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带货主播的交流群中,双11直播的话题尤为热门。为了提升销量,主播们竭尽全力。因此,在众多直播间中,除了主播们卖力地推销,最常听到的台词之一便是“这可是全年最优惠的价格”。
一些常观看直播的消费者不禁提出疑问:“难道全年都能遇到如此之多的最低售价吗?难道这些主播所推销的商品全都是最低价?”
极目新闻记者在采访律师时了解到,律师指出,诸如“最低价”这类极端用语的使用本身就存在争议,它们显然违反了广告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涉嫌进行虚假夸大宣传。消费者在下单前应当录屏、保存聊天记录等证据,以便日后进行维权。
129元和119.99元咋都是最低价?
亲爱的美眉们,一年一度的“双11”购物狂欢节又如期而至啦!“亲们,这款宝贝我帮大家争取到了前所未有的超低价格”“注意啦,只有关注我们直播间的粉丝朋友们才能享受到这个独家的优惠,大家赶紧行动起来抢购吧”……在11月11日的上午,极目新闻的记者在多个直播平台上观察到,诸如此类的促销话语屡见不鲜。
一款美妆粉饼,有主播宣称售价为“129元每盒,为全年最低价”,而在另一直播间,同样的产品却被标榜为“119.99元,全网最低”。
记者向商家发送了商品截图,价格为119.99元,而该商品在商家处标价为129元。商家客服回应称:“我们129元的价格包含了额外一份洗面奶小样,而且这是我们的最低价,是本店全年最低,并非全网最低哦亲。”
也就是说,所谓的“全年”、“全网”等表述,或许仅仅是商家所采用的促销手段。
既然套路多多,为何很多主播的带货成绩却不断刷新?
直播间里的商品价格普遍低于平日,尤其是那些知名主播的直播间,各种促销活动层出不穷。人潮涌动,若不及时关注,热门商品恐怕转眼间就会被抢购一空。许多消费者表示,尤其是当主播高喊“3、2、1,上架”时,若不及时下单,恐怕就会错失良机。
确实,在双11购物节期间,众多直播间呈现出一片热闹非凡的带货景象。无论是粉丝数量达到数千万的顶级主播,还是众多崭露头角的新兴小主播,乃至众多明星和网红,他们纷纷投身于电商直播的浪潮之中,带动了销售额的持续攀升,屡创新高。
有消费者在观看带货直播
有多位主播称,双11直播就是“日不落”。
所谓“日不落”现象,意指直播间不间断地直播长达18至24小时,主播们轮流值班,彻夜进行商品销售。众多主播如此描绘:这便是一场“声嘶力竭的双11”。
多个直播间有类似“最低”表述
11日,极目新闻记者经过多次观看带货直播,发现众多主播热衷于使用“地板价”、“宇宙最低”、“跌破底价”等词汇,以强调商品价格的优惠。在直播中,诸如“最后一场破价直播,过时不候”、“错过今日,至少需等待一年才能享受如此优惠”等表述频繁出现,形成了一种“洗脑式”的催促,促使消费者立即下单。
在主播宣扬低价的同时,常常伴随有众多“囤货套装”的推出,比如某品牌面膜必须购买10盒才能获得优惠价格;而某品牌洗面奶,若单买一支与平时价格相差无几,但若一次性购买3支,则会享受大幅度的降价优惠。此外,部分直播间还会提供所谓的“额外福利”,例如“前10位下单即可返还50元现金”“前1000位下单额外赠送礼品”等活动。
武汉的消费者向人透露,他们之前多次因冲动购物而感到懊悔,不得不退货且需自付邮费。他们有时或许并不需要那么多物品,但囤货套装的单价远低于单独购买,即便可能无法全部用完,他们还是倾向于购买。她表示,那些宣称前几名购买即可享受优惠的活动,往往让人轻易陷入冲动消费的陷阱;然而,实际上这些所谓的“前多少名”是由商家自行决定的,我们无法核实数据;而且,当结果公布时,可能已经超过了7天的无理由退换期,这让人感觉其中充满了欺诈的成分。
直播间的喧嚣散去之后,众多消费者逐渐冷静,他们发现了更为低廉的价格,或者是在收到商品后感到失望,不禁纷纷感叹“上当”。
记者在第三方投诉平台上搜索“双11”以及“直播间”等相关词汇时,发现众多消费者针对此类问题进行了投诉,其中“先涨价后提价”、“标价非最低价”等问题尤为突出。
律师提醒消费者应注意保存证据
资生堂回应截图
近期,据新闻报道,一位知名主播在其直播间推销了一款资生堂悦薇系列的水乳组合,消费者在享受各种折扣后,实际支付金额为1240元。然而,11月4日凌晨,资生堂官方店铺中同款产品仅需888元即可购得,两者之间的价格差距超过300元。对此,资生堂官方旗舰店回应称,这是由于系统故障导致的异常订单。面对多位在直播间下单并要求保价的消费者,资生堂决定将该商品链接从店铺中撤下。资生堂目前提供的应对措施包括,对那些价格出现异常的订单进行统一退款处理,同时还会提供相应的补偿。
对此,众多网友提出疑问:“若直播间并非价格最低,那我为何要在此处争分夺秒地抢购商品?”
事实上,各种“最低价”等极限词汇的使用,本来就存在问题。
湖北好律律师事务所的陈亮律师指出,广告法明确指出,不得采用“顶级”“最佳”等极端用语。直播销售产品本质上属于广告行为,因此需遵守广告法的相关规定。再者,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要求,商家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相关信息必须真实、详尽,不得发布虚假或误导性的宣传。直播间宣扬“全网最低价”的营销手段,显然触犯了广告法规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应条款,存在夸大宣传的嫌疑,同时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
此外,“全年最低”这一表述或许仅限于本店,然而“全网最低”的含义则截然不同,它指的是整个平台的最低价。陈亮律师指出,鉴于带货主播通常以口头方式介绍产品,消费者在下单前应进行录屏、保存聊天记录等操作,以便日后在发生纠纷时能够提供证据,便于维护自身权益。
那么,带货主播是否需要为自己的介绍承担责任?
陈亮律师指出,直播间的主播角色多样,他们是否需要承担责任,以及承担何种责任,需根据具体情形来定。若主播自行生产和销售商品,当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时,主播需负责退货和赔偿损失,甚至可能面临惩罚性赔偿。至于主播与商家若存在劳动合同关系,消费者权益的维护通常由商家负责承担相应责任。若主播与商家间存在委托合同联系,主播或许同时承担广告运营者、发布者乃至代言人的多重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