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腾与腾讯之争
腾讯与今日头条又陷入新一轮战火。1月23日,抖音发布声明称,新用户无法通过微信授权正常登录使用抖音。随后,有媒体指出,抖音被腾讯“封禁”的真相是,今日头条产品侵犯用户隐私,挑战微信规则底线,导致登录异常频发。26日,微信发布公告,明确禁止外链测试和诱导。对于屡次违规、恶意对抗的主体,微信将采取逐级处理机制,进行更严格的处理,包括但不限于降低每日分享限额、限制使用微信登录功能接口、永久封禁账号、域名、IP地址或分享接口等。公告中具体点名违规APP,包括:“今日头条”、“网易云音乐”、“滴滴出行”、“京东”等。
正方形
微信封禁是为了捍卫自己的“护城河”
此次微信封禁的不仅有,还包括滴滴出行、京东、网易云音乐等。不过,近两年,今日头条与微信一直处于正面竞争状态,屡屡发生冲突。此次微信的“封禁”与今日头条的“反封禁”,也引发了外界更多的关注。
对于拥有十亿用户的微信来说,牢牢掌控最大的网络社交与内容分享入口,正在构筑自己的“护城河”。包括抖音在内的众多其他互联网平台之所以想方设法通过微信转发、朋友圈分享等渠道入局微信,是因为在各类互联网工具中,社交软件的用户粘性更强、用户转移成本更高、规模效应最明显。
微信是最大的在线社交和内容分享入口,并以此为基础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拓展到其他领域,比如支付领域。微信红包直接威胁到支付宝,引发了近年来的“红包大战”。滴滴之所以能击败包括UBER在内的一众竞争对手,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联手腾讯,借助微信的社交力量迅速获取大量用户。拼多多等社交电商的崛起,进一步证明了社交本身跨界发展的巨大潜力,其用户价值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借助短视频和信息流,今日头条如今已成为微信最大的竞争对手。数据显示,今日头条1.2亿用户平均每天使用今日头条1.5分钟,超过了微信用户平均使用时长(66分钟)。因此,微信通过重启微视抢占短视频市场,通过新上线的“看”切入信息流蛋糕。面对竞争,微信封禁抖音和今日头条,以捍卫自己的“护城河”。
此前,阿里巴巴将蘑菇街、美丽说等应用下架,苹果将拼多多、搜狗等数百款应用下架。更多平台不得不服从打赏30%抽成、禁止热更新等“暴戾条款”。内在逻辑一致:我的护城河不容侵犯。这也间接揭示了互联网的深层次问题:开放透明更适合互联网的初级阶段。某一领域一旦形成巨头,很容易对内开放对外封闭,只服务合作伙伴和用户。对于有潜在或直接竞争的其他互联网平台,往往会采取措施封杀。
而对于今日头条来说,反驳微信“垄断”有两种方式,一是收集相关证据,主动向监管部门投诉,这方面是有先例的,易到就曾报道过快的和滴滴的合并涉嫌行业垄断;二是迅速建立起可以替代微信的社交产品,比如刚刚上线的多闪,给用户提供更多的选择,用脚投票反对微信。
对于今日头条投诉微信涉嫌“垄断”,行业和监管部门也应该行动起来,探索互联网企业的“护城河”边界在哪里?如何明确平台企业自营管理权限与法律法规是否存在冲突,如何处理?如此一来,才能促进互联网行业的法治建设和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