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为何到 9102 年仍偏爱现金支付?原因在这里

2024-09-11
来源:网络整理

今天我们要讨论一个会让中国人感到优越的话题——为啥我们的欧洲朋友都2020年了还在用现金支付?

我和欧洲各国的朋友讨论过这个话题很多次,每个国家的情况不一样,但基本面都差不多,小额支付靠现金,大额支付靠卡,不太接受移动支付。

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 1:商家更喜欢现金,因为现金更便宜

每当我们看到欧洲国家的小伙伴们费力地在钱包里找硬币和纸币时,或是看到我们前面的收银台老人花了五分钟的时间找硬币时,我们都会由衷地感叹,有微信和支付宝真是太好了。

事实上,欧洲主要国家的电子支付和移动支付基础设施已经非常完善,几乎达到了全覆盖的水平。

以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德国为例,目前德国90%的零售商(包括所有百货公司、超市、餐厅、市场、面包店、肉店等)都接受借记卡(EC-)、信用卡以及各类主流移动支付平台。

以下是德国最常见的移动支付结算系统:

1、谷歌的G Pay内置于欧洲销售的所有手机中,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就不详细介绍了。

2.银行,欧洲第一家银行,成立于2009年,是移动支付领域的领导者;

3、德国的朋友都知道,德国城市储蓄银行是该银行衍生的移动支付服务,也是比较受欢迎的;

4、Pay,德国历史最悠久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在Ebay之后成立,拥有大量用户;

5. 也是德国银行机构提供的衍生移动支付服务

而且大部分咖啡店和超市基本都接受Pay

大家看到,这个已经很方便了,电子支付、移动支付已经覆盖到这个深度了,如果不再使用,那真的是消费者自己的问题了。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其中还隐含着商户移动支付结算服务费的问题。

在中国,每一笔移动支付或者电子支付,商户都需要向平台或者银联缴纳服务费,欧洲也是一样。

尽管这一费用在不断降低,例如德国目前移动支付服务费仅为1.85‰,与中国基本持平。

但商家仍然不愿意支付费用,更愿意接受现金。

据统计,在德国的零售消费总额中,约有48.6%是用借记卡和信用卡支付的,约有48.3%是用现金支付的,而只有可怜的3%是用移动支付!!!

原因二:消费者行为变化太慢

话说回来,我真的很为德国金融监管局和一众移动支付平台感到惋惜——他们花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好不容易才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移动支付和电子支付,让其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但商家却不在乎,消费者依然不愿意使用。这真的很让人沮丧。

2018年底的数据显示,德国目前零售商业中78%的交易以现金结算;而在欧洲移动支付表现最好的瑞典,这一数字为15%。

欧洲支付宝是阿里的吗_欧洲支付宝是马云的吗_支付宝在欧洲普遍吗

与德国不同,瑞典十多年前就全面推行电子支付、无现金行动,因此大部分消费者习惯使用信用卡而非现金支付。随着移动支付时代的到来,大家自然而然地迅速转向了移动支付。

例如在瑞典,APP普及率高达70%,几乎男女老少都在使用,方便简单,几乎在健身房、桑拿房等所有场所都可以使用。

总体来看,北欧国家(瑞典、挪威、芬兰、丹麦)移动支付最为普及。背景信息如下:其实移动支付的兴起和原有银行服务体系的服务能力息息相关,如果每平方公里的银行网点数量足够多,人们就没有动力去采用新的支付方式,相反,如果去银行需要花费一些时间,人们才愿意采用更直接的移动支付方式。

北欧国家普遍地广人稀,人口密度极低,而德国作为欧洲人口大国之一,人口超过8200万,其原有的银行服务体系非常完善,因此改变居民的习惯非常缓慢。

原因三:消费者仍然不信任移动支付

这可能会让国内的朋友感到很惊讶——都2020年了,为什么还有人不信任移动支付?

别笑,这是事实。

当被问及“你最信任哪种移动支付方式?”时,大多数敢于尝试移动支付的德国人竟然将票投给了已有业务的银行和信用卡机构,最后才是支付平台、移动运营商和社交网络。

也就是说,即使有这样的支付服务,德国民众仍然心存疑虑。

更多令人心碎的数据即将公布

据统计,2018年德国移动支付用户总数约220万,每人每年支付总金额为80欧元。

这点钱对于习惯在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购物的人来说,一天根本不够花的!

中国当然是全球移动支付用户最多的国家,而美国仍然是人均支付金额最多的国家,平均每人每年花费 1,838 美元。

更让人吃惊的是,大部分德国人还是认为卡支付就够了,何必还要手机支付!!!

欧洲普遍的观点是,信用卡比移动支付更安全。

这种观点不仅在德国盛行,在法国、瑞士、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也颇为流行。

人们宁愿携带一堆硬币也不愿尝试移动支付。

我们对此的看法是:

1. 选择支付方式是个人选择,可以理解;但一味拒绝新方式显然不是进步之道;

2、由于欧洲主要国家原有金融体系较为完善,消费者习惯短时间内难以改变,确实没有必要大举转向移动支付;亚洲、非洲、美洲才是移动支付的主战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