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业
(1)全球规模及分布 (2)中国规模 (3)化妆品品类占比及发展趋势 (4)竞争梯队及价格区间分层 (5)竞争格局及市场份额 (6)营销渠道构成 (7)产业链构成(8)行业特征(9)行业未来增长逻辑(10)化妆品底层需求逻辑(感性消费+社交货币)(11)功能性护肤品
(一)全球规模及分布
华晶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1年,全球化妆品行业从1980亿欧元增长至2375亿欧元,复合增长率为3%。
北亚、北美和欧洲分别占全球市场的35%、26%和22%。
全球化妆品行业的变迁史,起源于欧洲,移至美国,移至亚洲。
(二)中国地区规模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国内化妆品零售总额3936亿元(限额以上),同比下降4.5%。这是近10年来化妆品零售总额首次出现负增长。此外,在雅诗兰黛、宝洁、欧舒丹、爱茉莉太平洋等国外化妆品巨头的2022年“成绩单”中,中国市场的表现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2021年全面统计化妆品行业零售总额7700亿元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月,我国持证化妆品生产企业约4200家,其中国产化妆品中小企业数量占比60%以上,品牌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高端化妆品市场仍缺乏有竞争力的国产品牌。
(三)化妆品品类占比及发展趋势
护肤品、护发品、彩妆是化妆品市场的三大细分领域。这三个细分市场的全球比例分别为41%、22%和16%。中国这一比例分别为51.2%、11.9%、11.6%。护肤品占据半壁江山,彩妆是增长最快的领域。 2015年至2021年,中国彩妆市场规模从252亿增长至449亿。复合增长率为10.1%。
(4)竞争梯队和价格区间分层
化妆品市场分为五个层次:奢华、高端、中高端、大众、极致性价比。其中,豪华、高端两个层次基本被外资企业占据。只有来自中国的薇诺娜·阿道夫( () )勉强上榜。国产品牌主要集中在中高端、大众化、极致性价比三个层次。
护肤品的主要功能包括保湿、美白防晒、舒缓修复、抗皱抗衰老等。需求水平越来越高,产品价格和经营门槛也越来越高。补水、保湿是护肤品最基本的需求。这也是经营门槛最低、国内化妆品企业聚集的细分领域。
(五)竞争格局及市场份额
(1)中高端和超高端护肤品市场,欧莱雅(兰蔻)、雅诗兰黛、LV占据领先地位,市场份额超过10%。高端/奢侈品市场龙头较为集中,2020年高端化妆品CR3、CR5、CR10市场份额分别为41.6%、51.1%、64.5%。 (2)大众护肤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CR5和CR10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5%、32.4%和43.1%。 (三)化妆品领域快速发展,国产化妆品品牌市场份额快速提升。 2018年至2020年,国产化妆品品牌市场份额增长8个百分点。彩妆领域中、美、法、韩、日品牌市场份额分别为28.8%、16.2%、30.1%、8.3%和4.3 % 分别。
(六)营销渠道构成
近10年来,化妆品的渠道发生了变化,从几十年前的街头,到线下连锁店、大型商场。然后到互联网时代的传统线上渠道(淘宝、京东等),现在到以短视频为主导的新电子商务和自媒体时代(抖音、小红书、快手等)。每个周期都会发生变化,而且信息时代变化的步伐越来越快。以前可能是8-10年,但现在可能只是几年。因此,化妆品行业是一种营销驱动的商业模式。一是销售费用数额大,二是对时代和趋势的敏感度。 。如果你不跟上时代的步伐,你就会被淘汰。
目前,线上渠道占主导地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商渠道从2015年到2021年增长了21个百分点,占比39%。对于很多化妆品品牌来说,线上渠道甚至占据了90%以上。
(七)产业链构成
上游:(1)原材料供应 (2)OEM 中游:品牌商 下游:零售商
从产业链毛利率来看,上游原材料及代加工毛利率在30%左右。除少数例外,如玻尿酸领域的华熙生物,毛利率可达60-70%。中游毛利率最高,达到60-80%。下游零售商的毛利率为20-45%。所以这个行业价值链的顶端是中游,我们重点关注中游。
净利润率与毛利率的关系基本为1:3。即10%的利润率对应30%的毛利率,20%的利润率对应60%的毛利率。
(八)行业特点
(1) 需求旺盛 (2) 充分竞争 (3) 快速变化 (4) 营销驱动 (5) 价格带宽 (6) 差异化 (7) 同质化 (8) 高复购率
(九)行业未来增长逻辑
(一)人均支出增加
(2)国产替代
(三)并购重组
(4)全球化
(10)化妆品的底层需求逻辑:
感性消费+社交货币
对变美的渴望+对衰老的恐惧+社会的认可=核心底层逻辑
(十一)功能性护肤品
2017年至2021年,功能性护肤品规模从130亿增长至310亿,约占护肤品的15%。而且未来很可能会继续增长。复合增长率接近24%。护肤习惯从基础护肤发展到精细护肤+化妆。功能性护肤品在娇嫩肌肤护理中的功效性、针对性和安全性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它们也是国产品牌弯道超车的重要方向。
除了渠道之外,还有研发、医生背书、医院推广等方面的障碍。强烈推荐贝坦尼、华熙生物、橘子生物。贝坦尼是敏感肌/皮肤科第一品牌,华熙生物是最大的玻尿酸(玻尿酸)生产商和规则制定者。橘子生物是胶原蛋白领域的领导者。
什么是功能性护肤品?
功能性护肤品是指介于普通护肤品和皮肤科药物之间的护肤品。他们利用活性成分修复皮肤屏障,有针对性地解决皮肤问题。主要功能有补水、去红、祛痘、美白、祛痘。抗衰老、防晒等。功能性护肤品的范围包括敏感护肤品、高效成分护肤品和敷面膜产品,这些产品都有科学文献支持,并经过临床测试。
功能性护肤品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功效:具有一定功效,辅助治疗皮肤病; 2、安全:不含色素、香料、致敏防腐剂及其他可能引起皮肤敏感的添加剂; 3.循环医学证据:功效和安全性已得到实验和临床验证。
目前,我国功能性护肤品销售额仅占整个化妆品行业销售额的15-20%,而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占到50% -60%的当地化妆品市场;相比之下,我国功能性护肤品市场份额较小
不要迷信有效的护肤品。 。 。 。它不会改变营销活动的本质。 。 。 。化妆品永远是靠营销力形成品牌力,研发上永远不存在真正的竞争壁垒。功能性护肤品可以形成一定的先发优势,但不会形成绝对的竞争优势。
行业总结与思考:
短期来看,行业或将面临短期调整。从2022年年报和今年一季报的业绩来看,主要是受疫情过后的负面影响。而随着竞争的加剧,流量红利趋于饱和。未来将在研发能力上做出更多努力。长期来看,化妆品行业仍将是长期增长轨道。取决于几个因素(1)当人均收入达到1万美元时,往往在消费和认知方面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二)刚性需求强,人口基数大,人均收入与人均化妆品消费错配、不对称程度高。 2019年,中国人均化妆品消费额为50美元,不到美国、日本和韩国的20%。其中,美容消费仅为个位数,仅为发达国家的10%。
(3)国产替代是国内企业最重要的逻辑。 2012-2021年:本土护肤品份额从2012年的24.8%增长到2018年的34.3%,然后回落到2021年的27.7%。 2012-2021年:本土化妆品份额从15.0%增长到28.8%,增长了近10年;美国化妆品份额从33.8%下降到16.2%,下降了17%。国内企业越来越强。主要是因为它抓住了互联网潮流,Z世代消费者对自己的文化力量更加自信。不要盲目相信国外产品。同时,化妆品行业天然的强劲需求和价格分化也给了国内企业突破的空间。对于化妆品企业来说,要想保持持续出色的业绩,其产品结构必须向中高端产品看齐,这样才有未来持续增长的基础。因此,未来国产替代、国产高端化仍将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