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再次带来重磅消息。距离微信支付、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躺着赚钱的时间只剩下一个多月了。
近月,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印发《关于支付机构注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有关工作的通知》紧急文件,规定支付机构应于1月份前注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2019年12月14日,支付巨头“躺着赚钱”的日子即将结束
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什么是支付机构客户储备金。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需要提前支付货款。这笔钱将存入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账户。确认收到货后,支付宝会将货款汇给商家。这笔预付款就是所谓的“准备金”。无数的存款资金聚集在一起,形成巨大的资金积累,产生的利息收入让支付机构赚得盆满钵满。这本质上是客户充值后尚未交易的资金,即已经存入支付机构账户的资金。客户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转账时,由于结算周期的时间差,一定金额的资金会存入备付金账户。这部分资金的利息收入属于第三方支付机构,但只能用于银行存款和基金购买,不能用于借贷等投资。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要求,支付机构将客户备付金存入商业银行专用账户。但由于客户准备金是以支付机构的名义存放在银行的,对于银行来说是一笔非常可观的存款。为了获得准备金存款,银行向支付机构支付利息。
第三方支付准备金利息收入是支付机构不愿放弃的一块蛋糕。
支付机构的客户准备金和银行结算利息收入按照日均资本存款额,按照协议存款方式计算。协议存款的价格区间基本在年化3%左右,最高可达4%以上。
通过客户备付金赚取利息,相当于支付机构无风险套利。只要吸收客户准备金,就可以赚取利差。这个利差甚至高于很多银行产品的利差。 。
支付人士表示,对于很多支付机构来说,利用准备金赚取利息是重要的利润来源。一般支付机构在银行开立两类账户,一是准备金专用存款账户,二是准备金收付专用账户。虽然监管规定规定备付金不计息,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用户每笔交易的时间差,特别是预付卡业务,存款账户与收付款账户之间会形成差异。 ,并且该余额可能成为生息资产。余额越高,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议价能力越强。一般情况下,年化收益率会略高于活期存款。
据媒体报道,目前支付宝和财付通两大支付巨头累计的客户备付金合计约万亿元,占所有支付机构备付金总额的90%以上。
对于很多支付机构来说,准备金利息收入相当于当年的税后净利润。一旦准备金利息消失,公司的盈亏就有可能逆转。 ”
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规模已接近万亿元
存放在人民银行的客户备付金存款余额再创新高。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非金融机构存款余额9956.91亿元,比9月底增加1200亿元。
非金融组织存款是指支付机构存放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客户准备金存款。
按照目前75%的准备金率计算,到10月底支付机构客户准备金总规模约为1.3万亿。
客户准备金集中存管比例:从零到全部
从准备金不中央存管到2019年1月全面实施,央行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结束了支付机构依靠存入客户准备金赚取利息的盈利模式。
去年1月,央行下发《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实行集中存管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自4月17日起,支付机构应将客户备付金按一定比例存入专项资金。指定机构的存款。账户,该账户内的资金暂时不计息,受央行监管。支付机构不得挪用、占用客户备用金。第一准备金存入比例平均为20%左右。
6月29日晚,央行发布紧急通知,宣布逐步将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缴存比例提高至100%。
据悉,这是国务院针对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安排之一,也是央行首次提出支付机构准备金100%集中存管的明确时间表。
公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1、自2018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比例,2019年1月14日前实现100%集中存管。 2、存管时间为每月第二个周一(遇节假日顺延),存款基数为上月客户准备金日均余额。跨境人民币准备金账户、基金销售结算专用账户、外汇准备金账户余额暂不纳入存款基础。 3.支付机构应根据与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的业务联系,于2019年1月14日前在法人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开立“准备金集中存管账户”。网联清算有限公司自开户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注销原受委托备付金存管银行开立的“专用准备金存款账户”。 4、支付机构“集中备付金账户”的资金划转应通过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或网通清算有限公司办理。
时间表如下:
此前,经历了一轮爆发式发展的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往往选择在多家银行开设设备支付账户。尽管一直存在争议,但由于缺乏明确规定,准备金都存放在银行。支付“违约”产生的利息收入归支付机构所有。
与此同时,银行对存款也“渴求”。在央行停止直连之前,大型支付机构依靠手中的数百亿支付存款,自然而然地流向互联网上的各个银行,甚至同一银行的不同网点。讨价还价支付服务费。
央行为何要这么做?
2013年,监管部门明确提出支付机构客户准备金存管办法。 2017年1月,规定20%的客户准备金必须集中存放。该通知将存款比例调整至2018年4月的50%。
客户备付金集中存储将有助于引导支付机构回归支付业务本质,解决以下四个问题:
(一)挪用客户备付金
2016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吊销了上海畅购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支付业务许可证。该公司挪用客户备付金,造成资金风险暴露7.8亿元,涉及持卡人5万余人。此外,一些支付机构违规使用准备金购买金融产品等高风险投资。
2014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对上海长购企业服务有限公司进行突击检查,发现其存在挪用准备金的情况。 2014年12月10日以来,受宁波个别商户传播负面信息影响,持卡人突发消费现象首先在宁波出现,并逐渐蔓延至上海等地区。 12月12日起,长购卡被商户禁止受理,将大面积停止受理。
据统计,场购风险事件造成资金风险暴露7.8亿元,涉及持卡人5.14万人。 2016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吊销了畅购的《支付业务许可证》。
(二)超范围经营(跨行清算)
一些支付机构突破法定业务范围,在多家银行开设备付金账户,办理跨行清算业务。例如,一些支付机构涵盖金融产品分销业务。客户购买金融产品的资金由客户自行通过备付金账户办理,完成资金划转流程。这相当于行使中国人民银行或清算组织的银行间清算职能。
(三)客户准备金分散存储带来流动性风险
支付机构通常在多家银行开设多个账户来存放备用金。账户数量多、存储分散,不利于统筹管理和日常监管,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
(四)通过客户准备金赚取利息收入且偏离主营业务的情况
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约定的存款利率区间约为每年3%。二级支付机构准备金日均存放金额在30亿至50亿之间。可以计算,一个二级支付机构一年可以获得1亿元。上述客户准备金的利息。这笔相当大的利息相当于支付机构的无风险套利,以至于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开发新的支付场景。
支付牌照变得越来越不值钱
随着国内支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有媒体称,过去六个月第三方支付牌照价格大幅下降,甚至下降了50%。 “一度价值30亿元的第三方支付全牌照价格大幅下跌,甚至腰斩。”一位业内人士透露。
影响支付牌照价格波动的因素一般分为以下四类:
首先,监管机构尚未批量发放支付牌照。这都是“一次一个案例”。再加上取消了一批牌照,短时间内就引起了一波热潮。但随着监管收紧,支付业务多方面开始受到限制,准备金红利大幅减少,导致市场价格下跌;其次,在互联网金融热潮中,大家一度相信“得账户者得天下”,但现实拿到牌照后却发现支付业务很难做,于是不少企业开始回归市场寻找专业合作机构,慢慢回归理性;第三,近期各类不合规支付机构监管收紧,其牌照价格将会下降;第四,随着监管和市场的逐步消除,很多“醉汉”中间商的所谓“需求”也下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