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 莫飞
首家外资支付机构终于来了!
9月30日下午,国付宝发布公告称,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国付宝股权变更申请,通过旗下子公司美银宝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收购国付宝70%股权,成为国付宝实际控制人并进入中国支付服务市场。
这也意味着这家海外支付巨头通过收购股权的方式正式获得国内第三方支付牌照,进军国内市场。
但目前第三方支付市场格局坚如磐石,支付宝、微信两大巨头争斗激烈,此时一条新“鲶鱼”的进入,能否改变这一局面?
在已经过度拥挤的中国支付市场,后来者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市场份额?
正式获得本土支付牌照
外资机构入股国富宝控股70%股权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支付市场,吸引了众多外资巨头虎视眈眈地进入,如今,外资对国内支付机构的管控已不再仅仅局限于此,而是开始成为可能。
据基金君了解,9月30日下午,国付宝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发布官方公告,称国付宝股权变更申请获批,境外支付机构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根据上述公告,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了国付宝的股权变更申请,通过旗下子公司美银宝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收购国付宝70%的股权,成为国付宝实际控制人,进入中国支付服务市场。
公开资料显示,国付宝于2011年12月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互联网支付、手机支付业务许可证,2015年获得基金支付业务许可证,2016年获得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许可证,2016年获得预付卡业务许可证,2017年获得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业务许可证(海南省、陕西省、云南省、湖南省、北京市)。公司主要为电子商务、跨境贸易、航空、旅游等行业的企业提供支付产品及行业配套解决方案。
天眼查信息显示,国付宝的运营主体为国付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1年1月,注册资本约1.4亿元人民币。
从股权结构来看,国富宝第一大股东为北京智融信达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70%,为海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国富宝第二大股东为国富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国富通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为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全资子公司。
收购方美银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海外支付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04年8月,注册资本约14.8亿元人民币,公司还拥有美银宝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美银宝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两家全资子公司。
这意味着收购完成后,将通过间接控股成为国付宝的实际控制人,并由此获得境内支付牌照,成为首家进入中国的外资支付机构。
美版支付宝进入中国
超过 2.86 亿活跃用户
很多有海外购物经历的用户都对这家支付机构很熟悉,可以说这家支付机构在美国是相当有实力的,而它的创始人正是现任硅谷名宿、特斯拉掌门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
该公司于1998年在美国加州圣何塞成立,早期只是一家电商网站贷款支付服务商,后来通过拓展线上用户,发展成为一家普惠金融支付机构。
2002年在纳斯达克上市,期间这家支付公司与另一家支付巨头eBay经历了从联姻到分家的漫长过程,2015年之后开始自主独立发展,并迅速开拓与海外机构合作,布局国际市场。
自2016年起,我们加大跨境合作力度,相继与摩根大通、三星、微软、联想等国际巨头达成合作,截至目前已支持全球202个国家和地区100种货币的交易,并提供56种货币的现金取款服务。
在国付宝的上述公告中,也提到了一些相关信息,据悉,其是全球领先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拥有超过2.86亿活跃支付账户。
对于中国这样的市场,Paly 毫不掩饰大举进入该市场的强烈愿望,2011 年底向中国人民银行提交了支付牌照申请,当时央行对有外资背景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发放牌照的审核非常严格,意见并不明确。
2015年,在从母公司eBay分拆并迅速重新上市后,时任亚太区副总裁表示,“我们在中国的主要业务仍然是跨境支付,同时也在继续申请中国本土的支付牌照。”
不过,国付宝股权变更获批,实际上意味着支付牌照向外资机构开放,这无疑彰显了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新态度:外资支付机构的准入限制迎来放宽期。
9月30日晚间,美股开盘前,PYPL股价小幅下跌后小幅上涨,截至发稿,PYPL股价报102.69美元,上涨0.48%,估值达1205亿美元。
金融业开放步伐不断加快
借机收购海航集团资产
事实上,这家海外支付巨头此时进入中国并非巧合。
经过多年的等待,如今终于可以成功突破政策壁垒,这其实是在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金融业的开放正在逐步扩大和深化,外资机构的进入,正迎来这样一个黄金时期。
2019年3月28日,高层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我国将继续扩大金融领域开放,大幅放宽银行卡清算、非银行支付等准入限制。
2019年7月20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发布消息称,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策部署,按照“宜快宜慢、宜早宜晚”的原则,在深入调研、评估基础上,推出11条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涉及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基金业、期货业、信用评级等多个领域。
2019年9月1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扩大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取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投资额度限制,同时取消对单个境外机构投资者的额度登记审批以及试点国家和地区的限制。
9月27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第八次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鼓励境外金融机构和资金进入境内金融市场。
今年以来,诸多政策动向指向更为广泛的金融领域开放,在业内人士眼中,入华无疑堪称是一件“里程碑事件”。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认为,此次阿里巴巴正式进军国内支付服务市场,意义十分重大。
“首先,实现内外资支付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统一,有利于培育创新驱动的竞争新优势,进一步优化支付行业结构。其次,适度引入外资支付机构,有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其次,扩大支付清算市场双向开放,有利于深化我国支付服务市场改革,加快创新转型,完善制度建设,扩大和深化金融业开放。”
而出售股权的国付宝,因违反非金融机构清算管理、支付服务等相关规定,被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给予警告,并处以罚款4646.2万元。
对于已经手握多张支付牌照的海航集团而言,国付宝的巨额罚款和盈利难度,加上第三方支付市场的竞争诱因,让海航集团早早便有了出售股权的想法。而国付宝70%的持股比例,似乎是一个令双方都满意的举措。
不过,目前国富宝尚未公布未来发展计划,包括新的外资股东的加入以及如何在中国市场开展业务。
两大支付巨头地位难以撼动
跨境支付或将取得突破
对于一家市值超千亿美元的支付巨头来说,其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似乎让市场开始嗅到第三方支付市场逐渐蔓延的战争硝烟。
但目前第三方支付市场处于红海阶段,尤其是支付宝、微信支付两大巨头阿里、腾讯牢牢占据寡头格局,如何发挥后来者的鲶鱼效应也同样困难重重,值得怀疑。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财付通和支付宝的用户渗透率分别为86.4%和70.9%,两大巨头均拥有庞大的用户规模,其联合渗透率已达93.3%,较2017年提升4.2个百分点,与移动支付整体用户渗透率(94.7%)十分接近。
从用户使用情况来看,相较于国内支付产品较高的支付费率也可能成为其市场拓展的重要障碍。
据中国官网介绍,购物无手续费,但使用该支付方式时会收取少量费用,中国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一直打着便宜甚至免费的牌,国内5‰左右的费率远低于国际1.5-2%的费率水平。
难怪有网友在得知进入中国市场的消息后,开始建议能否适度降低此前高昂的手续费。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即便支付市场寡头格局稳定,但对于阿里巴巴来说,中国市场足够大、足够有吸引力,激烈的竞争也无法阻挡其进入该市场的决心。
一位从事金融支付业务的上市公司负责人表示,自2017年起,公司正式转型第三方支付业务,并期望获得巨额利润,“即便两大巨头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但在中国这么庞大的支付市场,大部分第三方支付公司依然盈利,1%的市场规模就足以支撑起很多公司。”
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移动支付渗透率高达71%,而美国为50%,英国为48%,德国为49%,法国为40%,而在移动支付的发源地日本,移动支付占比仅为30%。
据预测,2023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将达到96.7万亿美元,是2017年数据的近3倍,月活跃用户数(MAU)将达到9.56亿,是2017年数据的近2倍。
此前相关人士也表示“并不担心中国市场过于拥挤”。且从公开的信息来看,未来的策略并不是与支付宝、微信支付直接竞争,而是通过拓展跨境支付来寻求自己的优势和市场。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总额达7.6万亿元,较2017年增长20.6%,远超传统国际贸易增速,中国市场贡献了跨境支付业务的五分之一,而跨境支付占其总业务的21%。
“作为国际化程度较高、跨境支付经验丰富的外资支付巨头,其可能会集中资源发展跨境支付,同时借助收购的支付机构国付宝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培育和形成差异化,这将提高我们的竞争力”,董希淼猜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