年轻的郭德纲意识到相声艺术要传播,就必须回归大众舞台,观众是相声演员的“养家糊口的主体”,他坚信只有贴近观众,才能获得融洽的互动。

德云社成立于1995年,刚开始只有郭德纲、张文顺、李菁等人在广德楼等小茶馆里演出。

至1998年,表演者已发展到十余人,节目定名为“北京相声大会”,主要在茶馆、剧院等地演出。

2003年,“北京相声大会”正式更名为“德云社”。

德云社在2006年左右成名,郭德纲、于谦凭借《我的一生》等一系列“我”的作品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不断扩大了德云社的品牌影响力。

2006年,郭德纲面向社会招生,开办班子、培训班,以传统民间戏班的方式训练、授课,培养出了岳云鹏、张云雷、杨九郎等优秀青年演员。

近年来,德云社一直坚持小剧场的演出风格,这种形式就像现场看比赛一样,演员和观众是直接面对面的,演员在表演的同时可以观察观众,实时调整自己的表演。

当观众沉浸在现场环境中时,更容易被互动氛围所感染,这是相声表演者与观众之间的一个交流过程。

艺术是为人民服务的,让相声艺术重返大众舞台,是近年来“郭德纲现象”盛行的主要原因。

德云社的相声,主角都是普通人身边的人和事,内容贴近观众,能引起观众的共鸣,郭德纲也很擅长从网络热门段子中汲取营养,逗乐观众。

▲郭德纲与于谦

· 兼顾精英与大众,追求最纯粹的笑声·

郭德纲唱道:没事的话,就去德云社听两句相声,放松一下。

这也充分说明了德云社的市场定位:提供搞笑内容的相声公司。

为什么当今社会有那么多人喜欢听相声?

说到底,就是为了放松,因为现实生活中很多事情都不容易,所以坐在德云社里听一听相声,看郭德纲和于谦互相调侃,心情不好就会慢慢消失。

传统相声的内容多是民间流传的故事、古代神话传说、名人历史轶事等,根植于民间,源于生活。

郭德纲相声是在传统内容基础上的创新,以传统相声的丰富资源作为背书进行再创作。

郭德纲有着独特的语言风格,最突出的就是自相矛盾。

矛盾的演讲用前后的语言创造出笑点,给观众意想不到的惊喜。

“今天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不久前,如果你家里有老人,你可以回去问问他们,这个故事发生在明朝正德年间。”

以上是郭德纲单口相声中的一句台词,当观众以为这个故事是几个月前或者几年前发生的事情时,郭德纲却说这是发生在几百年后的明朝。观众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后,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再加上郭德纲的演技精湛,总能给观众带来视觉效果极强的故事。

郭德纲参演过多部电影、电视剧,如2012年主演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并凭借该片荣获“亚洲最杰出艺人奖”及第七届华鼎奖中国最佳曲艺男演员奖。

德云社很注重演技,在郭德纲的弟子身上也能看到这一点,比如岳云鹏就经常女扮男装,粗犷的外表下却有一颗少女心,表演生动,引得观众捧腹大笑。

于谦评价岳云鹏的演技真的很棒,一天比一天好,到最后完全融入角色,《寻欢作乐》结尾那场戏,他一边唱一边哭,我演着演着就哭了。

而且郭德纲还喜欢“转换概念”,对原本意思相同的话,刻意改变说法。

这是相声艺术的一种更高级的形式,表演者可以自己编笑话,然后讲出来逗观众开心。

“包袱”一词是一个比喻,实际上是指相声中喜剧矛盾的酝酿、发展的过程。

比如郭德纲说李白、李清照是同性恋,于谦问一男一女两个人怎么会是同性恋,郭德纲就说他们俩都姓李,所以就是同性恋。

通过扭曲原意,观众就能发笑。

郭德纲相声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先打压后扬。

郭德纲曾说自己毕业于北京大学,于谦问,这怎么可能?郭德纲继续说,自己毕业于北京大兴,也就是简称北大。

这种先抑后扬的特点,让郭德纲每次都能把他的语言艺术发挥到极致。

当然,郭德纲相声的特点远不止以上几点,不管怎么变,本质是一样的,让相声既能迎合精英阶层,又能迎合大众,追求纯粹的笑声。

▲德云社

·特色人物IP·

德云社能有如今的成功,郭德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他众多弟子的帮助也功不可没。

德云社成立初期,沿用旧剧团的座次制,遵循创始人之一张文顺先生制定的“云鹤上天,龙腾海阔”的族谱排列,每四年办一期,成员均为同一辈份。

目前,德云社团队已有400余人,郭德纲的徒弟已排到“晓”辈,由于个人成长经历、性格特点各异,这些徒弟也逐渐形成了鲜明的个人特色。

岳云鹏的可爱、张鹤伦的坏、孟鹤堂的搞笑模仿、张云雷的帅气幽默等个性鲜明的人物IP,是继郭德纲/于谦之后德云社的核心竞争力。

《相声阿甘正传》岳云鹏

《五环之歌》,这首当时风靡一时的经典歌曲,让我对岳云鹏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傻傻的圆脸,灵动的小眼睛,唱歌的时候看起来可爱又萌。

有人说:“他又傻又老实,什么都不会做,什么都做不好,所以我喜欢他,因为我也一样”

可爱的背后是真诚和朴实,让很多人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岳云鹏在河南农村长大,他是家中的第六个孩子,上面有五个姐姐。

由于家庭贫困,他辍学,做过工厂工人、饭店服务员。

一次偶然的机会,岳云鹏通过赵老师的介绍,成为了德云社的徒弟,从此他的人生彻底改变了。

在德云社学习相声时,岳云鹏把“阿甘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白天在德云社后厅打零工,晚上回到住处背台词。

为了学好普通话,岳云鹏在严寒中独自在剧场外看《法制晚报》,用最笨的方法学习。

一开始德云社的同学们普遍对岳云鹏评价不高,郭德纲的支持才是岳云鹏前进的动力。

经过几年基本功的练习,我才获得了登台表演的机会。

2015年初,《五环歌》在春晚上演唱,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煎饼侠》的宣传曲,岳云鹏的表情也开始在微信上流传。

从此岳云鹏彻底出名了,各种电影、广告、综艺节目应有尽有。

岳云鹏说:“他们在德云社这几年过得最开心,不管去哪里,初一、十五没地方磕头,我觉得他们不好,真的不好。”全场热烈鼓掌,郭德纲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哭了。

郭德纲对岳云鹏的训练方法和他训练自己的方法是一样的,那就是“把个性放低到最低”。岳云鹏也凭借着淳朴、憨厚、平易近人的形象积累了固定的观众群体。

张云雷帅气图片

张云雷11岁便成为郭德纲的徒弟,唱跳演技样样精通,是郭德纲门下最全面的弟子之一,位列“德云社”弟子第二位,是德云社四少爷之一。

作为德云社的“颜值担当”,张云雷的火爆是必然的,德云社的流量明星,拥有巨大的粉丝市场价值。

2018年,在超级明星粉丝俱乐部举办的粉丝世界杯大会上,张云雷击败陈立农等人气演员,获得第二名。

2019年他推出了全新个人专辑《于真》,发行首日销量就突破65万张,可见张云雷的粉丝对于偶像的支持有多么的用心。

当全体歌迷手持荧光棒,齐声唱起《探清水河》时,郭德纲十分震惊,惊呼“没想到你们也带荧光棒来听相声”。

张云雷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德云社相声的发展,也推动了德云社粉丝的年轻一代的成长。

年轻粉丝基于对张云雷的喜爱,线上线下为其应援,拍摄素材上传到网络,创作相关明星相关作品,全力加入到加油大军中。

一切都可以交易--孟鹤堂

2009年,孟鹤堂正式成为郭德纲的徒弟,八年后,他成为北京德云社第七队的队长,虽然名气不如岳云鹏、张云雷,但在德云社贺氏一辈中,也有着很高的威望。

网络流行词“盘塔”是由《相声新人》中孟鹤堂创造的。

中国青年网对孟鹤堂的评价是:他颜值高,表演特色鲜明,擅长B-BOX、腹语、戏曲、唱歌、跳舞、讲鬼故事,还能表演自己特色的“刹喊”,是一位全能型相声演员。

德云社通过建立以郭德纲、于谦为大IP,岳云鹏、郭麒麟、张云雷等小IP的发展体系,逐渐形成了自己的IP阵营和独特的IP生态闭环。

与社交媒体时代明星、网红往往依靠炒作和噱头塑造人物性格不同,德云社成员的性格不仅依靠社交媒体和综艺节目,还依靠相声作品的性格塑造。

▲张云雷

· 德云社的“商业帝国”·

德云社已由一个文化集团转型为一家公司,形成了完整的商业模式,估值过百亿。

与以往的临时相声团体不同,德云社的演员既包括学生,也包括内部签约演员,他们在德云社内部要完成各自的工作和演出安排。

对于相声来说,好的内容是成功的一半。在打造好内容方面,德云社有自己的创作团队。

创作团队由德云社学者许德禄担纲,他带领一帮人整理素材,挖掘、整理传统节目,搜集时下热门话题,力图打造具有德云社风格的相声内容。

线下的商业模式是德云社发展的基础,线上的传播则为德云社打开了市场大门。

德云社线下剧场遍布北京、天津、南京、黑龙江等地,同时也在尝试文化海外拓展,成立了德云社墨尔本分社。

线下剧场每周演出六天左右,演出频率较高,不同团队轮流进场演出,票价也实惠。

在小剧场里,相声表演者可以观察到观众最真实的反应,然后对自己的表演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现场互动也是现场演出的一大亮点,加强了粉丝与演员之间的情感联系,观众可以向自己喜欢的演员赠送礼物或鲜花,还有机会与偶像握手拥抱。

线上,德云社传播渠道多样,参与综艺节目制作,并通过跨界合作实现多元化发展。

德云社通过电视、视频网络、音频网站等线上渠道进行内容传播。

一些粉丝还自发将演出精彩片段上传至抖音、哔哩哔哩、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产生了病毒式传播效应。

一开始,郭德纲和于谦就出现在春晚、各卫视跨年晚会等有影响力的节目上。

而后德云社与优酷建立了合作关系,郭德纲把德云社各种大小演出的视频都放到了优酷上,观众成为会员之后就可以观看。

优酷会员的价格都在观众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最低只需15元左右。

随后,德云社又与国内第一音频APP喜马拉雅合作,喜马拉雅收录了德云社的相声精选,仅“郭德纲单口相声”的播放量就达到了3.9亿次,其受欢迎程度可想而知。

此次德云社与抖音的合作,将有助于扩大德云社的受众群体,让相声艺术走进千家万户。

近年来,德云社也利用综艺节目来增加影响力,比如《欢乐喜剧人》、《笑傲江湖》、《相声新人》等等。

包括郭德纲本人,曾参与导演和演出过多部电影,例如《我要幸福》。

不仅如此,德云社还涉足餐饮行业,德云红食社、郭家菜都是德云社旗下的餐饮品牌。

在服装方面,德云社研发了自己的“德云汉服”,专门负责德云社成员演出的服装,这种服装价格非常昂贵,有的甚至高达2000元。

此外,德云社还涉足书籍、红酒、护肤等领域,建立起了德云社的“商业帝国”。

▲岳云鹏与孙悦

从最早的“北京相声大会”,到如今的“德云社”,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

在相声陷入低迷的时候,郭德纲在老一辈相声大师的帮助下,扛起了复兴相声的大旗。

郭德纲的魅力不仅在于他的相声表演艺术,还在于他的公司运营。

他在德云社内部经营公司,建立德云社的“商业帝国”。

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首先,把握时代潮流,了解市场需求,把德云社定位为一家提供搞笑内容的相声公司。

其次,打造特色鲜明的个人IP。从郭德纲本人到岳云鹏、张云雷等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郭德纲的厉害之处在于:他带动的每个人都爆红。

然后,线上线下传播形式相结合,线下小剧场注重观众体验,线上注重交流。

最终,以相声为主体,德云社将构建完整的生态链,并由相声衍生出其他周边产业,比如前文提到的餐饮、图书、护肤等领域。

德云社以内容为中心、打造个人IP、线上线下结合传播方式的营销做法,值得传统文化传播公司参考和学习。

需要提醒的是,德云社要始终坚持推广相声的初心,不断产出具有文化传播属性和娱乐价值的内容。

流量只是相声传播的工具,而不是目的,只要不忘初心,坚持走文化传播之路,相信德云社的路会越走越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