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医疗?保证几百万?
需要取消或续签您的保单吗?
不取消预定的扣除额吗?
这是一种新型骗局!
目前此类诈骗案件多发
请大家提高警惕!
类型一
谨防百万美元健康保险骗局
你知道微信有“百万医保”功能吗?此功能是免费的!用户使用时无需支付任何费用,但当您接到这样的电话或消息:“百万医保”业务已到期,需要付费续保或关闭扣费时,那您可要注意了! ! !医疗保险中不存在“百万医疗险”这样的说法。
真实案例
乌兰浩特市的孙女士接到自称某保险公司“客服”的电话,称她去年购买的“百万医疗保险”将于当晚午夜到期。根据公司规定,保险第一年免费投保。如果第二年续保,每月会自动从他的银行卡中扣除1288元的保险费。孙女士觉得不划算,于是提出取消订阅。 “客服”称,她需要在官方微信小程序上退订,并要求她到手机应用商城下载“网易会议”APP。进入视频会议后,会有专人指导她操作。
孙女士进入视频会议系统,按照“客服”的要求,开启了“屏幕共享”功能。对方要求她将微信名的变化以及绑定银行卡的余额全部转入保险公司的“安全账户”,防止退保。过程中系统会自动扣款,退订成功后资金将按原路自动退回。孙女士信以为真,将微信账户中的人民币转入对方指定的账户,随后对方又要求她缴纳1万元押金。某女子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1、“百万医疗保险”到底是什么?
百万医疗保险是商业医疗保险的一种,以保费低、保额高、覆盖面广为主要特点。主要医疗保险的补充,用于报销住院期间发生的各种费用。社保药品、疾病种类、治疗方法基本没有限制。无论您使用进口药品、ICU病房、化疗费、手术费、护理费,只要需要就医,超过免赔额的部分都会报销。 ,最高不得超过保险金额;详情请参阅保险合同的保障条款。
2. 欺诈套路分析
近期,多起以关闭“百万医保”为由实施诈骗的案件。你知道犯罪分子是如何实施诈骗的吗?
第一步是假装是客户服务人员拨打电话。
骗徒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信息后,谎称自己是“百万医保”客服人员,称受害人免费试用保险服务已过期,并询问是否要续保。
第二步是制造恐慌。
告知受害人,如果不关闭服务,每月将自动扣除数百至数千元。不及时还款会影响信用报告,造成受害人恐慌,引导受害人取消保险。
第三步是启用屏幕共享。
受害者以帮助操作为借口,被诱骗下载指定软件,并开启屏幕共享远程查看和控制受害者手机。同时,他谎称受害人拥有多张银行卡,并签署了自动扣款协议,需要先将存款转入银行账户。使用非扣款绑定的银行卡,避免被扣款。
第四步,资金划转。
诱骗受害人将所有存款转入指定账户。通过屏幕共享窃取受害人的银行卡号、密码、手机验证码等信息,完成盗窃,实施诈骗。
反诈骗中心提醒您:
1、陌生电话声称需要退订、取消VIP会员等服务,否则会自动扣款,均为诈骗。
2. 如果陌生人要求共享屏幕,他们会被拒绝。
3、接到自称是保险公司、银行或网站客服的电话时,不要盲目相信,一定要多方核实。
2型
你的“百万保障”到期了吗?小心,这是一个陷阱!
你知道微信支付的“百万保单”功能吗?该功能是免费的,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部分用户对微信支付“百万保”不了解,谎称用户的“百万保”即将到期或用户的“百万保”使用1个月后并未取消。 。续订需要付费,否则每月会自动扣除费用。会设置陷阱,诱骗受害人转账进行诈骗。一不小心,就会落入犯罪分子的陷阱。
真实案例
10月6日,市区社区24号网格的居民接到一名自称“百万保”的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称,受害人在网上购买了百万保险。如果他不及时取消,他名下的所有银行卡余额都会被扣除。 ,询问受害人是否需要申请取消。受害人信以为真,要求取消保险业务。于是在对方的引导下,受害人进入了“腾讯卫保”网站,并联系了网站上的万保客服。对方向受害人发送了付款二维码,受害人扫码支付现金取消保险。付款成功后,我发现无法联系对方,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总共损失了余元。
1.“百万保额”到底是什么?
微信支付“百万保障”由财付通与中国人保财险联合承保,保障用户资金安全。默认情况下启用此保护。只要用户的微信支付账户在使用微信支付期间被他人盗用造成经济损失,用户就可以申请赔偿,每年赔偿金额最高可达100万元。
2. 欺诈套路分析
第一步,冒充客服拨打电话
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信息并致电受害人,谎称自己是“百万保”保险业务的客服代表,理由是受害人在购买产品时点击了“百万保”,需要取消。 、或者保险已过期需要续保等。引导他们点击“百万保障”页面。
第二步,引起恐慌
谎称受害人订阅了“百万保障”服务,每月会被扣除数百至数千元,造成受害人恐慌。
第三步,诱导下载屏幕共享软件
骗子告诉受害人,可以将绑定微信和支付宝的银行卡转入存款,以避免微信和支付宝扣费,并引导受害人下载屏幕共享软件。
第 4 步:启用屏幕共享并转账
利用受害人下载的屏幕共享软件,诱骗受害人将资金转移到“安全账户”,或者通过“屏幕共享”盗取受害人的银行卡号、短信验证码等信息,从受害人的卡上转移资金。
反诈骗中心提醒您:
1、当您接到自称某平台客服的电话时,一定要小心。当对方要求转账时,您还必须验证对方的身份。不要轻易透露个人信息或向陌生人转账。提高警惕,谨防诈骗。 。
2、未经您批准的业务,不会被扣除。如果无故被扣款,可以向官方客服查询寻求帮助。
3、不要轻易点击下载陌生人发送的URL链接,不要与他人分享验证码、银行账户、密码等重要个人信息。如果您不幸遭遇诈骗,请务必保留相关证据并报警求助。
如果您遇到可疑诈骗情况,请及时拨打“110”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