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育人成为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阵地的拓展,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活动,有效激发思政教育的要素。为了全面执行党的教育政策,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依靠“贴近基层需求、适应个人发展、凸显专业特色、助力学生成长、展现学校风貌”的“五位一体”教育模式,打造了“一体两翼”的实践框架,不断推动实践育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一、“五位一体”模式建,顶层设计助力青年成才
经过深入调研、构建平台、成果交流等多种途径,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依托“共同缔造”和“青春社区行动”两大抓手,为青年学子搭建了广阔的实践平台,营造了“每周都有活动,每个人都能参与”的良好氛围;同时,以“村社结对”和“一院一品”为发展方向,打造了“每个人都能实践,实践机会均等”的实际环境;此外,以“贴近基层需求、适应个性发展、凸显专业特色、助力成长成才、展示学校风采”的“五位一体”育人模式为工作亮点,营造了“实践机会丰富,实践助人成才”的浓厚氛围。
二、“一体两翼”格局兴,“村社联盟”激励青年奋斗
以社会实践为核心,依托“兴乡村”与“活社区”两大板块,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在全院范围内激荡起投身社会实践的热潮,并在该领域收获了众多荣誉。该学院荣获2022年湖北省大中专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两支团队成功立项教育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队,一名学生被授予全国及湖北省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优秀个人荣誉,一个项目被评为湖北省暑期“三下乡”优秀项目,两个团队荣膺“优秀团队”称号,两名教师荣获“优秀个人”荣誉,另外两个项目被列为武汉市“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学校抓住社会实践的机遇,努力推动社会实践成果向创新创业领域转化,在湖北省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荣获金牌5枚、银牌6枚、铜牌4枚;在湖北省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学校再创辉煌,荣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以及三等奖8项。
三、“兴乡村”——脚步丈量乡村路,同心筑牢振兴网
基层乡村为新时代青年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宽广平台,武城学子深入乡村的田间地头,接受教育,提升能力,贡献力量。学前学生们深入偏远的小学,倾听孩子们的内心声音,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助力乡村教育发展;建筑专业的学子们以茶为桥梁,用混凝土之心帮助农民,通过“认领一亩茶”的电商直播活动,拓宽了乡村振兴的产销渠道,并探索了乡村振兴与茶文化相结合的独特路径;文化创意专业的学生们运用所学,为村民设计小巧精致的“口袋公园”,推动乡村景观的建设,提升了居民的微小幸福感;“财经”专业的学子们继承了“英山缠花”的传统技艺,借助短视频和直播平台推广缠花工艺,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外语专业的学生们发挥专业特长,为留守儿童点燃希望之光,助力“七彩假期”的实施;机电专业的学生们运用无人机对汉江流域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高空监测,探索汉江流域环境保护的新策略。他们以脚步遍历祖国广袤的土地,追寻乡村振兴的道路,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为乡村建设贡献力量。
四、“活社区”——激活社区小细胞,补给治理新能量
社区基层是实践课程的大载体,是学生以小见大的重要窗口。初学者们充分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前往“青春社区 共同缔造”的结对社区,通过融入我国传统节日和“唱、读、讲、做”等活动,推动特色课程走进社区;文化创意专业的学生们用充满“汉味”的丝网印刷技术传承楚汉文化,推动传统丝印技艺融入社区;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们在社区内弘扬红色文化,贯彻“共同缔造 美好家园”的理念,与社区携手共创社区治理新局面;计算机信息专业的学生们举办“便民大市集”、“燃气安全”入户排查等活动,探索便民新措施,确保居民安全;汽车工程专业的学生们在社区内举办汽车知识科普讲座,引导孩子们直观体验汽车生产过程,丰富他们的假期生活;网球专业的学生们对孩子们进行游泳技能培训,推动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他们离开校园,踏入社会,勤奋实践,切实掌握了社会状况和民众生活,依据对社区难点问题的准确把握,为社区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社会服务的道路上实现了自身的成长与提升。
五、提档升级“有”体系,校社联动引领青年奉献
1.大型赛事赛会志愿服务“有声有色”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依托其专业特色和资源优势,为武汉这座超大型城市的建设贡献力量。多年来,我校积极参与武汉马拉松赛事的志愿服务工作,成为向汉马输送志愿者数量最多的学校。2022年,我校志愿者被选派参加“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的志愿服务,他们的卓越服务水平和专业态度在大会结束后赢得了组委会的高度赞誉。在2023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上,我校成为湖北省唯一参与此国际盛事的高等学府。在紧张有序的前期筹备和井然有序的巡馆督导工作中,我校学子充分展现了武城青年的青春活力与风采。
2.社区志愿服务“有心有意”
学校借助“共同缔造”、“大学生社区实践”以及“青春社区行动”等多元化平台,积极推动各学院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在结对社区中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到目前为止,我校已有11个学院与24个社区建立了合作关系,营造出了“每周都有活动,每个人都能参与”的积极氛围。这种模式不仅让学生得以运用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需求,同时也借助社区这一平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了互利共赢的良性循环。
3.志愿服务品牌建设“有棱有角”
学校正致力于深化志愿服务品牌的规范化发展,以“锋潮行动”为核心引领,致力于塑造具有学院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的“锋潮行动”志愿者团队,其经验分享文章《十年漫漫锋潮路,万千拳拳赤子心》已在《中国共青团》杂志的电子版和纸质版上刊登。截至目前,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已拥有两支省级“本禹志愿服务队”和五支市级“本禹志愿服务队”。在最近两年里,一支志愿宣讲队伍成功跻身全国大学生宣讲团的行列;一支队伍被选入湖北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志愿公益创造营;一名同学荣膺武汉市“最美志愿者”称号;一支队伍荣获武汉市“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荣誉;另有两项目被评为武汉市重点志愿服务项目;同时,六名学生被推荐加入大学生服务“西部计划”。
以脚步遍历祖国广袤土地,以目光探寻民族精神,以听觉捕捉民众心声,以心灵感知时代跳动。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紧抓“五位一体”的实践路径,打造“一体两翼”的实践框架,优化“三有行动”的实践架构,致力于为青年搭建优质的实践平台,通过“实践育人”理念,助力学校“三全育人”的全面提升,全方位引导青年为实现国家繁荣贡献力量。(袁书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