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老人机_老人微信使用手册图解_老年人微信使用步骤图

2024-01-28
来源:网络整理

售价68元的功能手机。除特别注明外,本文图片均由澎湃新闻记者庄安兔拍摄

央视3.15晚会曝光了手机清理软件侵入老年人手机并读取其隐私信息的问题。 然而,老年手机的陷阱还不止于此。

“3.15”前夕,澎湃新闻(微信)走访华强北电子市场发现,随着2G用户越来越少,老年手机市场已从功能手机(俗称“棒棒手机”)向智能手机发展。 专为老年人设计的声音大、屏幕大、续航长、价格低廉的智能手机正在逐渐取代功能手机,进入更多老年人的生活。 很多商家瞄准了这个市场,在老人的手机中植入各种商业软件或者监控软件,收集老人的数据或者直接控制老人的手机进行诈骗。

四川攀枝花警方破获的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案2月24日在攀枝花东区法院开庭审理。来源:攀枝花东区人民法院

不久前,四川攀枝花警方破获一起“数百万老年手机被植入木马流入市场,通过后台非法控制手机诈骗”案件。 据攀枝花警方介绍:目前,此类针对老年人的手机犯罪主要集中在功能手机上。 不过,警方从涉案人员处获悉,由于2G网络用户不断减少,该犯罪团伙正试图向智能手机领域渗透。 一些低端、杂牌智能手机正在成为此类犯罪团伙的目标。

澎湃新闻注意到,相比央视3.15晚会上曝光的清理垃圾诱导老年人安装各种软件、窃取信息的方法,在智能手机出厂时植入软件的方法更为直接。 这些软件被植入到手机中。 如果无法删除,潜在的风险就更大,而老年人是该类手机的主要消费群体。 可以说,老年智能手机的灰色地带正在形成。

微信华强北电子批发市场

可随意“植入”的老年人智能手机

3月7日,华强北电子市场的一位微信店主自信地告诉澎湃新闻,在这里可以买到任何品牌、任何档次的手机。

微信华强北电子批发市场规模大、品类齐全。 这里不少电子产品店都有“收购旧手机、批发新手机”的招牌。 手机数量从数百部、数千部、到数十部不等,均可批发。 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定制。 不仅有大量以老年人为主要消费群体的功能手机,一些商家也推出了适合老年人的智能手机。

这类智能手机的共同点是屏幕大、声音大、续航长、内存小、微信、视频等软件数量少。 价格不到1000元,最便宜的批发价也只要两三百元。 塔。

微信老人机_老年人微信使用步骤图_老人微信使用手册图解

一些商家公开表示,企业可以将这些手机定制为商业促销中的赠品。 制造商可以帮助将与企业产品相关的应用程序嵌入到所有手机中,并留下管理“后门”。 包括品牌手机,也可以帮助破解系统,并将软件预装到机器中。 “用户即使想删除也无法删除。”

一位店主向澎湃新闻展示了两款定制手机。 两者都根据客户要求安装了医疗保健相关软件。 一部手机安装有了解“血糖参数”的软件。 业主表示,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获取后台数据。

一位通信行业人士表示,“破解系统”、植入App,其实是一种“管理升级”技术,并不难。 只要操作得当、合法使用,并不违法。 但这项技术确实可以被犯罪分子利用。 关键在于定制者的真实目的。 “即使是常规的系统软件,在获得授权后,也可以进行实时监控并收集后台数据,”他说。

目前,满足老年人需求的智能手机基本上价格低廉、品牌众多,这无疑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一位自称很正规的手机厂商告诉澎湃新闻,在他们这里,一款适合老年人的智能手机批发价低至600元。 如果更低,则可能会翻新或通过回收废物生产。 否则,商家会打折出售,或者直接赠送进行促销。 这两种情况都可能意味着正在发生其他事情。

千元以下智能手机,老年人是主要消费群体

75岁男子手机发诈骗短信,男子却毫不知情

相比央视3.15曝光的通过下载软件入侵手机的行为,在手机生产组装过程中直接植入木马程序目标更直接,控制手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可能性更高。

澎湃新闻注意到,四川省攀枝花市近日破获一起老年人手机植入木马程序诈骗案件。 该犯罪团伙注册的“科技公司”在微信华强北。 据办案民警介绍,侦查阶段,警方走访了华强北电子市场。 虽然目前这种情况还属例外,但当地不少商家对这种诈骗手段和手段还是比较了解的。

据警方介绍,2024年3月,成都一市民收到短信后被骗6400余元。 诈骗短信来自攀枝花地区的一个手机号码。 攀枝花市公安局东区分局接到线索后,经调查证实,该账号的主人是一名75岁的退休老人,使用的是功能手机,但老人不知道如何发送短信。根本没有短信,而且还有其他人发送了这些短信。

警方调查发现,老人的手机被植入木马程序,有人利用外部服务器控制手机发送诈骗短信。 三个多月的时间里,老人的手机已向200多个手机号码发送了380多条短信,同时还有大量2G上网流量记录。 但老人对此一无所知。

老人使用的手机来自微信城华强北一家生产手机的企业。 多年来,该公司已将大量带有木马控制程序的老年手机投放市场。 一旦该卡启用,这样的手机就会自动连接到后端服务器,公司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远程控制手机。

据东区公安分局侦查组介绍,该公司是由以陈某某为首的犯罪团伙在微信注册的,专门从事此类犯罪活动。

攀枝花警方赶赴微信、重庆、浙江等地抓捕犯罪嫌疑人。 在摧毁整个犯罪团伙的过程中,他们查获了大量后端服务器数据和2万多台被植入木马的库存旧机进行出售。 。 到整个犯罪团伙被警方抓获时,手机数量已达数百万部,受害者遍布全国各地,涉案金额达2亿多元。

办案民警告诉澎湃新闻,犯罪团伙诈骗钱财的木马程序实际上是手机销量统计软件的“变种”。 这是一款手机厂商开发的统计真实销售数据的软件。 它可以插入手机中。 当卡启用时,将反馈信息发送回手机制造商。

犯罪团伙对软件进行了重写升级,增加了发送短信、删除短信、订阅APP等功能,并用于诈骗活动。 主要手段是与SP提供商(手机内容服务商)暗中勾结,通过海外服务器控制功能机,群发短信,获取验证码,暗中扣费牟利。 除非打印电话列表,否则无法发现受控手机。

老年人是千元以下智能手机的主要消费群体

组装时将木马程序写入芯片,卖家浑然不觉

2024年2月24日起,本案在攀枝花市东区法院公开审理。 检察院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对19名涉案人员提起公诉。 据检方指控:2013年起,陈某某伙同鲍某某、邓某等人,通过在手机中植入木马程序,非法控制手机,随后陆续在手机上进行增值业务订阅、验证等行为。已被控制的木马手机。 代码拦截、短信群发等非法牟利活动的受害者众多。 陈某某等人通过这种方法非法获利1万余元。

澎湃新闻注意到,19名犯罪嫌疑人中,研究生学历2人,本科学历5人,专科学历5人。 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法院表示,这是一起典型的高智商新型网络犯罪案件。

攀枝花市公安局东分局办案民警介绍,19名犯罪嫌疑人中有2人有犯罪前科,此前曾在手机通讯行业从业。 其中一位是2013年另一起类似案件中程序的负责编写者。

整个黑色生产链中,核心就是编程。 编程公司负责将木马放入程序中进行兼容,生成压缩包,然后写入自己购买的芯片中,通过代工厂粘贴到主板上,然后单独使用。 OEM公司完成组装。 整个链条中,只有编写程序的公司和补丁工厂知道。 其他环境中的生产和组装制造商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即使通过一些正常的销售渠道进行销售,卖家也没有意识到。 为了扩大控制量,有时甚至会打折发货。

据警方介绍,涉案的主要人员是编程公司和补丁厂的人员。 这些犯罪团伙注册的所谓科技公司开发的手机产品不仅模仿别人的品牌,而且还有自己的品牌。 但自主品牌并未进行工商登记,所以只是随意起个名字。

不过,近年来,此类违法犯罪活动已逐渐“杜绝”。 据警方介绍,电信对SP提供商管理严格,其业务已开始受到严格限制。 因此,此类违法犯罪活动也受到了限制。 而且,现在2G网络快被淘汰了,这些年使用功能手机的老年人逐渐减少,很多老年人也开始使用智能手机。 在被警方抓获之前,该犯罪团伙一直在寻找通过使用一些非品牌或改装智能手机来“升级”其犯罪手段的方法。

犯罪团伙直接在手机中预装软件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影响巨大。

电信分析师付亮认为,一些商家无非是想诱骗人们购买产品,赚点钱。 但如果你安装了假冒应用程序,你可能会直接窃取财产。

微信老人机_老人微信使用手册图解_老年人微信使用步骤图

长期致力于网络安全的专业人士曲龙告诉,目前,正规工具类App的审核都是按照平台本身制定的审核规则进行的。 然而,对于一些特殊行业的应用程序,例如金融和社交网络,一些平台正在将它们放在市场上。 这个时候平台就需要相关的资质认证。 例如,如果社交软件上架华为应用商店,则应提供应用开发者所在地区网络监管机构出具的《网络安全评估报告》。 这样,用户将被迫走合规流程。 在反向监管方面,工信部也一直在对App隐私和权限合规问题进行定期审查,对不合规的App进行下架或限期整改。

疫情期间手机制造工厂闭门生产

应用程序收集与应用软件无关的信息属于违法行为

针对老年手机市场存在的各种问题和风险,曲龙表示,有一群人专门牟取暴利,需要特定的真实用户手机号码来洗数据。 这些人最初自筹资金做“猫池”(一种可以支持同时拨打多个手机号码的设备,支持群发短信、远程控制、卡机分离等功能)。 )发送和接收短信。 后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打击网络犯罪(诈骗、传销、薅羊毛),要求运营商商用手机卡需要实名认证,这使得手机号码维护成本极高。 同时,很容易识别出他们不是真正的用户。 因此,老年人手机成为一些黑色生产链的选择。

曲龙表示,犯罪分子利用特定的技术手段拦截老年人手机上的特定短信和电话,并在后台操作数据,可以满足只有“猫池”才能完成的场景,而老年用户群体对手机非常感兴趣。 熟悉度很低,基本上不可能发现手机有什么问题。

他介绍,目前污染老年设备的技术一般分为三种情况:一是从系统和硬件层面进行改造,留下后门拦截短信和电话。 这种方法只能通过修改硬件和系统来完成。 一般以非智能老年机为主。 智能手机也可以进行修改以在系统和硬件上运行。 除非专业技术人员对机器进行拆解分析,否则很难发现问题,这是最隐蔽的。

一些老年人使用内置系统的低端智能手机。 他们只需要在出厂时预装一个具有root权限的App即可。 默认情况下,地址簿、短信、电话、相册、位置等所需的所有权限均已打开。 你可以把你的手机变成远程“肉鸡”。 这个操作基本上没有技术门槛。 你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低价出售手机。

比较传统的黑色生产链是通过木马病毒的传播渠道诱导下载的应用程序传播。 各大品牌手机厂商都会禁止未知来源下载,但大多数低端山寨手机不会做这些事情,这给不法分子留下了很大的可乘之机。

曲龙表示,从变现方式来看,非智能机只能用于接收短信或语音验证码,变现能力有限。 一些黑商会远程控制搭载安卓系统的老人电脑下载特定应用程序、通过本地手机号码注册账户、访问特定内容(捡羊毛、抢优惠券等)、维持活跃度等指标,以获取更大利润。 益处。

从保护隐私的角度出发,趣龙认为用户应尽可能少地向第三方平台提供自己的隐私信息; 如果某些应用程序只是临时使用,建议在使用后、删除该应用程序之前先退出账户; 尽量使用市场上最大的应用程序安装应用程序,不要安装来源不明的第三方应用程序; 对于长期使用的应用程序,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密码习惯,定期更换常用应用程序的密码,尽量不要使用公共网络上来历不明的wifi。

澎湃新闻注意到,2000年9月20日颁布的《电信条例》已施行21年。 电信行业这21年发展迅速,业界普遍认为这些法规已经落后于当前行业发展需求。 电信分析师付亮表示,近年来,通信服务业一直在推动国家制定电信法或互联网法。 由于远程访问能力增强,“少量x海量用户”诈骗、骗取流量、推送广告向第三方牟利、第三方在互联网平台上发布虚假信息等,都很难在原来的规定下涵盖。

不过,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陈道英认为,《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处于草案阶段,这部法律的出台也将标志着我国在网络领域立法的进一步完善和完善。场地。

3月8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何晓荣对媒体表示,应用运营者在为应用提供下载服务时,法律不允许收集与该应用无关的个人信息,否则构成侵权。违反法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