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三号航天员返回地面后使用的特别座椅揭秘:中山坐感科技研发的全身承托座椅

2025-01-2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第一财经日报 何乐旭

4月16日上午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安全返回。飞行人员在空间站综合体工作生活183天,创下中国航天员在轨连续飞行时间新纪录。

顺利走出机舱后,三人坐在椅子上接受祝福和采访。这些座椅并不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普通座椅,而是专门为宇航员出舱而研发定制的特殊座椅。它们可以提供全身支撑,帮助宇航员在离开舱后达到减轻重力的状态。

宇航员离开航天器后所坐的座椅有什么特别之处?第一财经记者采访了位于中山市南头镇的佐感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涉足研发和制造。

左感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陈敏表示,宇航员返回地面后,身体需要重新适应。长期失重飞行会导致肌肉萎缩、骨骼脆弱,甚至血液状态发生变化。这时,航天乘客的身体就会变得敏感,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必须得到非常仔细的护理。座椅提供的支撑水平远高于普通座椅。此外,还必须满足宇航员坐、半躺、全躺等多种姿势。整个身体在每个状态下都需要得到良好的支撑。

太空出舱_太空舱出租_太空舱出口

陈敏说,对于宇航员来说,当他们在太空出差返回地面时,调整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减轻重力,而最好的状态是在太空中以稍微倾斜的姿势坐着,并且可以在90度到120度之间自由切换,这种姿势对宇航员脊柱的压力较小,肌肉也可以处于低疲劳状态。

▲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这就是宇航员翟志刚的安全顺利逃生。新华社

另一方面,宇航员座椅的使用环境也与日常生活不同。东风着陆点地形多样,有沙漠、戈壁、山地等极端环境。陈敏直言,“着陆环境未知,一切皆有可能”。

在神舟十三号返回的直播中,可以看到航天员坐在椅子上,由工作人员背着。陈敏表示,返回舱落地后,需要抓紧时间将座椅交付给航天员。另外,普通座椅不具备载人的功能要求,包括由人携带、用于驾驶汽车等。场景。因此设计时还要考虑轻便、可背、可整体移动。

太空舱出租_太空出舱_太空舱出口

“这些特殊席位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有关部门和航天员都非常重视航天员的人身安全,对这个问题有非常深刻的认识,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不是效仿别人,而是以人为本。”陈敏说。

陈敏向第一财经记者回忆,半年前他接到了这个特殊任务。 “接到任务的时候,我的压力很大,时间也很紧,有时甚至要通宵加班,当时我们的两个新产品项目就因为这个而推迟了。”

思感科技能够接到这项特殊任务,与其自身的研究方向密切相关。陈敏表示,近年来,公司团队对宇航员现状的各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在两年前提出了零重力办公椅的概念。这些研究与宇航员离开飞船后将达到的状态密切相关。

“在这次任务中,宇航员更多的是从具体环境的需求和理解出发,而我们作为制作公司,更多的是负责具体的实施并提出解决方案。公司团队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以前,我们更多的是从理论上进行假设。通过参与这项研发和制造任务,我们发现一些解决方案和技术是可行的,也给了我们一些启发。”陈敏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