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强化产业链式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业务余额增长,多举措推动数字化建设

2024-11-16
来源:网络整理

邮储银行做强产业链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业务余额1449.0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23.73亿元。上半年,邮储银行还实现了与雄信数字支付服务平台和中交数字金融服务平台的直接系统连接。

在供应链金融科技方面,邮储银行迭代了供应链金融的核心系统,优化了大数据风控、交易后台自动核对等功能。部署智能工资缴费结算产品,提升综合场景服务;对外开放标准化接口,提供账户清算服务。

在国内贸易融资方面,邮储银行持续推进数字化,完成了国内信用证产品网上银行版上线和票据承兑流程改造,基本实现票据、信件全线上使用,加快手机银行和微信银行渠道建设。推出便捷、高效、全流程的在线电子保函 2.0 版;整合政企平台、门户网站和担保公司三大渠道,部署智能授信审批模式,积极落实国家关于以银行担保服务减轻中小企业资金负担的要求。加快探索新场景,在电费计费场景实施信用证业务,加快拓展燃气等场景,稳步推进资费、诉讼、并购等小场景的担保和客户服务。

在银企直连方面,针对中小企业的小额信贷需求,推出了开放银行云直连服务,将询盘、转账、收款等金融功能输出给第三方 SaaS(软件即服务)服务提供商,帮助企业实现商流、信息流、数据流的互联互通, 并支持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报告期内,已对接上线多家主流 SaaS 服务提供商,服务近 1000 家中小型企业。

2. 9 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1. 招商银行:“产业+”赋能客户,融资额超过 3600 亿

在供应链和场景金融方面,招商银行持续赋能供应链核心客户,为其遍布全国的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和后续综合金融服务,持续提升客户体验。

一是充分发挥招商局供应链业务中“一服务全行”和线上产品的主导优势,满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推进“一银一站服务”项目261个,服务中小企业28,271家,为其中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23,783家,发放贷款总额达3,131.98亿元。

二是推动以产业专业化为基础的“产业+”,特别是围绕能源、新零售、通信、汽车等行业,量身定制行业解决方案。上半年,招商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额为3,654.36亿元,同比增长21.50%,服务核心企业4,087家,上下游客户24,138家。

2、兴业银行:积极融入“科技-产业-金融”循环。

兴业银行以“商业银行+投行”不断扩大客户群,丰富服务工具,构建和完善行业专家库,深化“区域+产业”和“金融+产业”研究,不断优化投行生态圈,构建了以“股、贷、债、保”联动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积极服务专精特新企业。 隐形冠军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和上市公司。

同时,兴业银行积极融入“科技-产业-金融”新三角循环,“五新赛”布局加快。截至报告期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长14%至4604亿元,科技创新贷款余额增长23%至4233亿元,能源金融余额增长5%至6993亿元,汽车金融余额增长10%至3585亿元; 园区金融结余增长 12% 至 1.98 万亿元。

3. 中信银行:供应链融资额超6900亿元,三大生态圈协同

2022年,中信银行将把交易银行业务作为企业转型的重要支点,构建“交易+2.0”生态圈,推出以“链上生态、金融生态、电子生态”为主体的交易银行生态圈,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数智化”综合金融服务。

在链条生态方面,中信银行持续加强供应链产品建设,推出资产池对接新一代电费、新旧电费自动池化、智能未来现金流计算机制。推出链共享平台和在线订单融资产品,实现首批业务落地,产品体系进一步丰富。报告期内,供应链融资额达6906.79亿元,同比增长8.57%;供应链融资客户 24,170 家,同比增长 11.64%。

在金融生态方面,中信银行推出“中信天元财库”服务系统,并在深圳、广州、郑州等地举行新闻发布会,市场反响良好。同时,中信银行持续推进收付、管理、融资等重点产品的研发升级,进一步丰富了公司资金监管、大宗商品交易、租赁收费、企业发行等场景的在线结算能力。升级跨行网关平台,对接 20 个主流商业银行网关,具备在线支付、秒级对账、批量查询、T+0.5 到账等功能优势。

在电子生态方面,中信注重客户体验,并不断完善其服务知识库。开展企业电子银行体验的监控,实施产品跟踪分析,注重客户体验;加大公共数字人民币、电子卡、信函持有者等重点电子生态产品的推广力度。

4.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全面推进公司 SaaS 运营

2023 年上半年,浦发银行供应链核心客户 1,523 家,供应链上下游核心客户 18,559 家,汽车金融行业 2,784 家。全新上线“B 端场景服务矩阵”,提升企业客户服务能力。

在工业数字金融方面,浦发银行构建了大宗行业数字化平台和企业服务云平台门户,以支持公司业务的SaaS运营。优化统一支付平台,探索商用车销售、二手车拍卖等场景。构建汽车直销客户服务体系,助力汽车消费金融直销客户服务模式的发展。将 API 联动拓展至“千户”,重点构建资金监管、全链路物流、汽车金融等生态场景,新增活跃客户 203.93 万户,新增 API 项目 418 个。创新社区共沉淀出 765 个解决方案,通过联动业务部门和分支机构传输了 171 个非银行客户资源。

在数据资产管理方面,浦发银行不断提升大数据的价值。逐步释放数据资产价值,提供 322 个服务化数据资产进行内部赋能。我们构建了一系列数据产品线,打造了面向流程、一体化的数据管理新门户,共计 52 个数据品牌。在总公司和分支机构培养了 6,616 名 BIU 用户。

5. 中国光大银行:产品创新、智慧运营、技术基础

光大银行不断丰富交易银行产品体系,推出交银国际产品2.0“易”系列,通过提供“全场景、全品类、全渠道”的金融解决方案,满足客户全面的金融需求。

在平台建设方面,光大银行持续升级阳光供应链云平台( )和云财资系统(Cash ),为供应链核心企业、上下游客户、战略客户和集团客户提供集结算、融资产品于一体的开放式交易银行服务。

同时,提升交通银行产品的线上化、移动化、自动化服务能力,推出企业手机银行“现金管理、跨境金融、供应链平台、云库”四大特色业务区。拓展交通银行产品场景化应用,推动全车通、现金管理缴结算通、阳光电费通、跨境新业态等场景快速发展。

截至报告期末,光大银行累计向1,468家企业客户提供担保金额为人民币106亿元。

在科技赋能方面,光大银行持续强化科技赋能,服务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等外贸新形式、新模式,支持进出口企业办理跨境收支,推动国际结算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报告期末,表内和表外贸易融资余额为4,978.04亿元。

6. 民生银行:升级生态金融 打造商户大会品牌

截至 2023 年 6 月底,民生银行生态金融业务融资余额为 983.81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32.55%,其中小微融资余额为 384.13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56.97%。

在产品方面,民生银行对采购e-data增信、采购e-增信、订单e、信用融资e、供应链票据等“民生E-”系列产品进行了迭代升级,不断优化政府采购快贷、订单快贷等“民生快贷”系列产品,将互联网生态贷款模式复制推广到跨境电商领域, 创新研发出口电子融资、专项、专项、新型信贷融资、供给快贷等产品,持续推进“民生电链”系列产品全流程集中运作,打造中小微企业生态服务平台。使微型、小型和中型企业能够提高其运营能力和数字化转型。

同时,民生银行在电子保函应用端推出了微信小程序的手机建单,实现客户与行业的协同,优化现金保函在线保函流程,提供高效便捷的保函服务,民生银行电子保函上半年业务额达220.68亿元, 同比增长 121.96 亿元或 123.54%;共办理电子保函 6,012 份,同比增加 3,133 份,增幅为 108.82%。

在科技赋能方面,民生银行持续加大平台对接力度,供应链票据产品直连“中企云链”、“简单汇”、“山东高速”等平台,欣荣e新增11个合作平台。同时,推出小微企业生态服务平台,构建平台运营支撑体系,集人员管理、薪税发放、财务管理、智能记账等服务于一体,为企业提供产融一体的数字化服务。民生银行还推动了保理全流程的整合升级,完成了所有在线票据产品向新一代票据系统的迁移,实现了票据业务的网上交易后台审核,推进了承兑业务的集中运营和贷款管理,并推出了“票易贴”、“承兑贴直通车”、“票据经理4.0”等产品,服务客户结算和融资。

在品牌协同方面,民生银行通过“商户大会”和“融资+融资+融资”的综合服务模式,实现了银行和企业的共赢。

7. 平安银行:深化场景应用和技术输出,平安好链交易量 1959 亿

2022 年上半年,平安银行继续创新业务模式,利用“金融 + 技术”能力优化金融服务体验。上半年,平安银行供应链金融融资总额达5553.22亿元。截至 2023 年 6 月底,平安银行通过“平安好链”平台已向 34,125 家企业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平台交易量达 1,046.82 亿元,同比增长 25.1%。通过“平安好链”平台促成的融资金额为365.96亿元,同比增长35.4%。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将继续推进“产业+”、“场景+”、“科技+”的探索,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升级。

在大宗商品领域,平安银行与大宗行业服务商合作,为其下游经销商提供采购融资服务,打通了大宗预付款到现货的全流程在线服务链,实现了融资服务的“在线操作、审批建模、自动开票”。在大消费的情况下,基于下游经销商和核心企业的采购数据,为经销商提供在线化、数字化、纯信用的融资服务,涵盖大米、面粉、粮油、乳制品、家电、旅游装备等多个细分品类,服务下游中小微经销商余家。在汽车生态场景下,平安银行深度嵌入场景,延伸服务边界,为汽车行业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自然人驱动提供从“单点”到“多点”服务、“单链”到“多链”服务的端到端“供应链+”服务,助力汽车行业发展。在技术赋能方面,平安银行构建了生态供应链金融,并通过开放银行,将供应链金融能力组件化、标准化输出,从而广泛触达核心企业及其庞大的上下游旅游群体,实现生态批量获客和客户群体深度运营。

8. 华夏银行:产品创新、智能运营、技术基础

华夏银行持续丰富行业数字金融产品体系,探索数字信贷创新和数字智能风控技术,推出了订单号借款、到账号借款、应收账款数据借款、分销数据借款、货贷数据借款、平台数据借款等六大类全流程数字信贷产品,先后在电子制造、 钢铁、化工、大宗商贸、能源、农牧产品等。

在“产业+”方面,华夏银行持续推进产业专业化运作,围绕18个新能源新领域深化“产业+客户”营销。全面启动客户生态转型,持续完善客户资金交易。

同时,华夏银行创新了基于数字信贷和数字保函去中心化的工业数字金融 3.0 模式,构建了智能开放的工业数字金融系统平台,引领银行运营转向生态客户。坚持产融深度融合,依托订单、到货、应收、配送、货充、平台数字化借款等6类3.0模式产品,为企业提供差异化的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先后在电子制造、钢铁、化工、大宗商务等领域落地42个项目。

同时,华夏银行完善了工业数字化金融运行监测系统,推进工业数字化金融信用监测运营平台建设,设计了业务运行监测指标体系。产业生态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推出首个现代农业产业链全栈式数字产业融资项目,提供从数字信贷、在线借贷到智能贷款的 24×7 小时无接触金融服务。

在智慧运营建设方面,推广使用数字化运营劳动力。深化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实现RPA场景全生命周期管理,将RPA技术大规模应用于日常运营辅助。

在科技基地支撑方面,我们将继续提升科技基地支撑能力。推进企业级架构建设,完成企业级架构蓝图规划,升级云原生应用开发平台,构建基于“两湖两仓”数据库、数据信息中台和数据服务平台的全栈式本地化数据支撑体系。完善敏捷研发模式下的团队操作手册,持续推进敏捷开发。

9. 广发银行:一链一策推动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

以广发银行长沙分行为例,借助互联网、区块链等创新技术和服务模式相结合,实现了与省内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的融资服务平台对接,开展了全线上保理融资业务, 并积极支持全省相关重点产业发展。结合线上票据贴现产品“e秒贴现”,广发银行长沙分行已为产业链上近百家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3. 5 城市商业银行

区域性银行是寻求增长动力最迫切的商业银行类型,也是金融机构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最重要的新驱动力。

1. 宁波银行:“宁信”供应链金融平台

宁波银行供应链金融平台为核心企业提供在线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平台利用互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实现企业应收账款开具、流转、分割、质押、融资、支付等全周期管理;核心企业、供应商、银行办理线上业务,应收账款流转快,融资容易,管理好。

2. 江苏银行:提供在线申请、一键放款的一站式供应链融资服务

江苏银行对苏银金管家综合金融产品进行升级迭代,构建了涵盖“金融+非金融”的全场景服务体系,为企业的生产、供应、营销以及人、物、物需求提供智能化、数字化的全方位管家服务。推出“智盛金库”综合服务,帮助央企和大型集团企业集中统一管理资产负债。充分发挥供应链金融服务优势,深度布局全产业链沿线、供应链上中下游所有线上特色产品,提供在线申请、一键借贷等一站式供应链融资服务,进一步提升客户满意度和体验。积极拓展交易场景,围绕交易平台推出专属产品和服务、收租、资金分配等场景,构建智能金融产品体系和服务机制,高效赋能客户和基层运营机构。

3:上海银行:业务规模翻倍,发力“数智金库”。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上海银行总资产为4600万元,比上年末增长5.37%;客户贷垫款总额为3900万元,比上年末增长4.18%;存款总额为 9200 万元,比上年末增长 4.09%。

供应链金融方面,上海银行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

数据显示,上半年,上海银行在线供应链授信额度为706.92亿元,同比增长383.04亿元,同比增长118.27%。截至 2023 年 6 月底,上海线上供应链信贷支持余额为 553.31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31.93 亿元,增幅 6.12%;

与此同时,供应链普惠金融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上半年,上海银行通过线上供应链金融带动普惠贷款结余达到 256.70 亿元,比上年末增加 61.97 亿元,增幅 31.82%。在线供应链服务核心企业数为 438 家,较上年末增加 61 家或 16.18%。

在重点产业方面,上海银行聚焦先进制造、医药健康、通信通信、节能环保、新基建等重点领域,坚持以数字化赋能产品创新,深化财、技、产有效融合,提升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在产品和模式创新方面,上海银行持续推进“泛芯”供应链服务模式。目前,上海银行通过“泛核心”供应链服务模式拓宽了产业链的服务覆盖面,完成了标准化的“产-供-销”泛核心企业产品体系建设,丰富了服务渠道,以金融赋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同时,上海银行持续提升“上行e链”的产品服务和用户体验,推出智能接入,优化操作流程,提升服务效率,完善系统功能,提升服务效率。以智能风控提升产业链中小企业服务水平,构建“标准化+场景化”的系统风控体系,完善“数据驱动”自主风控和全流程管控,持续推动线上渠道向移动化转型。

这些数据表明,上海银行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领先地位继续扩大在城市商业银行中的领先地位。

在金融科技方面,上海银行也持续推动金融科技创新,聚焦“数智金库”。上海银行打造了立体化的“金融+科技”创新关键客户服务模式,组建了专业的金融科技团队,深耕集团特色服务,为集团客户定制并投入运营基于云原生和微服务架构的数字化、一体化财资服务体系“数智库”,打通了银行端现金管理和企业侧财资系统, 覆盖集团多层次资金账户,对企业的财务、生产、销售、管理等环节进行深度整合赋能,帮助实体企业提升资金管理能力,依托账户管理、收付款管理、供应链、中间业务等标准化组件,形成一整套可重用的产品和服务体系, 为“数智宝库”服务更多客户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上海银行持续升级小微企业“一站式”普惠金融服务平台,推进服务流程在线化、自动化、智能化,构建开放标准化服务,拓展合作生态圈,不断丰富“小微快贷”产品体系,为小微客户提供更加便捷、快捷、优质的金融服务。

在金融科技基础能力方面,上海银行全面拥抱云转型,构建安全、高效、灵活、敏捷、可持续的技术能力。持续推进“北斗”系列云原生平台建设,全面升级云原生平台的通信和服务体系,以单元化设计的理念完善基于微服务的标准化、自动化运维发布体系,构建高并发、海量事务处理能力,为核心等应用系统的云原生转型奠定坚实的基础业务系统。基于具备全栈云计算能力的基础设施云,构建高可用、高扩展性的金融级云服务,打造高弹性扩展的运行环境,保证系统稳定性和业务连续性。基于信创分布式数据库的会计引擎投入生产,按照统一独立的会计规则构建的企业级会计框架体系,实现了交易与会计的分离,有效提高了信息系统的整体交易处理效率,助力应用架构系统的云化转型升级。

4. 南京银行:深化区域战略,推进“一客户一策”。

南京银行继续深化交易银行战略,聚焦现金管理、供应链金融和国际业务三大主营业务,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在区域选择方面,结合各区域产业运行现状,实施“一户一策”战略。

5. 北京银行:大力发展连锁金融,供应链金融融资增长 119%。上

半年,北京银行在供应链金融方面投入560亿元,同比增长139%,服务核心客户962家,供应商8989家,同比增长118%和212%。

同时,北京银行强化“链式”金融服务创新能力,实现从主体信用到数据信用的全产品链上线,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互联互通,携手中石化Epec发布“精亿融”联合品牌,构建产业链生态。同时,北京银行加强开放银行生态建设,完成宝武欧冶、联易融等多个核心链主平台的对接上线。

在情景金融方面,北京银行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得到提升。推出“精星e-”品牌,在“e- ”、“e- ”和“e- ”三大标准支付产品的基础上,打造了精观云、 Pass、灵工保险、极速汇等10余个专业垂直解决方案,构建了“1+3+N”支付产品体系。

据了解,未来,北京银行将完善供应链全链条产品体系,围绕“打造100个价值链高手,实现1000亿资产投资,聚焦1000家核心企业,服务家普惠型小微企业”的目标,构建一个圈子,做强链条, 扩大客户和增加收入,进一步推动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系统化发展和规模化提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