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相当于为订阅账号中视频消息的集中展示和消费提供了一个新的入口,与视频账号属于两个独立的系统。
很多人对此感到不解:为什么微信不直接开放视频订阅号,而是另辟一个入口?这可能与张小龙对订阅号和视频号的不同定位有关。视频号是为了弥补微信“内容短”的短板,主打低门槛、UGC、轻量级内容。订阅帐户承载该组织制作的专业内容。视频账号时长限制为60秒,但订阅账号内的视频时长没有限制。
为订阅号视频添加单独入口的目的是为了增强视频内容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的存在感。
2018年以来,微信公众号一直在小步推进各类视频功能的上线,并且不断迭代更新。然而,新的排名数据显示,微信订阅号中视频内容的比例仍然可以忽略不计。
中国500强微信月报新榜(2019.10)
在回形针的《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一切》登陆微信朋友圈之前,微信平台上几乎没有热门视频内容,几乎没有视频创作者会以微信公众号作为主要基地。
微信也不是没有努力,但公众号为何这么难吸引短视频创作者呢?
我们可以以回形针为例。由于这段视频的在线浏览量超过1亿次,的官方账户已经获得了120万粉丝。不过,除了这个阅读量3000万、观看量46万的热门视频外,按照这个“阅读/观看比”计算,回形针的其他视频在微信上的观看量都不到50万。相比之下,该视频在微博上的观看次数为8000万次,但其他视频的观看次数均超过300万次。目前回形针微博粉丝仅有375万,并不比公众号粉丝多。
回形针引发微信朋友圈疯传视频
《关于-19的一切》在朋友圈的走红更多是一个偶然事件。由于谣言引发的未知恐慌,每个人都迫切需要一场专业、冷静、“有问必答”的科普。因此,回形针不会因为热门单品而转移其主力位置。
为什么订阅号和微博的视频内容播放量差距如此之大?这是因为订阅号的单篇推送机制和社交推荐机制不利于高成本、长期视频内容的传播。
单个回形针视频的制作成本就上万,10万+或许是图文创作者的梦想,但这对于它和它背后的广告商来说还远远不够。回形针的每个视频之所以能在微博上创造上百的浏览量,除了自身粉丝的贡献外,更多的浏览量来自于粉丝和一些大规模的转发。
回形针的成功“出圈”,也是各领域大V集体转发的结果。之前@老师叫我何老师,就这样火遍了网络。
对于“慢工出细活”、追求内容品质、有意打造内容IP的视频创作者来说,开放的社交媒体平台和算法推荐平台是基础,社交关系链的传播范围过于有限。陈翔6点30分抖音平均浏览量超过500万,微信平台浏览量不足50万。可见,社交交往存在着无形的“天花板”。
《关于 -19 的一切》的受欢迎只是一个例外。在其他情况下,能够引发“关于-19的一切”的热度的,是击中大多数人情绪开关并快速追随热门话题的静态图片和文字。
不过,新的入口对于公共平台的视频创作者来说仍然是个好消息。过去,低频的视频信息很容易被日常的图文信息所淹没。现在,他们终于可以有更多的曝光机会了。
视频推荐微信公众号“六点三十分”视频下方
不仅如此,在每个视频下方,操作员可以手动添加三个“观看更多”。即使他们不手动添加,公众号平台也有“智能推荐”模式,自动推荐以前的视频。这意味着用户可以集中、沉浸式地消费视频内容,像看电视一样逐个观看频道。然而,回形针最关心的传播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随着订阅号测试打开视频入口,小程序直播能力开放公测,微信的视频矩阵正在形成——订阅号视频主打深度长视频,视频号主打深度长视频,视频号主打深度长视频,视频号主打深度长视频。开放短视频社区,视频更新聚焦私生活记录,小程序直播聚焦电商销售,通过多点出击,尝试纳入微博、抖音、淘宝等平台场景。
但用户不一定会按照张小龙设定的路径,在微信内实现一站式短视频制作和消费。相反,他们会根据需要前往不同的平台。
以今年微信推广的视频号为例,目前还处于平台红利期,所以很多创作者都体验到了粉丝快速增加的快感(范范称开通6天内粉丝数增加了7000人) (《秋叶》上线10天内就出现了播放量超10万的热门视频),这必将分流大量拥有订阅账号的视频玩家,即使长视频以碎片化的方式传播。
视频账号已经成为PGC们追求的流量洼地,正在背离张小龙为大家提供短内容工具的初衷。用一位微信用户的话说,把朋友圈15秒的视频改成60秒会更实用。
视频订阅号和视频号不相连,是微信克制产品理念中“克制”一面的又一例证。今年是微信短视频战略的关键一年。 “成败取决于一招”。如果各家短视频门户没有实现预期增长,微信的“克制”还能持续多久?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