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上路实拍:激光雷达、黄色卡钳、年轻人的第一辆轿跑车?

2024-01-03
来源:网络整理

该车建成后,小米汽车厂封锁了该车标。

文字| 世信

编辑| 导演

几乎穿过了整个亦庄,又过了南六环马驹桥,我们终于到了小米汽车厂门口。

这里已经是城市的边缘了。 北汽、奔驰、广汽、丰田等多家汽车工厂落户于此。 这里是微信的核心汽车制造园区。 其中最受关注的无疑是刚刚落成的小米汽车工厂。 在这里,中国第一家手机公司自主造车的梦想即将完成。

小米汽车工厂,刺猬公社拍摄

2024年11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77批),“小米牌纯电动汽车”榜上有名。 文件信息显示,小米汽车的产品商标为“小米品牌”,公司名称为“微信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宣布造车两年多后,小米汽车终于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小米汽车发布了两款产品车型。 公告详细披露了小米汽车的照片和业绩信息。 小米汽车的首款产品将命名为SU7。 两款车型均属于中大型轿车级别。 在不少网友眼中,小米汽车的这款车酷似保时捷,有一种高端轿跑车的气息。

小米SU7,来源:工信部官网

消息一经曝光,小米汽车迅速登上微博等平台热搜榜。 15日下午,小米集团CEO雷军在微博发文称,“人车全生态让我更加兴奋”。 与此同时,有消息称,小米汽车将于2024年上半年量产上市。聚光灯下,小米汽车正在走向现实,新的故事即将开始。

作为一名资深米粉,怀着对小米汽车的好奇,我来到了位于微信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小米汽车工厂。 没想到,我也与小米汽车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当小米汽车行驶在路上时

“没有故事的人,不配上微信马驹桥。”

行驶在南六环路上,我们即将穿过著名的马驹桥,这里是微信最大的演出市场之一。 与五环路的熙熙攘攘的人群和高楼大厦相比,这里已经是微信城乡的交界处了。 无论是道路规划还是城市建设,都不再具有一线大城市的模样。 再往南两公里就是小米汽车厂。

这个地方比想象中的“荒凉”得多。 工厂北面是合创工业中心。 几栋大楼矗立在这里,但真正入驻的公司似乎并不多,周围的人也不多。

合创工业中心,刺猬公社拍摄

工厂一侧几乎没有高层建筑。 整个工厂周围都是大片的空地,基本上都被草地覆盖了。 一些地方还堆放着建筑材料。 附近道路上不时有大货车驶过。 显然它还在建设中。 中间。

小米汽车工厂周围的荒地,刺猬公社拍摄

最热闹的是小米汽车厂的北门。 公园前的道路两旁,停着数十辆汽车,还有几排电动车。 它们的主人可能是小米汽车厂的员工。 公园的停车场几乎停满了车,公园围栏达到了车间中间一大片空地。 这里没有停放任何车辆,也几乎没有建筑物。 放眼望去,五号总装车间尽收眼底。 根据网上披露的信息,这是商用车停车场。 也许小米在这里完成了最初的路试。

小米电动汽车特效_小米智能电动汽车势不可挡_小米电动汽车即将推出

小米汽车厂北门及五总装车间,刺猬公社拍摄

地图软件上,小米汽车工厂也标有“建设中”字样。 2024年4月,小米汽车工厂一期正式开工建设,建设十个月后正式竣工。 工厂一期总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包括压铸、冲压、车身、涂装、总装、电池六个车间和两栋大楼。 北门对面是最大的5号总装车间。在工厂东侧,可以看到标有小米标志的办公楼和实验楼。 工厂南侧是一号车间,可以清晰地看到车间外面写着“压铸车间”的字样。

压铸一号车间,刺猬公社拍摄

整个工厂的北门,来来往往的行人不多,但有近十名保安。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车间还是办公楼,外墙上巨大的小米标志都覆盖着一层灰布。 前不久,原研哉设计的这个标志性Logo并未被报道,或许是因为小米想要更“低调”。

10月21日,标志仍未揭开的小米汽车工厂,刺猬公社拍摄

刚出北门没多久,一辆涂着迷彩的汽车就开进了总装车间前的空地。 我立即打开手机摄像头,拉近了距离。 从整车的造型以及前挡风玻璃上的激光雷达来看,这确实是一辆小米汽车。 我们终于亲眼目睹了这款还未上市就引发热议的明星产品。

虽然包裹得严严实实,但还是能感受到小米汽车的“气质”:整体车身比较修长,低矮溜背的造型,流线型的整体设计让整车有一种轿跑车的感觉,延伸到前面的两侧。 三角形的大灯打开,进一步展现了C级车的“气场”。 但不得不说,就像网上的讨论一样,小米的实车确实和保时捷有些相似。

对比工信部网站公开的照片和数据,小米C级车的长、宽、高、轴距、配置都一目了然。 亲眼所见,确实能感受到小米走的“高端”路线。 外观设计品质确实比较高端。 与小米手机一开始走的“普惠”路线不同,雷军要以“年轻人的第一辆新能源汽车”来填补阵容。

还没来得及仔细欣赏小米汽车的外观,小米汽车似乎就要驶出园区了。 我们很快就上了车,准备和小米汽车来一次亲密接触。 不一会儿,两辆涂满油漆的小米车驶出公园,左转上了马路。 附近道路上车辆不多,人也很少。 确实适合“练习驾驶”。 这两辆车可能正在进行路试。

我们还“路过”了小米汽车。 两辆车的副驾驶都是乘客。 可以看到第二辆车的座椅内饰是鲜红色的,这让整辆车更加“轿跑车”。 这款车的轮毂还配备了黄色的卡钳。,这让我想起了“博希姆”这个绰号。

根据工信部公布的信息,小米汽车SU7不仅有普通版、Pro版、Max版三个版本,还有后视镜款式、挡风玻璃款式、顶篷玻璃款式、后挡风玻璃、轮毂、卡钳颜色等。选择不同的配置。 第二辆车显然是选装版本,整车的外观确实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进。

小米汽车选装件,来源:工信部官网

行驶在路上,两辆车的速度都不是很快。 驾驶姿势比较稳定,但运动感很强。 他们在路上一前一后地开车。 这时我也发现,第一辆车似乎是“普通版”。 前挡风玻璃到顶篷的连接非常顺畅,没有明显的激光雷达。 第二挡风玻璃上方的激光雷达非常明显。 但与市面上的一些“友商”相比,小米的车载激光雷达并不“突兀”,凸起不大,线条也比较柔和。 有了天篷玻璃,可能就不会太明显了。

行驶了几百米后,我们终于在路口红灯尽头感受到了小米车短暂的加速。 虽然两辆车都没有“踩下”油门,但整体的加速姿势还是非常漂亮的。 我们只是看着它们越走越远,直到再也看不到漂亮的贯穿式尾灯。

据披露的信息,小米汽车单电机版搭载了联合汽车电子电机,最高转速为/h,双电机版则搭载了汇川动力的/双电机,最高转速为/h。 /H。 有消息称,小米汽车0-100公里/小时加速时间不到三秒。 这个消息或许是真的,毕竟运动性摆在那里。

小米电动汽车即将推出_小米电动汽车特效_小米智能电动汽车势不可挡

遗憾的是,我没能亲眼看到小米汽车的智能座舱和内饰,也没有感受到比亚迪福迪和微信时代的续航,但亲眼看到小米汽车在马路上行驶,让这次参观成为了可能。值得的。 这条线。

我们再次调转方向,再次驶过小米汽车工厂,俯瞰着巨大的总装车间。 明年,这将为小米生产15万辆小米汽车,几个月后将正式上市。 去市场。 作为中国第一家、也可能是唯一一家自主生产汽车的手机制造商,小米正走在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上。 在价格、定位、用户需求等方面,雷军和小米除了抱怨和嘲讽之外,还面临着新的挑战。 测试。

如今,在中国新能源龙头企业即将落幕的今天,小米汽车经历了怎样的努力,又将面临怎样的命运?

历经九百天的奋战,小米造车面临大考

2024年3月30日,小米春季发布会的讲台上,雷军踱步,身后的屏幕上写着几行字,“电动汽车,做还是不做,这是一个问题。”

在那次发布会上,他终于公布了小米造车的消息。 深耕手机、智能家居等领域多年的小米集团终于进军汽车制造行业。 消息一经发布,震惊了当时的科技圈。 与发布手机时热闹的欢声笑语不同,雷军在宣布造车时显得雄心勃勃。

这确实是他创业史上最重要的决定之一。 金山软件、小米手机的成功他还历历在目,但造车却是创业的另一层难度。 新能源浪潮兴起以来,全国诞生了近500家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 然而,到2024年,国内正常运营的新动力汽车企业仅有50家左右,十分之一能够存活下来。 威马汽车、爱驰汽车等车企的失败就是一个例子。

作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商之一、世界500强企业,小米的“家财”不言而喻。 正当小米手机还饱受“代工”和“组装”争议时,雷军决定10年投资100亿美元。 首期投资100亿元,直接独资建车、建厂,短期不考虑融资。 对于国内科技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全力以赴”。

目前,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国内外企业主要分为三类。 一是特斯拉、维小利等较早进入市场的新造车企业。 虽然他们是白手起家,但在时间规模上有优势,在用户和技术积累以及市场占有率上有相当大的优势; 第二类是以比亚迪、吉利为代表的传统车企。 他们有着悠久的造车经验,积累了深厚的造车资质和技术经验。 新能源是他们选择的未来发展道路。 这类车企往往在价格和车型上具有优势,还可以与互联网科技公司合作,通过合资的方式推出新品牌。

第三类是小米等互联网科技公司。 与前两者相比,互联网公司可能在移动终端和网络服务方面具有优势,但缺乏造车经验、造车资质和消费者认知。 对于他们来说,直接制造汽车是不可能的。 像华为一样强大的文杰、艾维塔、智杰,只有在与东风泰力士、长安、微信时代、吉利等车企合作的基础上才能大放异彩。

正如雷军所说,小米汽车制造一定会成为他创业生涯中最重要的创业项目。 他将赌上一生积累的所有成就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奋斗。 更重要的是,小米进入的时机并不好。 尽管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业依然如火如荼的发展,但最后的窗口期无疑已经结束。 到2024年,这一点将更加明显。

但雷军并不是“造车新手”。 他是小鹏汽车和蔚来汽车的投资人之一。 从某种角度来说,他了解造车的门道,也意识到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考虑是否造车的初期,雷军的选择是否定的。 但在那次演讲中,雷军也说出了自己一定要造车的原因:在经历了美国的制裁和手机行业的卷入之后,他和他的团队深刻认识到,造车一定会成为小米未来的选择。

一方面,竞争对手正在进入市场制造汽车。 小米如果不想成为下一个“诺基亚”,就不能落后; 另一方面,小米手机和小米智能生态系统的成功建立也能为小米汽车带来宝贵的生态优势; 最后重要的一点是,小米现在可以赌得起。

造车正式宣布后,在个人层面,雷军将造车视为自己最重要的工作重点之一。 他每天都会收到小米汽车七位高管的直接汇报。 2024年9月,小米汽车团队扩充至17人。 小米汽车背后还吸引了宝马、五菱、北汽、吉利等多家知名车企的造车大佬。

雷军本人也加强了对汽车制造的了解。 他不仅试驾了各种车型,参观了多家造车企业,还阅读了大量与造车相关的书籍和传记。 小米汽车消息发布后,“雷军”在网络上广泛走红。 “读保时捷”的微博截图就是在此期间发布的。

小米汽车制造进度也持续加快。 团队基本组建后,小米汽车于2024年9月完成工商注册,立即开始汽车工厂建设。 2024年底,小米决定将生产基地落户微信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并设立员工近500人。 人性化算法团队打造小米汽车智能生态圈。

2024年4月,小米汽车工厂正式开工建设。 在此期间,小米加大了研发力度。 2024年8月,雷军在发布会上首次公布了小米在自动驾驶领域的进展。 全年2024年,小米申请了400多项汽车相关专利,涉及自动驾驶、汽车充电、动力、智能座舱等多个汽车制造领域。 与此同时,小米也开始通过投资、收购等方式进军汽车制造上下游领域,神动科技、土大通、蜂巢能源等十几家企业已纳入小米的版图。

2024年,小米的动作会更快。 3月份,雷军在这里宣布了进展,称总体进展超出预期。 据悉,小米汽车已完成冬季和夏季测试。 6月,小米汽车工厂正式竣工,汽车几秒钟就造出来了。 8月,有消息称小米汽车已获得造车资质,小米汽车终于进入试生产阶段。

小米智能电动汽车势不可挡_小米电动汽车特效_小米电动汽车即将推出

如今,小米汽车终于揭开神秘面纱,展现在我们面前。 距离正式宣布造车,已经过去了整整两年半的时间。 经过900多天的考验,小米汽车即将进入量产。

还记得2024年3月30日那个激情四射的夜晚,当雷军正式宣布造车时,追随者同样热情高涨。 直播间充满了“干掉特斯拉”。 艰难的一夜已经过去,小米汽车的曙光真的到来了吗?

小米能否成为年轻人的第一辆车?

小米汽车的公开照片曝光后,人们讨论最多的话题无疑是价格。

虽然“米老板”这样的嘲讽层出不穷,但对于市场来说,价格和定位才是决定小米能否造车成功的真正因素。 毕竟,小米作为国内科技公司中出了名的“性价比”玩家,曾经凭借平价手机横扫市场。 在整个手机市场,高品质、低价格已经成为这家公司的代名词之一。

问题在于,小米汽车显得过于“高端”。 无论是“保时捷式”的外观,还是C级车的定位,都似乎表明“交朋友”是不现实的。

正式“亮相”后,有媒体猜测小米汽车的售价应该在25万至35万之间,与文杰、小鹏、比亚迪王朝、智杰等产品竞争; 还有消息称,小米首款汽车SU7将定位中高端。 路线,售价在30万到40万之间,与蔚来、阿维塔等车企竞争。

不管怎么猜,大家都一致认为是在25万以上,但这个价格区间无疑不属于“年轻人的第一辆车”。 或许是多年的手机经验未能冲击高端,雷军最初将自己的汽车定位定位为中高端。 这或许有利于未来汽车品牌的建设,但很可能会让年轻的“米粉”失望。

不过从公布的数据来看,小米汽车的整体表现走的是高端电车路线。 无论是C级车的定位、轿跑车的外观、800V高压平台的高配版、以及/h的极限时速,整体定位确实已经接近保时捷了,如果价格能保持在30万左右,确实是一个非常划算的选择。 “年轻人的第一辆”不是梦。

总之,作为一款中高端轿跑车,小米SU7在配置和性能上将与特斯拉S、保时捷竞争,但在价格上将与蔚来、智捷、极氪竞争。 同样走的是性价比路线,只不过小米走的是“高端产品性价比”路线。

保时捷,图片来源网易汽车

小米面临的市场形势无疑是严峻的。 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的窗口期已经过去,不再是进入市场的最佳时机。 在消费政策和市场份额方面缺乏一定优势; 另一方面,特斯拉、韦小力、纪氪、比亚迪,以及后来的华为、百度,对手也不少。 仅2024年,华为就发布了文杰、艾维塔、智杰三个品牌。 市场越来越小。 能否通过智能驾驶等产品建立产品优势,还存在一个问号。

但小米也有自己的信心。 除了雄厚的集团资本外,小米在用户培养、智能生态、营销体系等领域也具有相当的优势。

在用户培养方面,不仅是小米1时代建立的“米粉信仰”,还有通过小米家居和小米智能产品建立的用户生态值得更多关注。 随着近十年的积累,小米用户已经养成了小米独特的消费习惯,而汽车是小米全链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生态领域,随着 OS的发布,小米生态系统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雷军还在发布会上表示,小米未来的目标是“人、车、家的完整生态”。 当小米手机、小米数码产品可以与米家智能、小米汽车实现全方位联动。 这种全生态的便利和体验,一定会给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 请问,哪个米粉能抵挡得住“小爱同学开启智能驾驶”的诱惑呢?

另一部分是老生常谈的话题。 小米几乎不需要担心营销渠道。 无论是拥有庞大流量的雷军,还是一直被热议的小米,小米汽车都不用担心宣传; 而通过线下渠道,数千家小米专卖店也可以方便汽车的展示和销售。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的独资模式对品牌建设有着重要影响。 在宣布造车初期,雷军就决定让小米全资拥有车企。 这种做法可以避免外部资本影响小米汽车的发展方向。 另一方面,小米汽车在品牌建设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以华为、百度等互联网企业为例,文杰、艾维塔、智杰、极悦等品牌都面临着一定的品牌建设问题。 普通消费者对汽车市场缺乏了解。 一定程度上,在营销过程中,本土企业的声音发挥作用需要时间,也会降低对品牌的信任度。 小米将减少这项投资。 “微信小米”不仅直接展示品牌背后的基因,还通过小米集团本身为产品代言。

当然,一切还是要回到产品本身。 只有小米汽车足够好、足够高性价比,才能在这个极限的新能源汽车领域闯出一条路。 这一切我们还需要耐心等待,等待小米汽车的正式发布。

想必当时很多米粉都会回忆起2011年的发布会:当雷军按下遥控器,身后的“1999元”落下时,全场一片哗然。 未来十年,手机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历经千辛万苦,小米终于成为全球一流的手机制造商。 小米汽车是否会迎来这样的时刻,同样辉煌的十年? 或许大家都很期待。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