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方聚合支付服务领域有所升温,市场定位有待进一步明晰

2024-02-11
来源:网络整理

近期,第四方聚合支付服务领域升温:9月7日,立储商业“扫贝”宣布获得上海富友金融集团1000万元Pre-A轮投资。 9月9日,聚合支付SaaS服务商Ping++上线账户管理系统等更新产品。

目前,支付市场的烧钱补贴即将结束。 银联、银行、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聚合支付等,整个支付市场的运营主体都在探索以支付为入口的延伸金融服务。

创始人兼CEO冯超指出:“不仅第三方支付业务萎缩严重,聚合支付也难以盈利。金融云服务可以将资本增值延伸到分期支付、白条支付、理财等产品,从而创造更多的盈利点。”

第四方聚合支付想要从自由市场获取利润更加困难。 同时,衍生增值服务等利润空间探索空间不大。 目前聚合支付面临整体问题:长期市场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二次清仓风险、同行竞争激烈、O2O泡沫破灭、资本市场遇冷等问题。

在此,亿欧从市场定位、盈利模式、未来趋势、行业风险四个角度对第四方聚合支付行业进行了深度聚焦和分析。

市场定位:群雄争霸中,第四方聚合支付自然有生存空间。

“第四方聚合支付”是指聚合各类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银行、合作电信运营商等无支付牌照的服务商接口等多种支付工具的综合支付服务。

聚合支付是第三方支付与商户之间的支付。 不进行资金结算,但可以根据商户需求进行定制,形成具有中立性、灵活性、便捷性等特点的互补支付通道资源。

立储扫描贝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鹏表示:“目前,中国支付市场主体不仅包括银行、银联、第三方支付持牌机构、手机制造商等。 商户的收银台摆满了刷卡POS机和各种二维码扫描设备。 、扫描二维码等,商户需要在各个支付公司申请账户、找技术公司实施产品、在各个平台对账。 然而,消费者和商家真正缺乏的是简单快捷的支付工具。 ”

Ping++创始人兼CEO金一业指出:“我曾经在银行POS支付领域工作,2014年基于两个趋势选择在第四方聚合支付领域创业。一是移动支付是大势所趋,市场空间巨大,今年9月份支付占比将首次超过银行卡,这也印证了我的判断。其次,未来支付市场将更加分化,绝对碎片化因此,不可能‘一家独大’,而是多元化,群雄争霸的局面,给第四方聚合支付留下了生存空间。

盈利模式:攫取自由市场利润,前景堪忧

然而,支付行业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基础设施,一直面临着盈利问题。 除了收取交易服务返利等盈利模式(盈利能力仍需考虑)外,尚未形成相对成熟有效的盈利空间。

对此,金一业表示:“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VISA等支付公司的盈利能力不成问题,整个行业都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但中国是一个特例。支付行业是一个低利润行业,这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因为较低的利润必然导致人才流失和研发投入成本缩减,无法提供持续的高质量服务。

“与美国市场不同,中国的特殊原因在于,运营商普遍采用奇虎360的免费模式,不注重维护良好的市场,而是采取低价等恶性竞争方式,导致获客成本极高但同时,中国也创造了一种特殊的盈利模式:补贴高利润业务,滋养低利润业务。支付宝本身并不盈利,但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等高利润业务赚钱。 ——商业,以支付为入口。”

显然,在中国,支付已经成为交易的入口、基础设施和工具,很难实现大规模盈利。 因此,不少综合性金融公司将支付定性为非主营盈利业务,而是以支付作为引入高利润业务的入口。 近期,蚂蚁金服收购了肯德基和必胜客母公司百胜餐饮集团的部分股权,这是高价购买和支付的入口。

中国药生金融科技事业群总裁郭鹏指出:药生新金融业务包括消费金融“快金”、理财平台“九斗鱼”和获客渠道“普付宝”,三者均以支付为入口。 完整的金融服务链。

未来趋势:“辛苦钱”不容易赚,急需探索衍生增值服务等盈利机会。

目前,第四方聚合支付市场存在三种盈利模式:交易服务返佣,这是开发软件的“血汗钱”,这也是当前的基本盈利模式; 衍生增值服务收入,如利用沉淀的C端用户开展消费金融衍生品等; 广告、SaaS 软件、卡片和优惠券等定向服务。

金一业表示,目前包括Ping++在内的第四方聚合支付的利润主要集中在SDK接入和SaaS软件服务等形式的软件费用和交易服务返利上。

但聚合支付行业整体盈利前景堪忧,目前正在探索衍生增值服务的盈利点:

2016年4月,Ping++推出聚合分期,这是一种衍生金融服务。 聚合分期允许合作商户用户直接在网上商城进行分期购买。 其逻辑是,支付场景和链条中的各个单一环节很难单独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缺乏支付数据的中小型垂直电商,负责审核风控的消费金融平台网络信贷(分期乐、量化派、米谋金服),以及负责支付技术的支付服务商(Ping++)构成了这条完整链条的各个环节。

“云付通”推出的支付及退货综合消费金融平台“云支付系统”主要从事商业服务。

“支付宝”推出的金融云服务,提供从聚合支付到账户管理、供应链金融、投资理财、资金托管等一系列金融服务,将传统金融产品转变为互联网化产品,使企业添加金融属性。

武汉立储商贸旗下“撒贝”于2015年底推出“PAY-AD”支付广告业务,将支付流量转化为广告收入,从而降低了公司收入对商户交易费和软件服务费的依赖。

但需要指出的是,与线下贷款申请相比,第四方聚合支付衍生出的金融服务显然具有更好的用户体验。 对于企业本身来说,也可以提高用户使用金融产品的连续性。 扩张、延伸有利于创造利润点。 然而,这并不能降低金融运营的风险。 当然,这种合作型的金融业务并不会让它转型为金融公司而逃避风险负担。

中国支付市场碎片化,市场主体多元化。 但不可能打破“久分必合,久合必分”的规律。 当然,支付市场的融合和融合更加明显,这将为第四方聚合支付铺平道路。 多方业务合作为发展利润空间提供了条件。

行业风险:第四方聚合支付面临四大问题

支付市场日趋成熟,可能进入支付时代,但烧钱大战也并非完全不可预测。 此前,互联网O2O商业模式的盛行,导致持续大规模的“烧钱大战”抢夺用户,也给支付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近期滴滴与Uber的合并,预示着本轮O2O泡沫的正式破灭。

9月12日,支付宝宣布,由于综合运营成本增加,为继续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自2016年10月12日起,支付宝将对个人用户超出免费限额的取款收取0.1%的费用。 服务费,个人用户可享受总计元的基础免费提现额度。

总体来看,通过持续补贴、大力“烧钱”等第三方支持,用户培育得到了催化。 通过补贴烧钱的时代已经结束。 整个市场已经成熟,可能会迎来支付行业的新时代。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不会再出现新的“烧钱”模式。

二是明确风险。 尽管第四方聚合支付不涉及资金结算,不受支付牌照等监管,但仍有少数企业在“二次清关”上徘徊。 金一业表示:“支付监管的红线是资金池,资金池可能导致洗钱、套现等违法行为,第四方聚合支付的底线是不碰资金。”

不过,王鹏指出,第四方聚合支付实际上仍然在做第三方支付的工作,只是不直接接触资金; 但随着行业的发展、市场体量的增大、参与主体逐渐多元化、业务模式日趋多元化,未来是否会出台“二次清算”监管政策尚不明朗。

近期,“贷借分离”、“刷卡统一费率”、“信用卡封顶”等监管政策日趋严格。 央行甚至对易宝支付等企业开出了数千万元的巨额罚款。

在微信和支付宝宣布收费后,中国支付网创始人刘刚表示:“支付宝不靠提现费赚钱,更大的问题是让资金在自己的体系内保持流动。此外,对于全面的互联网对于企业而言,支付业务更大的野心是在金融领域玩各种副业。”

经济形势正在从资本驱动转向产业驱动。 业内人士认为,过去几年中国经济尤其是互联网新经济主要是资本驱动的。 近年来,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经济宏观政策从“一带一路”、创业创新、供给侧改革转向产业驱动。

第四方聚合支付面临银联、银行、第三方持牌企业、垂直零售商等多重竞争压力。 在产业资源整合的大趋势下,第四方聚合支付一方面面临业务拓展困难,成为大企业业务整合的对象也并非不可能; 另一方面,在资本寒冬中,VC、PE等投资机构已出现退出迹象,能否应对悄然崛起的产业力量仍是一个疑问。 因此,VC资本驱动的第四方聚合支付公司的未来需要思考。

同行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 据了解,目前第四方聚合支付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主要玩家包括:立储商业的“扫贝”、中国药生集团的“普付宝”、智付科技集团的“智付”、八方科技的“支付宝”、顺为五线科技、通钱街的“全通”等数十家企业。代码支付”。

分享